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歲的王大強又要“搞事情”了!這個夏天,他從退休金里拿出一部分,加上兩個孫女的壓歲錢,準備再資助3名貧困大學生。從2015年至今,這位省婦幼保健院的退休職工已堅持10年,資助21名學生,捐出10萬余元。這份跨越三代人的愛心,正在悄然傳遞。
磨舊的布包 裝著十年的牽掛
7月22日清晨,省婦幼保健院家屬院的老屋里,王大強正對著三份資助核對信息。桌角的藍色布包磨出了毛邊,卻洗得干干凈凈——這是他2015年第一次捐資助學時用的包,如今成了“愛心信物”。王大強持續關注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大學生,給每一名學生的捐助金額在3000元到5000元。“只要我活著,每年都會資助大學生,并堅持下去。”王大強說,一個人做一次好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下去。
“爺爺,我的壓歲錢轉過去啦!”在成都讀大二的孫女和保研至國防科技大學的外孫女打來視頻電話說:“要給最需要的同學哦!”王大強笑著點頭,翻開泛黃的記錄本,上面記著20個名字:“你看這個小馬,現在在西藏當醫生,去年寄來哈達說,要像我幫他那樣幫別人。”
客廳里的約定
“我幫你,就是幫社會攢力量”
上午10時,在蘭州理工大學讀大三的蔡夕瑤跟著父親走進屋。21歲的姑娘攥著獎狀,聲音發顫:“我爸媽打零工,爺爺奶奶已經老了……”
“別考慮太多。”王大強遞過3000元現金,“學費夠了,不夠再跟我說。”老伴在一旁補充:“前陣子他在社區講營養課,聽說安寧有這戶人家,天天催著找線索。”
“您為啥幫我們?”蔡夕瑤問。王大強指著窗外:“我在醫院干了一輩子,現在老了,你們年輕人能接著為社會添磚加瓦,我幫你,就是幫社會攢力量嘛!”
壓歲錢接力 愛心是會長大的
王大強的兒子王亞偉進門時,正趕上父親給蔡夕瑤講“規矩”:“一不能耽誤學習,二要報平安,三是將來幫下一個困難娃。”
“爺爺,我也想加入!”蔡夕瑤看著視頻里老爺子的兩個孫女,紅了眼眶,“畢業第一個月工資,就資助學弟學妹。”
夕陽落在資助記錄本上,王大強寫下新名字:“2024年,第18位。今年加上蔡夕瑤,第19個了。8月中旬還有兩個困難大學生,這樣就21個了。”末了,他補了一句:“愛心不分大小,接力就是力量。”這個夏天,蘭州的風里,滿是溫暖的味道。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桑杰才讓 孫建榮 文/圖
責任編輯:馬和相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