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雙先”事跡展播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全國離退休干部“雙先”表彰大會精神,在全國離退休干部中進一步形成崇尚先進、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離退休干部工作”微信公眾號開設專欄,連續宣傳全國離退休干部“雙先”事跡。“南昌老干部”現推出【全國“雙先”事跡】欄目,供全市廣大離退休干部黨支部、老同志和老干部工作者學習借鑒。
“他們問我資助學生圖啥,我說圖個心安理得,人活著應該有益于他人。”93歲的離休教師馬友肅,在微信里這樣告訴記者。
就是這位老人,在離休30多年的時間里省吃儉用,累計捐助40多萬元資金,默默無聞地資助40多名貧困學生求學。
馬友肅1932年出生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1949年參加工作,先在政府機關,后轉到教育一線任教,1992年從原定西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離休。
“我上學的時候讀過一本書,書里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活著應該有益于他人,予別人以便利。這句話后來成了我人生的信條,一直沒變。”馬友肅說。
老人能記得起的最早一筆捐助,發生在1954年。那一次,他為一名特困生一次性捐助了50元現金,當時他每月工資才85.5元。五十年代,他又陸續資助了4名貧困生重返校園。1978年恢復工作后,馬友肅通過走訪學校、報社,聯系希望工程等多種形式捐資助學。
但真正把捐資助學“當成一回事”來干,是在1992年。這一年,馬友肅正式離休,他的父親也在這一年去世。為了紀念父親,他開始更頻繁地捐資助學。這一年,馬友肅拿出400元錢資助浙江省開化縣城關鎮的兩名小學生,幫扶一直持續到兩人完成小學學業。
當時受資助的兩名小學生早已長大成人,近些年開始做生意,日子也好了起來,她們逢年過節都會看望曾一直默默資助她們的馬老師。“當時,我們姊妹倆都上學,家里不寬裕,學費都成問題,馬老師一直資助我們倆,讓我們在童年感受到了關懷和溫暖。”提到30多年前得到的幫扶,邵女士依然心存感恩。
截至目前,他先后資助了40多名貧困學生。“這里面有10個學生是臨時捐助,其他的都是長期資助,短則3年、長則7年,我辦了存折和卡,每月按時存錢,學生可以隨時取用。”馬友肅說。
有一年,馬友肅隨大兒子居住在海南,看到《海口晚報》刊登了一個特困女孩的故事。他通過報社找到女孩,從上高中到大學畢業連續資助了7年,現在還一直保持著聯系。
馬友肅對學生很大方,但對自己很摳門兒。老人的兒子馬聰說,母親曾因病癱瘓臥床多年,兄妹5人有3人先后下崗自謀職業,生活并不寬裕。“雖然有時候我們開玩笑說,他對學生比對自己的娃都好,但我們從心里是支持他的,只要他心情好身體好,我們全家人都支持。”馬聰說。
更令人感動的是,30多年的捐資助學,馬友肅只做不說,默默無聞。直到幾年前,安定區老干部局工作人員登門看望,老人希望他們牽線再資助幾名貧困學生,同時又看到老人屋里一沓沓的匯款單和捐贈證書,才知道了他持續半個多世紀的義舉。
眼下,馬友肅多數時間居住在西安。安定區委組織部黨員電化教育中心二級主任科員范毅常去看望。他介紹,目前老人還資助著7名學生,每人每月至少500元。一年下來,要4萬多元,占老人退休金的三分之一還多。除了物質資助,他還與學生們保持著電話、微信和書信聯系,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用無私的關懷呵護孩子們健康成長。
來源:光明日報
南 昌 老 干 部
唱響主旋律 傳遞正能量
交流好經驗 展示新作為
微信號:nclaoganb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