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控男籃休賽期的變動,真是讓人“看熱鬧不嫌事大,主教練換人、老將告別、外援流轉,眼下北控的陣容就像一鍋剛開火的麻辣燙,誰能留下、誰要走,誰成關鍵先生、誰成“背鍋俠,一時間成了整個CBA輿論場的流量擔當,這輪“大換血,背后的邏輯其實不難理解——成績不行,得有人背鍋,但到底該怎么重建,才不會在擺爛和爭冠之間反復橫跳,這才是球迷和俱樂部都焦慮的點。
先說教練,張慶鵬接過教鞭,成了北控新主帥,遼寧出身的他,球員時代就以拼勁和頭腦見長,現在轉型為主教練,外界自然會盯著他怎么“動刀,畢竟上賽季那波27勝19負,雖然勉強進了季后賽,但說實話,北控整體表現沒太多亮點,常規賽一直在季后賽邊緣徘徊,淘汰山東的時候還能“對噴一下,結果一碰到首鋼,還是被人家打回原形,1-3結束賽季,說白了,就是強隊還差點火候,弱隊能虐一虐,中間這段不上不下的尷尬,早就讓球迷心里沒底,俱樂部也著急。
換帥之外,人員流動才是真正的大新聞,老教練閔鹿蕾和代理主帥格蘭一個下課,一個“打工人走人,這在意料之中,真正讓人感慨的,是薩林杰和劉曉宇的離開,一個是外援頂梁柱,一個是老牌后衛,離隊理由看似各有不同,實則都和“狀態下滑脫不開關系——薩林杰上賽季狀態肉眼可見地下降,職業態度也被質疑,韓國媒體一句“回K聯賽,多少有點“被請走的意味,劉曉宇這邊,36歲的老將,數據斷崖式下滑,這個年紀,在CBA真的很難再扛起大旗,北控提早裁員,也是無奈之舉,說到底,這兩位的離開,其實就是球隊對未來方向的明確表態——不再迷信明星老將,得給年輕人騰地兒。
問題來了,年輕人真能頂上來嗎,陳國豪的合同馬上到期,場外有不少球隊盯著他,作為狀元秀,他在北控一直沒打出想象中的統治力,內線競爭激烈,大外援“壓陣,陳國豪的上場時間被擠壓得厲害,這事兒要是放在別的隊,可能還會“點贊回懟一波,但北控現在的情況,就是沒人能拍著胸脯保證,陳國豪走還是留,究竟對球隊是好是壞——畢竟再年輕的天賦,也得有戰術體系兜底,“跑轟戰術說起來好聽,真要落地,得有人能撐起外線火力,張慶鵬強調一二號位發揮,還要求四號位機動性,這對陣容厚度和球員適應能力都是考驗。
核心廖三寧的續約算是“壓艙石,合同還在手,球隊至少在后衛線上有個穩定點,廖三寧上賽季的表現可以說是“可圈可點,攻防兩端都有亮點,關鍵時刻不掉鏈子,這也是北控敢于大刀闊斧調整的底氣之一,但靠一個核心是不夠的,外援配置成了最后的懸念,現在“里勒和“特萊斯都沒百分百確定留下,俱樂部口風很緊,坊間傳聞要引進“超級外援,這話聽著熟悉,真要落地,能不能像當年“馬布里效應那樣一錘定音,還是像有些球隊“砸錢砸成水漂,這就得看管理層的操作智慧了。
其實北控這幾年的路子,挺像CBA不少中游球隊的縮影,想擺脫“溫水煮青蛙,但又沒底氣甩開膀子大投入,時不時就換帥、引援、裁員、賭天賦,結果就是成績有起伏,球迷有盼頭,管理層卻總在“進步一點點和“原地踏步之間反復拉扯,這次大變陣,外界聲音也很分裂,有人說是“斷腕求生,也有人擔心“重建無底洞,但不管怎么說,至少球隊在做出選擇,沒有繼續混日子,敢于砍掉老將、試水新體系,總比裹足不前強。
這一切的成敗,歸根結底還得看新帥張慶鵬的執教能力,跑轟戰術不是嘴上喊著就能見效,隊伍磨合期肯定有陣痛,外援能不能選到位,年輕人能不能真正成長,都是未知數,CBA本來就沒什么“穩定牌,誰敢賭,誰敢動,才有機會逆襲,北控這步棋,初看是被動調整,細想也是主動求變,未來能不能真正在北京這片籃球熱土站穩腳跟,恐怕還得靠幾個賽季的沉淀和一點運氣。
最后只能說,北控這波操作,既有斷舍離的決心,也有賭一把的豪氣,球迷們是該點贊還是“對噴,還得看新賽季開局的戰績和場上氣質,說白了,北控想進步,得有真本事和好眼光,別讓這波“大換血最后淪為“無效折騰,否則,哪怕喊破嗓子,成績還是原地踏步,這才是最讓人無語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