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價格,我是真沒想到。
昨天晚上,我那做汽車媒體的老哥給我發了個消息——小米YU7的起售價基本敲定了,26.59萬。我勒個去!這數字一出來,說實話,連我這老江湖都愣了一下。
要知道,之前網上傳的那些價格預測,大多數都在25萬以下打轉轉。突然蹦出個26.59萬,這讓多少準車主的心態直接從“彩票中獎”變成了“錢包割肉”。
講真,這個定價策略,雷軍團隊是下了一盤大棋。
我仔細琢磨了一下。盧偉冰之前那番話可不是白說的——全系標配激光雷達、800V快充、長續航,YU7標準版的配置就比SU7 Pro還要高。按這邏輯推,26.59萬確實不算離譜。
但問題來了。
這價格一出,直接把小米YU7推到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你說它貴吧,Model Y還要26.35萬起呢,智界R7的Max版更是直接干到29.98萬。你說它便宜吧,這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性價比屠夫”小米的打法了
我開過不少這個價位的SUV。說句良心話,26萬多買臺SUV,消費者的選擇真的太多了。蔚來ES6、理想L7、問界M7...每一臺都有自己的絕活兒。
小米YU7拿什么跟它們干?
外觀確實是殺手锏,但光靠顏值,在這個價位段能撐多久?
我記得當年路虎極光剛上市的時候,那叫一個驚艷!懸浮式車頂、旋鈕換擋,簡直就是劃時代的產品。但你看現在,極光還有當年的風頭嗎?
**小米YU7的設計語言雖然不錯,但說引領性,我覺得還差點意思。**更何況,現在的消費者比以前精明多了,不會單純為了一個好看的外殼買單。
那些什么蟹行模式、抖動落葉功能,聽著挺炫酷。實際用車場景中?
基本用不上。
我倒是更關心這車的一些基礎素質。底盤調校怎么樣?NVH控制得如何?后排空間會不會像SU7那樣讓人頭疼?這些才是日常用車的痛點。
要我說,26.59萬這個價格,小米汽車是在賭一把品牌溢價能力
他們可能覺得,經過SU7的市場教育,消費者已經認可小米汽車的品質了。所以這次YU7,可以稍微“任性”一點。
但我覺得這步棋有點冒險。
你想啊,買26萬車的人群和買21萬車的人群,心理預期完全不一樣。21萬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想“試試看,反正不貴”。26萬的時候,消費者就會開始認真對比了。
這個時候比的不是情懷,是硬實力。
空間、性能、智駕、品控、服務...哪一項拉胯都可能被噴得體無完膚。
不過話說回來,我對小米YU7還是有些期待的。
激光雷達標配這事兒,確實挺厚道。現在128線激光雷達成本確實降下來了,但愿意全系標配的廠家還真不多。這一點,小米確實有誠意。
還有那個800V快充。現在的電動車主最怕什么?
充電慢唄!
如果YU7的補能體驗真能做到行業頂級,26萬多的價格倒也能接受。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快充帶來的便利性是實實在在的。
我覺得接下來最關鍵的,就是看實車的表現了。參數再漂亮,也得真正開起來才知道深淺。
特別是那個智駕系統,能不能真正做到“全場景”,這是決定YU7能否站穩26萬價位的關鍵
如果智駕體驗真的能甩開同價位競品一大截,那這價格還是值的。但如果只是個半成品...
那就尷尬了。
說到底,26.59萬的YU7,成功與否取決于小米能否真正擺脫“性價比”標簽,走向“價值”路線。這條路不好走,但如果走通了,對小米汽車的品牌升級意義重大。
成敗就在這一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