今天是第18個“國際檔案日”
在西華大學,守護這些歷史聲音的檔案館
其歷史本身也是一部動人的篇章:
從1960年建校之初的檔案員
到1984年的綜合檔案室
再到1998年正式建立的檔案館
我們守護記憶的步履從未停歇
65萬余件檔案,涵蓋黨群、行政、教學、科研、基建等14大類,600余萬頁的書寫與記錄,構成了西華大學自誕生至今的完整生命線。2015年校史館落成,檔案館又接收了1600余件飽含深情的捐贈,其中500余件在校史館靜靜講述,無聲地證明著檔案是歷史最忠實的“見證者”與“傳承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檔案,聽一聽西華檔案親口訴說的,那些關于來時路、關于奮斗者、關于夢想與榮光的獨家記憶。故事,正在展開...
1.毛主席來到咱農莊
產生時間:1958年
檔案類別:聲像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1958年3月8日至26日,黨中央在成都召開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和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第一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史稱“成都會議”)。3月16日,毛主席視察郫縣紅光合作社。1959年,毛主席在《黨內通信》一文中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根據成都會議精神和毛主席的這一指示,國家農業機械部決定在全國七個大區分別設立一所綜合性農業機械學院,其中西南大區在成都新建的四川農業機械學院就是我們西華大學的前身。
2. 舊貌換新顏
產生時間:1960-2002年
檔案類別:聲像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西華大學建校以來,一直扎根在紅光這片土地上,新老校區連成一體。直到今天西華大學已有郫都、宜賓、彭州、人南、易三倉(泰國)五個校區。檔案館在歷年的聲像檔案中整理匯編了西華校園風貌聲像檔案千余張,全面展示了學校發展過程中校園景色的變化。
3. 校門牌匾
產生時間:1960-2003年
檔案類別:實物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校門牌匾是學校身份的象征,西華大學成立以來幾經更名與合并,產生了不同名字、不同字體、不同年代的8張歷史校牌。
4. 歷史性時刻
產生時間:1960-2008年
檔案類別:文書檔案
檔案來源:四川省檔案館、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學校始建于1960年,時名四川農業機械學院,是為貫徹毛澤東主席關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重要指示,原國家農機部在全國布點并建成的5所農業機械本科院校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確定為六所重點高校之一,1982年成為全國首批學士學位授予單位,1983年更名為四川工業學院,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與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西華大學,2008年四川經濟管理學院整體并入西華大學。
5. 名人墨寶
產生時間:2014年
檔案類別:實物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2011年新圖書館建成后,館標一直懸而未決,直到2014年時年98歲的著名作家、書法家馬識途先生應邀為圖書館題詞。此題詞一處做成牌匾懸掛于圖書館二樓正門處;一處做成石碑立于圖書館正南面;而真跡則由檔案館保管至今。
馬識途(1915-2024):本名馬千木,生于四川忠縣(現重慶忠縣),中國現代作家、詩人、書法家,生前曾擔任過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四川省文聯名譽主席。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并稱“蜀中五老”。
6. 歲月留痕
產生時間:1964—2025年
檔案類別:聲像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畢業時刻,是校友們對大學生活最后的珍貴記憶,而畢業留影則是定格這一難忘瞬間的永恒標本。1964年7月,學校第一屆本科學生共224人圓滿畢業,他們留下了一張意義非凡的合照。經過檔案館長達65年的精心收集,館藏中已匯聚了學校各個時期、不同專業的畢業生留影,總數達7000張。這些照片如同一幅幅生動的畫卷,串聯起學校歷史中一個個永不褪色的精彩時刻,成為珍貴而不可磨滅的記憶寶藏。
7. 無二標識
產生時間:1960-2024年
檔案類別:實物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校牌曾是學生身份的象征,是跨進校門的必備之物。西華大學檔案館收藏了學校各個時期的校牌和紀念徽章百余件。雖然如今,“二維碼”、“刷臉”已經取代了曾經校牌的位置,但取代不了時代的記憶。
GRAIN IN EAR
8. 日滋月益
產生時間:1965年
檔案類別:教學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1960年,我校第一屆學生只招收了農業機械設計與制造和農業生產過程機械化兩個專業的學生。60余年過去,如今的西華已經發展成為有21個學院,101個本科專業(75個專業2025年招生)的綜合大學。檔案館收集從1965年至今的招生宣傳材料,從“招生??钡健罢猩鷮I介紹”,再到如今的招生簡章,這一系列的演變記錄了學校60余年間辦學的變遷與發展,見證了學校從過去到現在,不斷適應時代需求、優化教育結構、提升辦學質量的歷程,是學校歷史沿革和辦學成果的重要體現。
9. 春華秋實
產生時間:1989年至今
檔案類別:實物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中國國家教學成果獎是國家層面為表彰教育教學領域優秀成果而設立的權威獎項。首屆評選于1989年開始,每4年一屆,檔案館收集了自1989年以來的各級別教學成果獎獎狀。
GRAIN IN EAR
10. 碩果累累
產生時間:1978-2024年
檔案類別:實物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西華大學建校以來產生了很多科研檔案,檔案館對科研獎勵證書檔案進行了較為完整的保存,現存1978年至今的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證書200余件。
11. 匠心精器
產生時間:1965-1990年
檔案類別:校史館藏品
檔案來源:秦昌明、李紹儉、周天佑、鐵軍、陳維森等老教師捐贈
簡介:上世紀的課堂,沒有PPT,也沒有多媒體,老師們全靠手寫備課、板書授課,一筆一畫傳承著知識的力量與教育的溫度。如今,那些泛黃的稿紙、褪色的字跡靜靜躺在檔案之中,但當年老師們的諄諄教誨仿佛仍在耳邊回響,樸實而深沉,見證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教學風貌與師者情懷。
12. 研學手札
產生時間:1962—1965年
檔案類別:校史館藏品
檔案來源:楊文治老師捐贈
簡介:楊文治是我校1961級校友,1980年回母校任教直至退休。2016年已退休的楊老師向檔案館捐贈了當年在校讀書時的52本學習筆記,這些珍貴的手寫筆記幫助他考上了研究生,是“知難而進、自強不息”的西華精神的體現。
GRAIN IN EAR
13. 課堂教具
產生時間:建校至今
檔案類別:實物藏品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老師們課堂上使用的教具紛繁多樣,第一臺顯微鏡、1949年的公交車用的燒球式發動機、幻燈片、磁帶錄放機。如今,它們都已不再出現在課堂之上,卻切實構筑了西華人的集體記憶。
14. 知行并進
產生時間:2010年
檔案類別:實物藏品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2010年11月,在第一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上,學校自己設計的方程式賽車“小白”獲得了綜合排名全國第三的好成績。這輛參賽賽車是當時四川省第一臺自主研發制造的方程式賽車。
GRAIN IN EAR
15. 術業有專攻
產生時間:2015年
檔案類別:實物檔案
檔案來源:西華大學檔案館
簡介:西華大學啦啦操隊組建于2004年,參加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現場表演,連續13年獲大學生健康活力大賽第一名,連續5次獲全國啦啦操總決賽一等獎;多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啦啦操錦標賽,2015年世界啦啦操錦標賽獲爵士組第三名,刷新了中國在該項目的最好名次;2017年世界啦啦操錦標賽獲爵士組第五名;2024年世界大學生啦啦操錦標賽獲爵士組世界亞軍,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點擊上方名片預約,讓我們一同走進檔案館和校史館,去成為西華記憶新的見證者和傳承人。
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與西華先賢的對話
每一次凝視,都是一次對奮斗足跡的丈量
今天,我們借由這些珍貴的檔案
觸摸了西華65載跳動的脈搏
聆聽了歲月深處的動人回響
西華的故事,未完待續
期待有你一同書寫下一章
內容來源 | 檔案館
編輯 | 雷為堯 林昱汐
編審 | 陳彧 雷為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