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與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的今天,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兩大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
企業數字化轉型催生對兼具技術洞察與戰略思維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全球經濟格局的重構則要求國際經貿人才具備跨文化協作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面對這種雙向驅動的人才需求升級,高等教育機構必須突破傳統學科框架,構建以中外合作辦學為代表的,更具前瞻性和創新性的培養形式和體系。
由此,匯聚國內培養特色和國際學科資源的中外合辦項目,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不少考生和家長志愿選擇環節的全新選擇。
就在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當下,最近一則海外高校被教育部點名的新聞開始發酵,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似乎陷入“信任危機”?
事實究竟如何?對于國際化交流和合作有著深度需求的信管和國際經貿專業的相關中外合辦項目還能不能作為報考關鍵選項?其實,考生和家長大可不必過度焦慮,一條更為穩妥、合規、靠譜的中外合辦選項,早已存在于這篇教育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發布的文件背后。
據悉,不久前,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多條關于海外高校學歷學位認證再次加強認證審查的公告,建議廣大留學人員審慎選擇項目。
細查發現,這源于先前特殊時期,不少第三方留學中介機構毫無背書和保障的商業行為大行其道,鉆“國際教育信息差”的空子,使部分海外院校的聲譽受損,無辜躺槍,也讓考生和家長一時之間不知該怎樣選擇正規靠譜的合辦項目。
通過教育部審批備案,納入國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其辦學資質與學歷認證體系受國家法律保護,這才是絕對合理合法合規的“靠譜項目”。
考生只要認準這些項目,就能大大降低“認證風險”。
就以北京語言大學聯合法國克萊蒙高等商學院設立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數智商務)中外合辦本科項目為例:
作為中國語言教育領域的標桿院校,北京語言大學此次選擇在海南國際學院(語言科學與產業學院)布局中外合辦項目,一方面對接國家戰略,一方面回應教育國際化趨勢。不僅在認證程序上有所保障,在教育實力和資源配置上更受到廣泛認可。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海南國際學院(語言科學與產業學院)是海南自由貿易港13個重點園區中唯一以教育對外開放為核心使命的園區。園區依托的數字光纜、教育島國際科研平臺等優勢資源,打造“數智設計”產業集群,為信管與國際經貿人才提供了天然的實踐場域。
而與北京語言大學合作的外方院校——法國克萊蒙高等商學院作為歐洲頂尖商學院,同時獲得AACSB、EQUIS、AMBA三大國際認證,位列全球前1%,這種學術積淀為項目注入核心競爭優勢。
而該項目也受到官方層面的高度認可,今年3月在法國外長巴羅訪問北京語言大學時就有提到對北京語言大學與法國克萊蒙高等商學院之間的進一步緊密合作給予厚望,希望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加強兩國高校之間的交流。
以上兩者結合,使項目從誕生之初便具備戰略高度與學術深度。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師資團隊團隊成員博士化率100%,高級職稱占84%。其中多數教師擁有有海外教育背景,能夠為學子提供雙語環境和英文專業課講授。其中更不乏有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擁有教學名師、師德標兵等稱號的一流專家名師。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方面,北京語言大學在其中也深度配置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雙萬計劃)資源,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專業深度融合,使學生掌握前沿技術,具備運用數據智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行業緊缺的創新人才。
對于學生而言,這些獨特設計也正在直接轉化為可觸達的成長紅利。當前,北京語言大學已經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外辦學)項目中建設形成了“經貿+外語”復合培養、“數智化+實踐”能力提升、“專業+跨文化服務”特色定位三重特色保障——依托北語強大的外語類學科基礎優勢,學生獲得更前沿的語言訓練;基于中外兩校的跨文化培養能力,該項目學子能夠深入參與到國際組織、外事外交、跨國企業、國際機構及涉外文化交流的分析和實踐最前沿;立足于海南國際學院(語言科學與產業學院)的國際化視野、復合型特色的育人平臺以及兩校攜手共同覆蓋多國家的校友網絡,更是為該項目畢業生職業發展開辟了全球通道。
當教育創新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當學術積淀與區位優勢深度融合,北京語言大學的中外合辦項目正以全新范式重塑人才培養邏輯,不僅為家長提供了滿滿的項目“安全感”,更讓學子身處其中,獲得一張參與全球治理的入場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