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里總有些名字讓人琢磨半天,今天就要說說弗萊明這個被不少人稱為“次輪最大漏網之魚的球員到底值不值得期待。
先把話說明白,今年的NBA選秀進入尾聲,各隊忙著為新賽季補強。太陽隊這次動用了多枚選秀權,終于換來了第31順位,并毫不猶豫選下了弗萊明。說到底,選秀是一場關于賭運氣與眼光的博弈——每個順位都是希望,但也充滿未知。對于中國球迷來說,更關注的可能還是林葳有沒有機會登陸NBA,但這事兒說到底,得先看體系怎么用人。
實事求是講,弗萊明被稱為“漏網之魚,其實背后有不少復雜的考量。3D鋒線,在NBA一直是緊俏資源。但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么這樣一位被部分人看好的球員沒能進首輪?是數據不夠漂亮,還是打法不夠突出?還是說,聯盟的用人規則比外界想的要講究得多?有時候球迷喜歡誰,和球隊愿意為誰買單,這兩碼事。大家都說他有潛力,但潛力不等于現實,這是規矩,不能亂。畢竟,選秀順位不是獎狀,不是誰被叫“漏網了就一定能掀起大浪。
再看太陽隊的操作,這幾年他們在引援上其實挺務實。31順位,既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驕子,也不是徹底被遺忘的角色球員。這個位置,最考驗管理層的判斷力。選弗萊明,是不是一錘定音?未必。很多人喜歡用“黑馬來形容次輪新秀,但黑馬之所以稀有,正是因為成材率不高。喜愛歸喜愛,期待歸期待,NBA的賽場是講究職業尊重和體系契合的地方,不是誰都能插一腳。
說到這里,我倒更愿意提醒一句:別把“漏網之魚當成天生贏家。每一位次輪秀的成敗,歸根結底還得看球員本人能不能適應NBA的強度、節奏,能不能把標簽變成本事。作為評論員,我更傾向于為那些腳踏實地、尊重職業規律的球員鼓勁,而不是盲目跟風為一個順位、一個稱號造勢。畢竟,聯盟的舞臺很大,但機會永遠留給準備最充分的人。
最后還是那句話,選秀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球隊和球員都得各自修煉,不要讓一時的“漏網標簽變成自我安慰。尊重規則,珍惜每一次機會,這才是走遠的正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