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人民海軍“山東”號航母編隊即將訪問香港。這支編隊中的“山東”號航母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但是在大眾關注的視線之外,一艘排水量達到6000噸的大型艦船,已經于6月30日抵達香港昂船洲海軍基地,為“山東”號航母打前站,提供支援。近日,有軍事愛好者在港島與昂船洲海軍基地之間的海面上,發現了中國海軍“南拖195”船的蹤跡。這艘目前中國海軍最大功率的拖船出現在香港地區,無疑是準備為即將到來的“山東”艦提供支持。
香港網友拍攝到的“南拖195”船。
“南拖195”船是中國海軍最新型大型遠洋救助拖船,該型船長約110米,型寬約16米,滿載排水量約6000余噸。該型拖船由黃埔造船廠建造,在黃埔造船廠此前建造的三艘14000kw民用海上救援拖船的基礎上改進研制而成。目前該型拖船共建造6艘,是中國海軍現役功率最強的拖船,具備執行遠洋救助、拖帶任務、應急搜救、消防滅火、裝備維護等多種任務的能力。“南拖195”船于2016年11月下水,2017年正式入列,曾經多次執行過遠洋戰備任務,并于2021年參加過對失事的印尼海軍209型潛艇“南伽拉”號的搜救任務。
執行印尼海軍“南伽拉”號失事潛艇搜救任務時的“南拖195”船。
根據網友拍攝到的照片顯示,此次“南拖195”船前往香港,還拖曳了一個大型無動力浮動碼頭,在“山東”號航母錨泊期間供換乘、補給船只??俊1U线@種大型無動力浮動碼頭的移動、作業,大功率拖船屬于必不可少的設備。
拖曳著浮動碼頭的“南拖195”船。
長期以來,中國海軍一直都保持著一支大功率遠洋拖船船隊,為海軍艦隊提供支持。早在上世紀70年代,根據發展測量船、護航艦艇和后勤補給船只的“718工程”,中國海軍就開始了9000馬力遠洋救助拖船的研制。1976年4月,首艘9000馬力遠洋救助拖船T830船作為“718工程”的配套船只之一,在滬東中華造船廠下水。1977年12月,T830船在青島海面首次試驗拖帶排水量1.6萬噸的“戰斗17”輪成功。隨后,滬東中華造船廠開始建造2艘同型船,1979年9月,2號船T154船入役;1980年1月,3號船T710船入役。1980年4月,3艘該型拖船全部參加“580任務”,前往南太平洋海域,為中國首次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試驗任務測量艦隊提供保障,并參與了洲際導彈落點測量任務。
完成“580任務”后,3艘拖船被分配到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船名改為“東拖830”、“南拖154”與“北拖710”船。該型船被北約稱為“拖中”級遠洋拖船,滿載排水量3600噸,船長84.9米,船寬14米,吃水5.5米,拖帶功率8600匹馬力(6320kw),航速18.5節,裝備有35噸絞車。
T830號拖船在完成“580任務”后被分配到東海艦隊,艦名改為“東拖830”船。
進入21世紀后,中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日益提升,遠洋任務數量也不斷增加。此時服役于上世紀80年代的第一代遠洋拖船在20余年的高強度使用后已經逐漸老化,因此第二代9000馬力遠洋救助拖船的研制被提上日程。第二代遠洋拖船的正式名稱是"9000馬力多功能遠洋拖船",是一款鋼質、舯后為單甲板、舯前為多甲板、中機型、雙槳、雙舵,由柴油機驅動的多功能遠洋拖船。該型船全長84.9米,型寬14米,設計吃水5.5米,最大航速18.5節。該型船被北約命名為“圖強”級,共建造3艘,分別為“南拖181”船、“北拖721”船與“南拖189”船,首船“南拖181”于2005年正式入列。
“南拖181”船。圖源:@超大yikecat
隨著海軍遠洋作戰力量的發展,3艘遠洋拖船已經無法滿足中國海軍的需求。因此,新一代19000馬力遠海救助拖船應運而生。2017年7月20日上午,海軍噸位最大、拖曳能力最強的新型遠海救助拖船“北拖739”船正式入列。該型船設有直升機起降平臺,滿載排水量6000余噸,以執行海上救助、拖帶任務為主,同時具備海上應急搜救、應急搶修、消防滅火、潛艇救援、裝備維修、備件供應以及搭載模塊化裝備等任務,能夠滿足海軍多種任務的輔助需求。該型船目前共建造6艘,分別是“北拖739”船、 “北拖743”船、 “東拖861”船、 “東拖863”船、 “南拖171”船和 “南拖195”船。隨著這批遠洋拖船的陸續入役,中國海軍的遠洋救助能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北拖739”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