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毛主席很少參加追悼會,不過這三位同志去世后,毛主席還是第一時間趕去參加追悼會,同為革命戰友,可以說這三人在主席的心里占據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建國后主席又參加了哪三位同志的葬禮呢?他們之間又有怎樣的友誼呢?
建國后的一周年,任弼時同志去世。任弼時是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同時還是中國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名譽主席,他的離世讓人深感惋惜。這位年僅46歲的同志是中央第一代領導中年紀最小的書記,同時也是走的最早的一位。
從十六歲參加革命開始,任弼時同志就為新中國而努力奮斗,而在心心念想的新中國成立后,任弼時更是忙的團團轉,每天都在辦公室里泡著。當時西南地區在打仗、朝鮮的局勢也非常緊張,在任弼時去世的時候,從他滿桌的文件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心撲在為新中國事業奮斗的路上。
1950年10月26日任弼時因為長時間過度勞累離世,兩天后中央成立了由主席牽頭的治喪委員會,昔日戰友和無數群眾自發來到現場為他送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彭真同志一并趕來為他送行,看著這位一同經歷了風雨的革命戰友,如今卻要陰陽兩隔。在場所有同志都難過到泣不成聲。
毛主席參加的第二場葬禮,是十大元帥之一羅榮桓元帥的葬禮。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元帥病逝終年61歲。主席得知消息后提議大家一起為他默哀,更是單獨對其評價,他是一個坦誠的人,是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在傍晚睡覺的時候,毛主席翻來覆去睡不好,他想起這位曾經的戰友、同志,還曾經是軍事上的好搭檔,天亮以后他決定親自前往追悼會送一送這位老同志。12月19日,主席來到羅榮桓元帥的追悼會現場,他對著元帥的遺體深深的鞠躬,眼里飽含淚水。
羅元帥的去世對主席的打擊很大,他連續好幾天沒睡好覺,一個人待在書房里誰也不見,更是親自為羅元帥寫出了“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的詩句。而這句“國有疑難可問誰”,更是描述出羅元帥在主席心里的位置之高。
毛主席參加的第三場葬禮,是陳毅元帥的葬禮。1972年1月10日,已經遲暮之年的主席不顧醫生的勸導,親自動身前往北京八寶山公墓參加陳毅元帥的葬禮。在追悼會上,主席眼含淚水,對陳毅遺孀說道“他是個出色的黨員和同志!”
說起陳毅元帥,那是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安邦定中原的老元帥,沒有陳毅元帥,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更沒有現今繁華的上海,失去這位老元帥主席心里更是悲痛不已,他對著這位曾經的老戰友深深鞠躬表達敬意,他心中的悲痛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