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斯諾克年輕球員的表現,最近又一次成為了球迷們茶余飯后的焦點。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一場資格賽,幾人的晉級與失利,背后其實藏著不少中國臺球圈繞不開的問題。
實話講,中國斯諾克的后起之秀如今被寄予厚望,這本沒什么不對。畢竟,有世界冠軍的前例擺在那兒,年輕人也確實有沖勁。可這兩年,大家伙兒在國際賽場的起起落落,真讓人既高興又揪心。你說成績嗎?有人能贏硬仗,有人卻總是高開低走。你說外部環境嗎?打職業比賽,身后有整個體系在托底,但也沒法替你解決臨場的情緒波動、心理失衡這些“內功問題。就像這幾場比賽,晉級的欣慰里夾雜著意外,失利的遺憾中又透著些無法回避的現實。
中國球員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這點值得肯定。但體育,是講規矩的。賽場上沒有“天之驕子,只有一桿一分的較量。有人問,為什么有的選手明明去年還拿冠軍,今年就連資格賽都磕磕絆絆?說白了,臺球不是靠一腔熱血就能一直贏下去的活兒。狀態、心態、技戰術調整,哪樣不重要?有球員起步快,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也有老將穩扎穩打,哪怕沒有大名氣,反倒更能頂住壓力。中國臺球圈有時候太容易“捧新人,一兩場勝利就熱捧,把失敗歸咎于運氣或臨場失常,這其實對誰都不公道。
我個人更愿意支持那些能在壓力下頂住、慢慢打出自己風格的球員。喜愛歸喜愛,規矩不能亂。年輕人當然要有追求夢想的勇氣,但別忘了,職業體育是殘酷的。你有天賦,別人也有。你能贏一場,別人可能能連贏十場。競技場從來沒有“理所當然的勝利,所有榮譽都得一分一分拼回來。尤其是咱們自己的球員,既要鼓勵,也要提醒,別把一時的得失看得太重,更別讓浮躁和外界壓力左右了訓練和比賽的節奏。
最后還是想說一句:賽場如江湖,歸根結底拼的是底子和心氣。中國斯諾克想走得更遠,靠的不只是某一兩位“天才少年,而是整個體系的積累和所有人的自我要求。贏了要冷靜,輸了更不能氣餒。只要每個人都守住該有的規矩和職業自尊,這條路,就不會白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