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場混雙半決賽,真沒太多“爆點。張本兄妹被韓國組合橫掃,國乒唯一的“獨苗黃友政/陳熠硬是逆轉了香港隊,決賽就成了中韓對撞。你要說這比賽有啥特別之處,其實更像是亞洲乒壇的日常。可我還是忍不住想琢磨:這些年我們看慣了強強對話,真正有意思的,其實不是誰贏誰輸,而是每隊背后那點體系里的溫度和人味。
簡單說說背景。半決賽上下兩場——一邊是張本智和/張本美和碰林鐘勛/申裕斌,另一邊黃友政/陳熠對香港的黃鎮廷/杜凱琹。比分很直接:日本0-3被韓國帶走,國乒則3-1逆轉過關。決賽就中韓了,沒啥花活兒。
但真要說球,張本兄妹這場被打得有點懵,第一局11-3,幾乎沒怎么進狀態。第二局倒是咬住了,局點還在手,結果關鍵時刻還是頂不住,讓韓國隊14-12偷走了。暫停也叫了,可惜作用不大。第三局直接崩盤,被甩得沒脾氣。韓國配合更簡單粗暴,節奏快、壓迫感強,張本兄妹明顯跟不上。
反觀國乒小將,開局其實也不順,被香港組合11-8拿下一局。你說換倆新人上來,遇到這老江湖,真有點“新兵蛋子打老油條的意思。好在第二局開始調整,前三板控制得更細,發球輪也玩出了點花樣,11-3還回去一局。后面越打越順,第三局干脆4-1領先,雖然被追了下,但兩人配合沒亂,11-5再下一城。第四局香港隊拼了,國乒小將一看苗頭不對直接叫暫停,冷靜下來沒給對手機會,11-7拿下,總分3-1逆轉。說到底,還是抗壓和臨場處理上更穩。
這場球我覺得有意思的,不光是比分,而是不同隊伍的“氣質。韓國混雙,打出來的勁兒就一個字:狠。該下手就下手,節奏不給你喘氣。日本這倆兄妹,其實技術細膩,配合也熟,但一旦被壓住節奏,心態就容易松。你說他們是怕輸嗎?也不是,就是那股子“團隊熬勁兒還差點火候。國乒這對小將,能力說不上頂級,但臨場解決問題的思路很正,出招沒花架子,關鍵時刻敢叫暫停,敢調整。打得不漂亮,但很踏實。
也想多說一句,很多人看乒乓球,總盯著比分和冠軍,其實像這種常規挑戰賽,才更能看出體系的厚度。韓國這幾年在混雙上花了不少力氣,打法上追求“快、狠、準,一看就是系統培養出來的,不是靠天賦冒出來的奇兵。國乒這邊,年輕人機會越來越多,老隊員退了就上新人,輸一局也沒啥大不了,關鍵是能不能在場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始終覺得,亞洲乒乓球這局面,誰都別說自己高枕無憂。國乒有底子,但每場球都得敲打敲打,別被成績蒙了眼。韓國、日本,包括中國香港,體系都在進化,誰都不是“陪跑。這場球沒啥逆天發揮,更多的是常規操作,但體系能不能養出“抗揍的隊伍,能不能容得下起伏和失誤,這才是長久之道。
最后一句,冠軍當然重要,但別把一場輸贏太當回事。能把體系做厚,能讓新人在逆境里學會破局,這比什么都值錢。亞洲乒壇,想拉開差距?沒那么容易,但誰也別太自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