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在中國隊“內戰密集時,質疑是不是內部消耗太大、影響了整體競爭力。實事求是講,這種擔心并非空穴來風,但真要說清楚,還得回到體系和對手的現實里去琢磨。
眼下,薩格勒布賽場上,中國選手在男女單打賽場的表現有起有落。有人闖關成功,也有人惜敗止步。對中國乒乓球隊而言,這樣的劇本幾乎年年上演:隊內高手扎堆,季度賽事頻繁“同室操戈;與此同時,來自日本、韓國乃至歐洲的頂級選手,也在不斷縮小差距,時刻準備“搶班奪權。但只要稍微拉長視角,誰都明白,中國乒乓球的優勢從來不是“一兩場勝負定輸贏,更不是靠單個明星球員獨撐大局。
中國乒乓球的強大,靠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選拔和淘汰機制。內部競爭激烈,確實讓一些有天賦的球員在成長路上遭遇巨大壓力,有人甚至因此“卡殼或黯然離場。但換個角度看,沒有高密度的內部較量,怎么可能持續產出世界一流?這就像中國人常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工,真刀真槍的較量,才有資格談“世界第一。而且,隊友之間的“內戰其實比外戰更難打,說到底,是因為彼此太熟,技戰術、心理強度都拉滿。很多人感慨“內戰太苦,但職業體育本就沒有溫室。外界有時會覺得“自己人何必太拼,但在國家隊,規矩就是規矩,誰也不能靠情面上位。
當然,這樣的體系也不是沒有副作用。比如,極高的淘汰率讓一些才華橫溢的球員在最關鍵的節點失落,人情味難免淡薄。再比如,外界有時誤解為“窩里斗,忽視了體系背后的良性循環。說句心里話,我自己也曾為某些小將早早出局感到惋惜,但轉念一想,競技體育講究的是公平和結果,只有經得住內外雙重考驗,才配得上穿上國家隊的隊服。喜愛歸喜愛,但標準不能亂。
這屆比賽里,日本女隊的內斗同樣激烈,甚至比中國隊更早顯現出“隊內廝殺的殘酷。選手們為著奧運席位拼盡全力,世界排名和臨場表現都成了硬指標。事實上,無論中日韓,頂級隊伍的“自己人內卷都是常態。誰都知道,“自己人不好打,但只有在這種環境里脫穎而出的球員,才真正具備在大賽舞臺上扛住壓力、迎戰強敵的底氣。
我的判斷是,內部競爭并非中國乒乓球的“原罪,恰恰是體系活力的證明。所有對“過度內耗的擔心,說到底,是怕體系僵化、人才斷檔。只要選拔機制和隊內管理能始終保持公正和透明,就不必因為一時的勝負起落而自亂陣腳。真正該警惕的,是規則變得隨意、標準失去約束,那才是體系最大的敵人。
最后還得提醒一句——競技體育本就是優勝劣汰的修羅場,不能用“照顧情感代替公平競爭。我們可以為每一位拼搏的球員感到驕傲,也應當接受賽場上的成敗得失。只要體系健全,規矩分明,中國乒乓球就始終有底氣在世界舞臺上立于不敗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