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郁風
看到條痛心的新聞:河南一位19歲男孩來上海投奔堂弟,準備進廠打工,從上海虹橋高鐵站下車后,由于不熟悉出站方式,在和站外一司機商量后以100元打車費去浦東寶佳苑小區,但下車時不小心錯付成1010元。
多次向司機索還無果后,該男孩在堂弟陪同下來到上海市浦東分局楊園派出所報警,但警方只幫忙提供了司機的車牌信息,更多的信息沒法提供。最后該男孩在蘇州喝農藥自殺。
雖然不能直接判定這多付的910元導致了男孩自殺,但無疑構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幾根稻草之一。從河南鶴壁小城,來到繁華陌生的大上海,他很可能是不會坐地鐵的,也不會打網約車。
我用高德查了下,這個距離打網約車價格也是100元左右。這1000多塊錢可能是他僅有的錢。
寶佳苑在上海自貿區附近,他的堂弟大概率是在附近的廠里打工,甚至可能是未成年。兩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警察叔叔,得到的幫助只是“提供車牌信息”,也就是其他的事需要兩個孩子自行解決。這無疑是澆了一盆冷水。
至于為什么男孩要去蘇州自殺,且尸體在山里被發現,大概率是不想被堂弟知道。
實際上,上海當地派出所完全有能力幫助這個男孩,既然已經獲取了司機車牌信息,警方完全可以和司機聯系。
新聞中沒有說是出租車還是社會運營車輛,如果是出租車,不打表本來就屬于違規行為,如果是后者,那更屬于需要嚴厲打擊的“黑車”。派出所完全可以移交給交警分隊或交管部門處理,而不是讓兩個孩子“自行處理”。
我曾在南京打出租車時被司機故意繞路,多收我十塊錢。我和其爭論時反被其辱罵一通。
當時我一怒之下拍下車牌號并打12345投訴,最后移交南京交警處理,出租車公司打電話致歉并退還了10塊錢差價,南京交警也打電話過問差價是否退還。雖然十塊錢是小錢,但也能看出一個地方的為民服務意識。
當然,上海的服務意識也是很強的,比如2025年5月14日徐匯發布的這條新聞:《外籍游客丟失護照,民警接力完璧歸趙》,該新聞稱,一外籍女子阿蓮娜不慎將護照遺失在出租車上,且不會中文對周邊環境也不熟悉。
派出所民警根據線索迅速開展核查比對,僅用20分鐘便找到該出租車。值班民警親自驅車前往出租車公司幫老外取回了護照。
護照一小時內竟失而復得,阿蓮娜開心地向派出所民警豎起大拇指:“感謝你們。上海警察的效率讓我驚喜,我愛上海這座城市!”面對意外的收獲,阿蓮娜對上海良好的治安環境表示感慨,民警熱情暖心的服務也讓其深切感受到了上海魅力。
是的,這是新聞中和大眾認知中所理解的上海,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代表著便民服務的最高水平。
河南小城的這兩個少年也應該是帶著這樣的憧憬,滿懷期待的來到上海派出所,以為警察叔叔會像抖音新聞中刷到的那樣快速幫他要回錢。
其實有時候失望不可怕,而是燃起了希望之后再陷入失望,那會容易墜入絕望。
說到底,這個未滿19周歲的少年不是什么國際友人,不是什么上海土著,他是地地道道的外來底層小城青年,很有可能早早輟學,而家庭也是地地道道的河南底層:父親因病沒有務工,主要靠母親打零工維持生計。
這樣的底層是得不到重視的,當他們怯生生的用夾雜著河南口音的普通話和人溝通時,大概率會成為被忽視、被輕蔑、被欺凌的對象。
而這,是千千萬萬底層青年的縮影。只有他們的死亡才會讓人們意識到他們的存在。
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來到上海,司機給他上了第一課,報警給他上了第二課。
而男孩家屬的訴求只是司機退還910元差價并道歉,但這最基礎的訴求,竟也不易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