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6月25日,網商銀行成立10周年之際,一場關于數字金融的線下分享會在杭州舉行。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以獨特的視角分享了他對數字金融的觀點,尤努斯模式為何沒能直接在中國復制成功?又是什么成就了普惠小微貸款的商業模式?以下為吳曉波演講內容。
2006年尤努斯得了諾貝爾獎,他是孟加拉國——全球最窮的一個國家的經濟學家和銀行家。
他得諾貝爾獎,得的不是經濟學獎,得的是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在1976年(得獎前的30年)開辦了一家銀行,叫做格萊珉銀行。這家銀行只干一件事,就是給全世界最窮的國家的那些最窮的人貸款,它的貸款中95%是農村的婦女。
他得獎的時候,這家銀行有2100多個分行,有600多萬孟加拉國的窮人,整個銀行的員工有1.8萬人。所以諾貝爾和平獎說,要“表彰他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因為在他之前,銀行就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機構,很少有人雪中送炭,很少有人把金融服務于那些最窮的社會底層的人們。
我是在2002年見過尤努斯,他當時來北京,是國家扶貧機構請他來做一些學術分享。我記得那一年,全國有9個小微金融服務機構和格萊珉銀行簽約,把格萊珉模式在中國地區做普及,當年主要在河北、河南、內蒙、四川這些地方。
但是很可惜,在后來的十多年時間里,這幾家當年簽約的公司沒有一家成功。
為什么?因為太難了,一家銀行要把錢送到那些山里的農民手上,要花很多成本。你要核算他的信用,把6個農民弄在一起,變成聯組,進行聯合貸款,又很難。格萊珉銀行的貸款利率,年平均利率是10%,最高能到25%-30%,也是挺高的利潤。
所以種種的因素,格萊珉模式沒有辦法在中國以及全球其他的發展中國家進行普及,他就像一個圣徒一樣地突然出現了,但是他的事跡、他的模式并沒有辦法在全球進行復制。
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即便像這樣一個具有強大理想主義精神和支柱的人,他在一個傳統的金融系統下,仍然沒有辦法讓他的理想能夠輻射到全球更多的地方。
所以,我覺得中國在過去十年多時間里,像網商銀行這一批數字金融機構,他們在干一件事,就是通過金融創新讓尤努斯式的理想得到更大的發揚,這是這些金融從業者在過去十多年努力的方向。
2010年4月13日,有一個叫王文強的淘寶賣家,在他的淘寶上突然間出現一個東西,叫做“訂單貸”。你在淘寶上做生意,你有訂單,根據你的訂單信息就可以獲得貸款,他就很好奇的輸了“1元”,一分鐘之后,他就貸到了1元。那時候大家也不知道王文強是不是王寶強的孩子,或者說他做了多大的生意,他銀行賬戶里有沒有錢,有沒有固定資產,所有的金融信息只有一個,就是他在淘寶上做生意。
這件事情很小,甚至今天好像網商銀行也找不到王文強的照片了,但這是中國數字金融史上的第一筆貸款,我認為也是中國互聯網人在尤努斯以后,希望通過互聯網金融的方式,能夠把格萊珉銀行進行新一次的復刻。
時間又過了五年,到了2015年的6月25日,整整十年前的今天,網商銀行在杭州成立。這家銀行有兩件事,這是政策對它的限制,同時也是一次自我的約束:第一,它不能設線下網點;第二,沒有客戶經理。
大家知道,辦銀行就兩件事:第一,你得有一個網點,門要很厚,門口要有兩個石獅子,是這條街上最堅實的房子,而你沒有建筑物;銀行要放貸,得有放貸員、信貸員,但是你不能有信貸員,那你還做什么生意呢?所以我覺得這家銀行誕生的第一天起,中國的監管機構和這些創業者、這些投資人都讓自己逼到了一個墻角,就是你要去完成一個在傳統金融史上幾乎完全不可能的任務,你沒有線下的網點,沒有客戶經理,然后你要做銀行生意。
網商銀行開創了中國這些數字銀行的一個規則,今天幾乎所有的都在按照“310”規則,任何一個人發起申請3分鐘內進行核實,1分鐘放款,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進行任何的人工干預。今天我們講大數據、人工智能,在所有的應用,我認為最早的可能就是在這個時間,就是十年前,中國互聯網人就開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開始進行他們的業務。
而且,他們進行的是最危險的業務,就是把錢放給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那個人,甚至不知道他的銀行賬戶里有沒有錢,這是十年前網商銀行開始干的這件事。所以十年前,他是要解決三個問題,大家知道,信用是金融的基石,所有金融的生意都是關于信用的不對稱所帶來的結果,所以這十年它要回答三個問題:什么是信用,如何發現信用,以及如何為信用定價。我想,網商銀行過去十年圍繞的就是以上三個話題,用他們自己的產品、服務、洞察來解決它、突破它。
格萊珉模式在中國行不通。銀行當年做過一個調查,說如果在鄉村建一個銀行網點,一年的費用需要171萬元。村里到底能不能有171萬元的利潤呢?那更加難。
我記得我是2023年去網商銀行做調研,當年馮亮行長帶我看了他們的很多產品,當時讓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大山雀”。我在2023年的年終秀上專門講了“大山雀”這個產品,因為我在2002年參加過尤努斯在當年中國的試點,我知道給農民貸款有多么難。因為農民能夠確權,用了北斗的衛星,讓一個農民站在他的地頭里拍一張照片傳到網上,網上進行確權,通過光合掃描來發現你到底種的是大豆、小麥還是高粱,根據你的種植情況,動態給你進行貸款。
“大山雀”通過它的互聯網技術,幫助全中國1800個縣、181萬個種植戶,他們80%的農民的種植面積在10畝以下,每戶平均放款5萬元。我覺得“大山雀”是一個升級版的“格萊珉”,它讓科技釋放出善意,讓金融實現了平權。
中國企業的融資規模大概有200多萬億,供應鏈金融占到28%-30%,每年大概55萬億。供應鏈金融大部分會到一級、二級、三級經銷商,比如說省貸、地市貸、縣貸??h以下,供應鏈金融可能有四級、五級、六級,那些錢誰給他呢?
為了解決整個供應鏈金融最末端的中小經銷商,網商銀行開發了一個產品叫“大雁系統”。它構建了9個產業鏈的圖譜,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大數據的方式,識別2100萬家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讓原本供應鏈整個金融服務的貸款原來不到30%,現在能夠到80%。一家企業改變了整個中國供應鏈金融的全生命周期的狀況。
小微工廠主貸款,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呢?工廠里的設備很難被確權。說車間土地值多少錢,說廠房建設幾年折舊,五年還是八年折舊,但設備值多少錢,不知道,這也是傳統金融行業最大的一個問題,在數字金融出來之前。所有的銀行系統對他貸款的時候,針對的都是結果,就是你賺到了多少錢,有多少錢存到我的銀行中,或者有多少錢固化成了固定資產。但是你知道一家工廠里,它哪怕引進了全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如果碰到關稅大戰,如果市場消失,那些設備就是一堆廢銅爛鐵,你昨天對它的估值,明天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模型了。所以在工廠貸款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你無法對工廠進行確權,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什么?是這家工廠在不在做生意。
所以從結果管理變成了動態的過程管理,我覺得這是數字金融和傳統金融在面對一個像工廠主、像經銷商所最大的區別。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產品,叫做“百靈系統”(百靈智能交互式風控系統),你的任何經營行為都可以構成為信用。信用由一個靜態的、固化的財務報表、一個固定資產,變成了所有的進出賬、所有的訂單、所有的物流。所以你把你的合同、發票、車間、貨架照片上傳,根據你的整個交易,在支付寶、在賬戶中的交易,可以判斷你的經營實力,然后給予你貸款,這是百靈系統針對工廠所進行的創新。
網商銀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手段,對小微企業每一個顆粒度的確認和風險評估,是數字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的一次顛覆式創新。所以我覺得它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對供應鏈、對信用的理解,從而重構了數字金融的一套運營模型。
在去年的618,網商銀行推出了“電商通”這個產品。它很難說是一個革命性的創新,它就是一個微創新,它讓多平臺、多店鋪可以通過一個賬戶來進行收款。這個創新到一年后的今天,所有的互聯網的電商,7000萬的電商中有3個商鋪中有1個就在用“電商通”。所以當你能夠幫消費者解決一個微小痛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業務就在那里。
我在做網商銀行這次調研的時候,我有一個挺感慨的。我說這波人每天都在想一些蠅頭小利,都在想一些賺不到、看不到的小錢,但是中國這個國家叫做“巨國效應”。
有些人在想,網商銀行為什么會在中國誕生呢?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中國是一個被互聯網改變最徹底的國家,金融是一個被政府管控最嚴格的一個領域,因為它被管控得最嚴格,所以它就最具有被突破和改變的可能性。第二個原因,要感謝中國的人口,我們有14億人。中國到今天為止,每天還有1萬個人去注冊、去創辦企業,這些企業中,三年內94%會掛掉,但是每年還有300萬、300萬創業。我們有那么多的工廠、有那么多的電商、有那么多的供應鏈鏈主、大小鏈主,所以給了中國的這些數字金融機構,哪怕一個非常小的蠅頭小利,都可能變成一個可觀的商業模式。
中國這些中小企業主,每年的流動資金規模有50萬億,基本上都沒有投資性的收入。所以在五年多前,中國的這些第三方理財公司和網商銀行開發出一個產品,叫做“布谷鳥”。
阿里這家企業很有意思,所有的東西都是小動物,從菜鳥、天貓,到網商銀行,所有的都是會飛的,山雀、布谷鳥、百靈?!安脊萨B”系統就是對千行百業的小微企業進行資金流預測,為銀行的理財公司提供申訴情況預測,聯合制定貼合小微經營周期的銀行理財產品。讓那些可能是幾千元、幾萬元、十幾萬元原來躺在銀行活期里,非常微小的投資性收入,能夠變成一個靈活的理財產品,讓你賬上最后那塊活錢能夠真正活起來,能夠產生投資效益。
我們看到這家企業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承擔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你不能夠辦線下的任何網點,然后它跟自己說,我不能有任何的客戶經理。從這兩個“沒有”開始進行十年的創業。它的每一個成功,從它的“百靈”也好,從它的“布谷鳥”、“大山雀”也好,都是這個公司的這些年輕的員工對所有消費者、小微業主的細微洞察。
所以我們就再次想起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本書中,這句非常著名的話,他說“所有的創新都來自于洞察,企業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客戶價值”。當你為那些小微業主創造了蠅頭小利的客戶價值,匯總,你就能夠成為一家成功的、走到今天的中國的數字金融機構。
從亞當?斯密寫《國富論》以后,有一個話題一直在被爭論,就是金融在所有的經濟行為中是不是一個寄生性行為?金融到底在經濟行為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羅伯特?希勒寫過一本書,他最著名的書叫做《非理性繁榮》,大家都知道,他是2013年的諾獎得主。他這本書我也非常喜歡,叫做《金融與好的社會》。在這本書中,羅伯特?希勒講過一句話,說“金融并不是社會的寄生蟲,而可以作為我們解決許多社會與經濟問題的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進行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必須服務于保護整個社會的資產這個最根本的目的?!?/p>
我想在2006年尤努斯能夠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就是因為他用一種圣徒的精神,30年時間在全球最窮的國家幫助那些最窮的農民,能夠讓他們拿到了貸款。但是很可惜,在傳統金融模式中,格萊珉模式沒有辦法得到復制。
今天我們來參加的是一個中國的數字金融機構10周年的論壇,我覺得我們今天站在這里,可能給全世界的金融業者交了一個小小的答案,就是有可能我們用互聯網、用科技的方式,能夠讓尤努斯的理想真正得到普及和得到實現。
所以在這里允許我致敬每一個讓商業煥發出效率和偉大善意的人們,這也是我今天特別希望帶到網商銀行十周年的最后一句話。
(根據錄音整理,有刪減,未經作者本人審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