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大量非洲黑人來到廣州經商,部分人甚至拖家帶口非法偷渡。其中一些人在此定居并與當地居民結婚生子,繁衍生息,形成了規模不小的"黑二代"群體。由于絕大多數黑人沒有中國戶籍,這些黑二代自然成為"黑戶",在教育、醫療和就業等方面受到諸多限制。長遠來看,這一群體可能對社會穩定構成潛在威脅。面對這一情況,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接納還是遣返?其實,日本也曾面臨類似問題,其處理方式值得借鑒。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間,我國經濟蓬勃發展,與世界的融合不斷加深。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入經濟快速發展階段。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華發展,其中就包括大量非洲黑人。如同當年馬可·波羅來華探索中國夢一樣,兼具包容性和發展潛力的廣州成為非洲黑人的首選落腳地。
至于為何選擇廣州,首先廣州自古就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自唐宋時期起便是外商云集之地。到21世紀,這里遍地批發市場,商品種類豐富、價格低廉、款式新穎,能很好地滿足非洲商人的貿易需求。其次,作為典型的南方臨海城市,廣州氣候炎熱潮濕,與非洲相似。加上經濟發達、包容性強、發展前景好,廣州深得非洲商人青睞。
涌入廣州的非洲人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富人階層的貿易商人,他們往往攜家帶口定居,甚至與當地居民結婚,有長期居留打算;第二類是中層打工族,主要為非洲老鄉工作,從事非體力勞動,沒有永久居留權;第三類是底層體力勞動者,收入低且工作辛苦;第四類是通過非法途徑滯留者,他們普遍存在非法入境、非法滯留、非法就業等問題,不僅增加城市管理負擔,還影響社會治安。
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這些非洲人都愿意留在廣州,因為這里的生活條件遠優于非洲老家。這種口碑效應引發更大規模的移民潮。據統計從2000年起,在廣州的非洲黑人數量激增,到2008年常駐人口約2萬人,這還不包括非法滯留者。
文化差異導致生活習慣、飲食文化等方面的摩擦,非洲黑人逐漸形成自己的生活圈,最著名的就是小北的"寶漢直街",這個被稱作"非洲人街"的地方,充滿異域風情。然而,這種聚居也帶來了潛在隱患。
我國作為非移民國家,大量黑人涌入引發諸多擔憂,如何管理?如何促進融合?非洲商人在促進廣州經濟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部分人適應不了夜生活文化差異;有人鉆法律空子騙取簽證;更有人為留居廣州故意丟棄護照,甚至與當地女性組建家庭生育"黑二代"。據2017年調研顯示,中國大陸非洲黑人非法移民已達70萬,基本都為黑人男性青年,預計到2030年可能達1500萬人,其中25歲以下年輕人中黑人或混血比例可能達25%。這引發了"中國將從民族國家變成移民國家"的擔憂!
其實,日本在90年代也曾面臨過類似問題。當時日本經濟崛起吸引大量黑人務工人員,引發社會問題,日本采取了兩步走策略。首先,出資讓非洲國家召回本國公民,自愿或勸返者可獲得足夠在非洲生活的補貼金;其次,嚴格限制黑人入境,在就業、學歷等方面設置高門檻,邊檢時未持有效簽證者立即遣返,對非法滯留者實施逮捕,并禁止企業雇傭非法移民。這些措施效果顯著,約在一年的時間里就解決了"三非"黑人問題,不過日本仍歡迎高端的黑人人才!
我國一直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外國友人。近年來,針對廣州"三非"外國人問題,政府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整治。據數據統計整治已取得明顯成效,離開廣州的黑人數量持續增加,相關問題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