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一天,剛上任河北省軍區司令的王道邦(中將軍銜),來到轄區保定軍分區視察和參加會議。沒想到他到后遭到了一定的冷遇:保定軍分區司令站那一動不動,幸好軍分區副司令有眼力見,見氣氛有些尷尬,連忙上前迎接。
到這還沒完,在河北省軍區工作多年的副司令孟慶山,介紹軍區新司令王道邦時,在場眾人紛紛熱烈鼓掌,軍分區司令依舊不為所動,雙手撐著下巴靜靜看著。知情者都知道軍分區司令不是在擺譜,或是有什么意見,而是他就這樣的人,對上級領導基本不熱情,僅平常視之。
這位這么“牛”的軍分區司令,名叫李德才(大校軍銜)。李德才資歷極老,是根正得不能再正、苗紅得不能再紅的老革命。他若要見毛主席和幾位元帥,基本不會受到阻攔,見面后還會得到一個笑容和一句問候“土佬來啦”。
李德才于1904年出生在江西萍鄉一山村,沒念過書,從小就跟父母在地里刨食。他27年參加紅軍游擊自衛隊,30年被編入黃公略領導的紅三軍。由于長得魁梧、看起來很有力氣,就被安排在機槍連做機槍手。
當時彭德懷率軍剛攻打完長沙,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和不計其數的軍用物資。所以李德才參軍沒多久,就收到了一條新式軍裝褲。
這個新式褲子前面多有一個口子,李德才誤以為是方便“拉屎”用的,就將其穿在后面。大家見他這樣穿得很奇怪,就問他為啥這樣穿,他說方便拉屎,戰士們聽后笑得直不起腰。
碰巧黃公略路過,跟李德才講解了一下這個口子的用處:“這是方便小便的,但不是方便拉屎的。”李德才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用起來不太方便呢。他傻笑地撓了撓頭,黃公略見狀也笑著說了一句:“你個土佬。”
李德才的“土佬”之名不脛而走,全軍人都知道了,不喊他名字,就喊他土佬,毛主席、101、聶榮臻、劉伯承也這樣。參軍沒多久,李德才成為紅軍第一機槍手,并在長征中大放異彩。
大家都知道機槍很重、后坐力很大,因此一般人都把槍放在有托舉的地面或防御工事上使用,李德才則不是。他不僅直接端著,而且一端就端兩把,這火力可想而知有多猛。用現在的話說,這是兵王啊。
長征中的強渡大渡河,李德才不是“十八勇士”之一,卻是為“十八勇士”創造機會的幕后英雄。“十八勇士”強渡大渡河時,李德才端著兩把機槍,身后站著兩個人(幫忙換彈填彈),死死壓制著河對岸的敵軍,讓其完全不敢露頭,成功掩護渡河勇士。
戰后,李德才得到軍團授予的“模范特等射手”稱號。到陜北后,他進入抗大學習過一段時間。抗戰初期,李德才是八路軍115師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為何建國后僅被授予大校軍銜,只當了個軍分區司令呢?很多人說這跟他的性格有關,確實有點道理,不過這也是李德才自己的選擇。
剛參加紅軍時,李德才的年齡就很大,當時別人不是叫他“土佬”,就是喊他“老李”。他從不抱怨,更不覺得自己的職級低了。對于過去的很多老戰友、老部下,成為自己上級領導的事,他看得也很開,平等心工作和相處。
對于干了十多、二十年農民,又參加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二十多年的李德才而言,能活下來還走上干部崗位已經相當幸運了。
建國后,李德才進中南海找過一次毛主席。什么事呢?要水泥修籃球場。毛主席一邊大笑,一邊拍著他的肩膀說:“你這個土佬喲。”后來毛主席批的水泥用不完,李德才讓人送給附近正在修建房子的學校。
1960年6月25日,李德才病逝。有人說,他這樣的資歷和性格,應該干紀檢工作,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