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戰”二字又引起爭吵,大批網民為何抵觸老人家締造的軍事理論
這兩年網上圍繞“慎戰”這兩個字,已經吵了兩輪,我看這幾天又開始爭論不休。很多網民表示,誰說慎戰誰就是漢奸、間諜,國安就應該查誰。
這里先說句題外話提醒一下,大家打電話向國安舉報的時候,國安那邊也是人工智能先審核篩選一把,然后再根據篩選結果進行處理的,不然國安的人員規模再擴大幾千倍,面對每天各種海量垃圾信息也都是忙不過來的。
其實圍繞慎戰這個概念進行爭吵的雙方,中國歷史上都有背景,都有很鮮明的代表人物。
我們從古代說起。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承認《孫子兵法》的軍事理論中的權威地位吧?那么《孫子兵法》里怎么說的呢?在《孫子兵法·計篇》里這么講的:“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什么叫廟算啊?按照現代語言說,就是評估,評估軍事行動的政治成本、政治風險和政治收益。因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審慎研究就做戰爭決策的,都是死得快的。所以《孫子兵法火攻篇》里還有一句: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因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這都是孫子兵法原文,如果有人不知道誰是孫子,也沒讀過孫子兵法,建議他們向國安部門舉報說孫子是間諜。
說完古代看現代,現代軍事理論中有一句名言: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戰。這話是誰說的?如果有人敢說不知道這,那就一輩子別自稱熱愛毛主席了,這是毛主席締造的十大軍事理論第五條。毛主席理論都不讀,沒資格喊口號。
如果要看中國革命史,軍史。慎與不慎的例子都有。在力量不足的時代,不盲目奪取大城市,而是農村包圍城市。四渡赤水時,主席說面對強敵,突圍都不是突圍,是偷偷摸摸溜走,這是慎的表現。不慎的教訓,我們也有,當年的左傾冒險主義,不顧客觀條件,不顧實際可能性,盲目冒險行動,硬干硬拼,急于求成。誰有不同意見,就殘酷斗爭無情打擊,打擊過誰大家知道嗎?同樣,如果有誰連這也不知道,那就別說愛毛主席了。
解放戰爭后期,還有一次不慎的慘痛經歷,就是金門戰役。對敵人的情報掌握不夠,島上也沒有群眾基礎,輕敵大意想當然了。代價是什么?再往后,金門炮戰,毛主席指示對美蔣艦隊開炮,要準確把握時間,美蔣聯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港口才能打。當時總參作戰部長王尚榮同志以直達軍用專線電話向前線傳達命令,各炮群只打蔣艦,不準打美艦;如美艦向我開火,我方也不予還擊。前線各炮群不理解,打起來才明白,這不是我們不敢打,是毛主席判斷美國不敢參戰才做出的慎重決定。
中國軍事理論是這樣,國外軍事理論也一樣。會打仗能打贏的國家和軍隊,沒有誰敢反對慎戰這個思想的。問題是國內國防科普教育工作,多數都不講真正的軍事理論只喊口號,科普二字名存實亡。
戰場如此,輿論場也如此,這幾年輿論斗爭中先痛快嘴,博得一片喝彩,然后發現被敵人下鉤釣魚,自己打回旋鏢的事還少嗎?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幾年網上各種號稱愛國的消息,什么055追打航母編隊,什么中國雷達能在上百公里距離讓對方雷達冒煙,什么東風21D裝填全氮陰離子鹽,什么臺灣海峽被解放軍軍管,所有外國船只通行都不得通行,這些消息的作者的目的何在?無非就是要引導網民去對抗真正的客觀唯物主義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的軍事思想,讓堅持這些思想的人比中華白海豚還稀有,然后他們就可以精神病毒大行其道,把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壓力都壓到解放軍頭上,連研究敵人知己知彼,都成了網民認定的給敵人洗地了。而一旦現實和幻想不同,他們就可以引導網民攻擊解放軍了。所以,不管是各個大媒體,還是普通網民也都要小心慎重一點,看明白想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被糊里糊涂中,就變成敵人手里的一支槍。
不過我估計,最后這個愿望,很可能最終還是會變成失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