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卡消費數據集、南京南站停車場實時泊位數據、南京市新型公交都市先導區(江心洲)車路協同數據……在杭州數據交易所南京專區,來自江蘇南京的各種數據產品琳瑯滿目。
看不見、摸不著的數據,卻讓長三角高新企業爭相求購,不僅價值不菲,還能跨省交易。《全國數據產業地圖(2024)》顯示,長三角地區是數據產業發展最活躍的地區,數據產業相關企業數量占全國總量的15.04%。作為“數字經濟之城”,杭州高質量推動“中國數谷”建設,積極探索數據交易新模式,在數字長三角建設中發揮引擎作用。
杭州數據交易所南京專區
創新交易制度,杭州建立數據“農貿市場”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有多重要?
6月7日舉行的第七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南京大學副校長、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理事會主席周志華打了這樣一個比方:“人工智能好比做一桌好飯,數據是食材,算法是廚藝,算力是灶火。”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做好一桌飯,上好的食材必不可少。2023年揭牌成立的杭州數據交易所,就是杭州設立的數據“農貿市場”。上到降水、刮風等氣象數據,下到無人駕駛大模型訓練所需的交通數據,都可以在這里買到。
比如,上海卓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向浙江德清莫干山智聯未來科技有限公司購買了自動駕駛仿真場景庫。“過去,這樣的場景庫企業要么自建,要么由合作方提供,能夠用交易的形式直接獲取,大大降低了成本。”上海卓宇信息副總經理楊國宇說。
數據交易簽約現場
不過,相比實物,作為新事物的數據產品交易仍然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今年三月,《杭州市數據流通交易促進條例》正式施行,從數據權益、數據開放與授權、市場培育、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創制性的立法探索。
這份地方性法規,有不少規定走在了國內立法前列。比如,規定了數據來源者、數據處理者兩類主體的權益和受托處理特殊情形下的權益歸屬,回應市場對數據權益確認的迫切需求;規定了數據權益登記的范圍和效力等,鼓勵開展數據權益登記和規范化交易。
共建數字長三角,推動數據產品互認互通
除了創造性地回答數據交易“怎么干”,杭州還積極擴大數據交易“朋友圈”,共建數字長三角。
圍繞“一點接入、全網互聯”的多城市互聯模式,杭州數據交易所積極與長三角城市開展數據領域合作,已建設柯橋、麗水、舟山、南京等數據交易服務站。同時,與南京數據交易平臺實現數據產品互認互通,互相設立“南京專區”和“杭州專區”。
杭州數據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認為,數據交易機構之間產品互認、需求互動、標準互通、主體互信,有助于打造合規高效的數據交易市場體系,促進區域間資源的共享與交流,推進長三角區域數據互聯互通,助力全國數據要素統一大市場建設。
與此同時,長三角省級層面的合作也在推進,不斷打通各行業、各部門、各區域的數據“斷頭路”。去年11月,滬蘇浙皖省級數據主管部門共同簽署工作備忘錄,宣布建立長三角數據專題合作機制。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累計共享交換政務數據9.5億條,有力支撐長三角173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一網通辦”,40類高頻電子證照實現共享互認,74個居民服務事項實現“一卡通用”。
《數字長三角發展報告(2024)》顯示,長三角數字經濟增加值已突破12萬億元,約占全國數字經濟增加值的30%。看不見摸不著的數據,正在成為推動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虛擬石油”。未來幾年,數據交易的范圍還將走出長三角、面向全世界。近日印發的《杭州市推進全球數貿港核心區建設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打造數據流通生態體系,支持杭州數據交易所探索建立數據交易國際版;設立數據出境政策咨詢服務中心,加強數據跨境流通標準體系建設。
來源:杭州日報
編輯:陳立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