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收官,國乒又一次讓人失望,12大新人的首次出征沒能拿下一個冠軍,三項決賽全變成亞軍,這不是滑鐵盧是什么,現場氣氛一度很低迷,球迷的彈幕“擺爛“洗洗睡吧刷屏,甚至有網友調侃“劉國梁剛走,這攤子真沒人接得住,看似玩笑,背后其實是對這批年輕人的落空期待,畢竟國乒不是沒經歷過陣痛,但像這次這樣,全面崩盤還真不多見。
先說說男單,溫瑞博打到決賽本來是驚喜,結果遇上杜達,2:4丟冠不說,最后一局直接被打了個0:11,這種比分擱誰身上都得沉默,18歲的溫瑞博明顯還差點火候,關鍵球一崩到底,最后一局直接“斷電,杜達大概都沒想到能贏得這么輕松,賽后社交媒體也炸了,很多人用“屠殺“沒還手之力來形容,確實,0:11這種大比分失利,在決賽的舞臺上太扎眼,多少有點“經驗不夠+硬實力差距雙重作用,溫瑞博的發揮只能說中規中矩,遇到對手發力就失控,想靠天賦和沖勁扳回來,結果吃了大虧。
女單這邊,范姝涵也沒能扛住壓力,21歲的她碰上比自己大19歲的法國老將袁嘉楠,0:4被橫掃,場面幾乎沒看出是決賽,袁嘉楠的高拋發球讓范姝涵全程跟不上節奏,失誤一波接一波,現場球迷直呼“打不過老將也就認了,可別被打沒信心,但說句公道話,范姝涵拼勁還是有的,幾次搏殺拉得很兇,就是細節太稚嫩,完全被對方經驗壓制,這也是中國女乒新人老生常談的問題,技術細膩度差一口氣,關鍵時刻容易掉線,和袁嘉楠這種“活化石對上,經驗差距就像一道溝,怎么補都補不上。
混雙決賽,曾蓓勛和馮怡璇也沒頂住,輸給了瑞典的卡爾松/克里斯蒂娜,冠軍又飛了,這倆人年紀都不大,尤其馮怡璇還是08年生的17歲小將,最終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打到決賽已經不容易,但決賽場上那種“生疏感太明顯,幾個重要球完全沒打出氣勢,反倒被對手抓住機會連下幾分,賽后采訪時他們也承認經驗不夠,“還得多學多練,這話聽多了,球迷難免心里發虛,難道真要靠時間熬出一個冠軍嗎。
可以說,這次斯科普里站,國乒三個亞軍全靠新人撐場面,結果連冠軍都沒摸到,外加男單的0:11慘敗、女單的0:4被橫掃,成績和場面都很難看,網友吐槽“梯隊建設擺爛“年輕人沒一個頂得住,也不算夸張,畢竟對比韓國、法國、瑞典甚至德國都能撈到冠軍,國乒這波就像集體迷失,場面完全不在自己掌控之內。
其實早在劉國梁離任后,外界就擔心國乒的青黃不接,這次的集體失利算是“現實版見證,王勵勤帶隊壓力山大,梯隊建設說是失敗也不為過,年輕人沒能站出來,老隊員又沒參賽,這種“無主力可用的尷尬局面,放到任何一支傳統強隊身上,都是警鐘長鳴,球迷們更是把矛頭指向管理層,“你說巧不巧,劉國梁剛走,新人就崩了,雖然有點夸張,但背后是大家對國乒未來的不安。
當然,不能因為一站失利就全盤否定這批新人,畢竟第一次出征,經驗不足、心理壓力大,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三亞三亞軍的成績擺在這,0冠的尷尬也不是靠“成長需要時間就能一筆帶過,尤其是和日韓歐洲這些老對手一比,更顯得國乒新生代的底氣不足,說到底,國乒的“人才井噴神話也沒法無限續航,后備梯隊的培養速度和質量,才是決定未來走向的關鍵。
問題來了,國乒到底是“青黃不接,還是“厚積薄發,這事得靠后面的盧布爾雅那球星挑戰賽驗證,據說那一站全主力都要上場,男隊向鵬、陳垣宇、黃友政、周啟豪、薛飛,女隊錢天一、何卓佳、石洵瑤,都是重點培養對象,而且薛飛、錢天一、黃友政還要兼三項,這波要是真能打出氣勢,或許還能救場,否則風評是真的要被反轉。
回看這場“滑鐵盧,國乒的后備力量確實讓人捏一把汗,球員個人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有待提升,管理層的布局和選材也需要反思,不能總靠老將兜底,年輕人該扛旗的時候還得硬氣點,畢竟國際乒壇早就不是一家獨大,日韓、歐洲都在補短板,國乒如果還沉迷“祖傳天賦,遲早要被反超。
最后一句,三亞三亞軍只是一個節點,不是終局,國乒要想繼續站在頂點,真的得拿出點新東西來,別再讓球迷“點贊回懟成了日常,否則下次再輸,就是連信心都賠進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