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民生周刊》羅浩京長沙6月17日電:湘茶出海,再啟新途。6月14日,第四屆中國 - 非洲經貿博覽會在長沙盛大啟幕。在這場國家級對非合作平臺上,“湖南茶葉走進非洲 - 保靖黃金茶推介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十三屆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維剛,中華茶文化研究院院長羅大友,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劉帥,省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副主任范波,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游勁民,省人民政府副巡視員唐仁春,省商務廳副廳長鄧衛平、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張才道,省貿促會黨組成員、副會長鄧羅興,省市場監督管理二級巡視員劉功元,省高級人民法院二級巡視員劉基劍,湖南省委農辦原主任、長沙市原市長、中南大學校友會名譽會長杜遠明,省供銷合作總社總經濟師尹寄武,省農業農村廳社會組織行業黨委副書記鄧輝平等部門領導及其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茶業協會會長、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重旺,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茶葉學會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肖力爭,中國村廚村藝大曬總策劃、總顧問由守義,國務院特殊崗位專家、湖南省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包小村等行業組織負責人、茶界專家及文化大咖以及保靖縣委書記周建武,保靖縣委宣傳部部長金敏,保靖縣政協副主席向東等縣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和茶企、經銷商、茶館代表以及媒體記者150多人共同見證保靖黃金茶以茶為媒、把握中非經貿合作新機遇、勇闖國際市場的光彩時刻。
國際推介會:政企協聯動搭建中非合作橋梁
中英雙語主持下,保靖黃金茶宣傳片率先勾勒出武陵山脈云霧茶園的生態畫卷。保靖縣委書記周建武在推介中以“秦簡中的千古茶韻”、“一兩黃金一兩茶”、“守著綠水青山過上好日子”三個故事從縣域歷史文脈、茶產業發展、文旅振興實踐等多方面推介保靖黃金茶。他說:“村廚村藝萬家歡、萬里行、品牌曬事、平臺構建,并且與保靖黃金茶深度融合雙向賦能,探索出成熟的品牌戰略和工作體系,“三村三茶”已成為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引擎。”
茶香中非情:從文化共鳴到經貿共贏
坦桑尼亞工商會代表STEPHEN SIMON KOBEROU在致辭中感慨:“茶葉是中非文明交流的古老紐帶,今天我們不僅看到了保靖黃金茶的品質魅力,更感受到湖南茶業開拓非洲市場的誠意。”他積極傳遞合作愿景,更讓現場見證的中非客商感受到茶文化交流的無限潛力。
在五行茶藝表演與非遺手工炒茶演示的文化氛圍中,推介會不僅完成了商業簽約,更搭建起中非農業文明對話的橋梁,向來自肯尼亞、埃及、利比亞、尼日利亞等國的采購商代表生動展現了 “好山好水出好茶” 的東方文化魅力。
三輪簽約:從產品輸出到模式賦能的跨越
三輪重磅簽約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第一輪簽約:經貿簽約中,聯合國采購部中國代表、埃及TANQEET有限公司、長沙儒和茶業有限公司分別與保靖縣鼎盛黃金茶開發有限公司、湘西福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保靖七道茶業有限公司簽訂了茶葉采購合同。隨著簽約儀式上落筆的鏗鏘聲響,保靖黃金茶已揚起遠航的風帆。這不僅是湖南茶業開拓非洲市場的里程碑,更是中非文明互鑒、經貿共贏的新起點。在 “共商共建共享” 的原則下,湘茶出海的探索將為中非合作注入更多活力,讓 “中國好茶” 香飄非洲大陸,讓湖湘品牌在國際舞臺綻放光彩。
保靖黃金茶的發展理念得到了非洲合作伙伴的高度認同。推介會上,保靖縣還與肯尼亞茶葉委員會正式簽訂友好茶鄉協議,雙方將在品種改良、技術培訓、市場共建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更令人矚目的是中國村廚村藝大曬總策劃、總顧問由守義同肯尼亞國家工商會主席埃里克·魯托及利比亞Alamya fadyah公司代表Susie Wang等簽署《村廚村藝萬里行-走進非洲》合作協議,這也標志著“村廚村藝”保靖模式正式開啟非洲探索交流之旅。
中國村廚村藝大曬以“發展靠群眾、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活動靠帶動”的理念,用“村廚灶臺帶動村寨,村藝舞臺感動觀眾,村集柜臺拉動產業”的方法,以品質推動品牌,走出一條充滿人氣財氣煙火氣的中國鄉村振興新路子。中國村廚村藝大曬的實踐經驗,被評為2024年度省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并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介,成功打造出了國家級“村字號”文化IP。2024年以來,“村廚村藝大曬”主、分曬場匠心呈現全國各民族的1200余道風味各異的佳肴、300余個風情獨特的文藝節目,吸引600余戶村民商家入駐,幫助2000余人實現就地就業。現場吸引游客超72萬人次。同時,推動酉水船工號子、清水木人摔跤等100余個非遺項目得到宣傳和推介,積極有效地實現了文化對產業的賦能。截至2025年5月底,“三村三茶”系列活動全網曝光量已突破70億次。
沉浸式展陳:非遺技藝激活黃金茶品牌張力
中國作為茶的故鄉,自古名茶薈萃,保靖黃金茶作為湖湘茶產業的璀璨明珠,以 “四高四絕”(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葉綠素含量高,色絕、香絕、味絕、形絕)的卓越品質享譽業界,被茶界專家贊為“中國最好喝的綠茶”,其手工炒茶技藝更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回溯展會前期,保靖黃金茶早已以沉浸式體驗賺足眼球。6月12日至14日,在為期4天的展示展銷中,保靖黃金茶展區以“可觸摸的茶文化”為設計理念,保靖縣十余家龍頭茶企以“保靖黃金茶”區域公共品牌集體亮相,向世界展示這一特色產業的國際化雄心。在E1“湖南茶葉”館內,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繹的“手工翻炒”技藝,與鏗鏘的非遺技藝“三棒鼓”巡游相映成趣,外國客商在參與“劃拳”互動游戲中品嘗黃金茶,以小包黃金茶作為獎勵,在民俗文化體驗中拉近文化距離。在“保靖黃金茶的101種打開方式”主題展上,不僅陳列傳統綠茶、紅茶產品,更推出黃金茶點心、茶啤酒、新式茶飲等創新衍生品,講解員以“茶不只是茶”為脈絡,講述保靖將茶元素融入餐飲、文旅的全產業鏈實踐。與此同時,循環播放的“三村三茶”與保靖黃金茶宣傳片,在E1與W1區域構建起視聽矩陣,向非洲客商立體呈現保靖以茶為媒、以廚興業的鄉村振興實踐。
作為中國高氨基酸茶的代表,保靖黃金茶已形成從種植到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全縣種植面積達15.8萬畝,建成萬畝示范園2個、千畝茶葉村26個、百畝精品園60個,綜合產值達26億元。84家茶葉企業、194家專業合作社深耕于此,其中國家級農業專業合作社4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帶動10萬茶農依托產業鏈實現增收致富。這般“一片葉子富一方”的產業奇跡,正以“四高四絕”的品質密碼,叩響非洲市場的大門。
6月12日至15日,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期間,保靖黃金茶以“茶旅融合、非遺賦能”的獨特姿態同“村廚村藝經驗”雙雙亮相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隨著推介會簽約筆落下,保靖縣正式開啟“茶產品+振興模式”的雙向輸出之旅。從鮮葉展覽到非遺展演,從產品展銷到模式賦能,保靖黃金茶與村廚村藝的組合拳,既讓千年茶韻叩響了非洲市場的大門,更將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的實踐經驗轉化為可復制的合作方案,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非經貿合作有了文化賦能的新體現。
供稿:伍祟岳
編輯:李順萍 李錦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