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夢瑤 通訊員 劉智一
從鄉村田野到城市社區,從項目工地到樓宇商圈,濟南歷城區的黨建工作如春風化雨,滋潤著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通過“黨建鏈”串聯“項目鏈”“治理鏈”“服務鏈”,歷城區實現了基層黨組織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的躍升,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鑄魂礪行強思想
提升黨員隊伍戰斗力
理論武裝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歷城區在學習教育上精準發力,突出分類推進,以多樣化、全覆蓋的學習形式強化理論武裝,打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能力出眾的黨員隊伍。
依托14個街道基層黨校開展的“萬名黨員進黨校”活動,打通黨員教育“最后一公里”,覆蓋黨員4316人次。青年黨員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歷城區指導各級開展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學習等活動75次,31名“青春踐行”掛職干部加強學用轉化,助力經濟發展。“我們在基層一線學會了‘帶著問題學、貼著實際干’,真正把‘書生氣’轉化為‘泥土氣’。”山大路街道掛職的年輕干部劉宗鳳感慨地說。
“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在學習教育過程中,歷城區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上下聯動,精準查擺問題。區委常委帶頭深入包掛街道、分管領域等基層聯系點調研,通過包案接訪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傾聽群眾心聲。為確保學習教育重點任務落實落地、問題排查精準到位,成立2個區級督導組,建立“日溝通、周調度、月總結”機制,對5個單位開展重點督導。各街道各部門單位負責人也紛紛深入鄉村振興重點村、項目建設一線等單位征集意見,形成詳細的問題清單,為后續整改提供依據。
持續深化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實施方案,按照“自查—互查—抽查”做好問題查擺、整改工作。線下構建“歷城紅途”大教育格局,高標準建設39個現場教學點,打造9條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線路。線上打造數字平臺,充分運用全景展示、語音播報等技術,將39個現場教學點培訓內容全部上傳云端,開發“云上紅途”小程序。
在具體實踐中,歷城區還注重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創新實施黨建引領“五線賦能”行動,從項目建設、基層治理等5類前沿陣地,已初步挖掘培育出10名扎根基層、勇挑重擔的一線黨員先鋒榜樣,他們用實干擔當的生動故事、攻堅克難的奮斗足跡,凝聚起“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強大正能量。
跨村聯建興產業
提升村級組織凝聚力
走進歷城區港溝街道蘆南村,青山環抱中,整齊劃一的民宿群與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昔日的窮山村如今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蘆南村的發展不僅帶動本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也為周邊村子帶來了重要的發展資源。通過產業整合,9個村形成區域一體化農業產業園,將高品質小米、山楂、核桃、香椿等農產品統一打造為“源秀港九”品牌。
鄉村振興,黨建先行。近年來,濟南市實施“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整合調動干部、企業、政策、人才等多方資源力量,每村安排1名駐村第一書記、1家企業團體,動員金融、科技、文化、法治等力量下沉一線、聯村幫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班子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歷城區深入開展村班子“中期評估”、后備力量培育儲備、“燕歸歷城”人才回引、基層組織建設專項調研4項行動,調整村黨組織書記31名,組建954名村級后備力量庫和879人在外優秀人才清單。創新開展“青春踐行”工程,優選16名村居干部掛職鍛煉1年,有效推動村班子結構優化調整。
駐村幫扶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歷城區成立6支“第一書記服務聯盟”,打造第一書記“駐‘歷’講堂”學習品牌,組織交流研討活動90余次,為第一書記們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建立“1+1+N”幫扶體系,組建320余人的鄉村振興人才顧問團,在全市金融專員工作推進會上分享經驗做法。此外,組織104個城市社區與幫扶村結對共建,創新打造“第一書記共富超市”雙線平臺,開展特色農產品進社區、第一書記助農大集等活動180余場次,幫助農民拓寬銷售渠道,增加收入。
“單打獨斗難成氣候,抱團發展才有未來。”針對農村“小散弱”問題,歷城區探索跨村聯建模式,港聯建體通過“組織聯建、資源聯享、產業聯育、治理聯抓”,實現了“弱村變強、小村變大、窮村變富”。目前,全區已建立12個跨村聯建試點,覆蓋106個村,推動建設聯合產業項目47個,帶動村年均收入增長3萬元。“清荷”“源秀港九”等跨村聯建示范已成為歷城區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
精網微格優治理
提升城市治理驅動力
在歷城區鮑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區,家門口的蛋糕房、健身房,免費的烘焙課、搏擊課場場爆滿;廣場上的“睦鄰市集”,非遺手作、便民服務攤位前人頭攢動;夜幕下的黨群服務中心,放學后的孩子們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這是歷城區以黨建引領城市治理的生動場景。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歷城區緊緊圍繞市委“雙十”行動要求,扎實推進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讓城市更有溫度、更有品質。
網格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歷城區深化“精網微格”建設,優化建立網格黨支部1375個、網格黨小組2855個,掛牌黨員中心戶5352戶,實現網格黨組織全覆蓋。在提升物業服務水平上,開展物業領域突出問題百日攻堅專項整治,圍繞投訴量大的公共設施維護、物業服務質量不高等4類問題重點攻堅,化解具體問題5000余項,為居民營造了舒適的居住環境。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歷城區擦亮社區“礪社”品牌,從隊伍、陣地、服務多方面發力。抓隊伍提能力,推動“礪社學堂”社區實訓基地實體化運轉,開發材料撰寫、心理咨詢等20節特色課程,舉辦6次集中培訓,分2批選取37名社區工作者掛職鍛煉,提升社區工作者的專業素養。
強化社區陣地建設,全區104個城市社區完成黨群服務中心標識更換、新開放5000平方米社區陣地;實行“24+4”延時服務,開設“拾光夜校”“老年大學”等特色服務;47個社區建立社區基金,建立283個“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打造王舍人街道恒大城社區創客空間、鮑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區“家門口的58同城”等12個優質服務項目,推出“拾光夜校”“睦鄰市集”等品牌活動,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紅鏈賦能新領域
提升引領發展內動力
在濟南金融大廈,一場別開生面的“樓宇黨建沙龍”正在舉行,來自不同企業的黨員代表圍繞“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展開熱烈討論。這是歷城區推進區域化黨建的創新實踐。面對新興領域黨組織覆蓋難、黨員作用發揮難等問題,該區以“兩個覆蓋”為基礎,以“紅鏈賦能”為抓手,構建新興領域黨建新格局。
一方面,歷城區落實機構改革要求,全面理順“兩企三新”黨建工作領導和管理體制,建立區、街道兩級《“兩新”黨組織動態管理臺賬》,深入推進“兩個覆蓋”集中攻堅行動,對上市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1300余家企業進行深入摸排,走訪金融大廈、融創商圈等14個重點區域,扎實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確保新興領域黨建工作不留空白。
重大項目推進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歷城區在全市率先成立區級重點項目綜合黨委,組建99個臨時黨支部,制定“黨建引領項目建設十項措施”,打造7個項目黨建示范點。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黨員帶頭在施工建設、技術革新、安全保障等方面作貢獻、當先鋒,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健全數字經濟、貿易物流等重點產業鏈黨組織體系,打造濟南生物醫藥港黨群服務中心,擦亮“紅鏈雙螺旋”品牌。成立振邦大廈、金融大廈等樓宇黨組織9個,規范579百工集、環聯夜市等區域性黨組織建設,舉辦“菁英論壇”、“創客市集”等特色活動,增強黨組織在新興領域的影響力、號召力。
歷城區持續深化“新新向榮”工程,關注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印發《歷城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及“友好場景”建設實施方案》,推進友好社區、友好園區等5類“友好場景”建設,開展“凝新聚‘歷’新新向榮”暖心服務活動,通過子女托管、音樂黨課、騎士節等60余次主題活動,有效增強新就業群體的認同感、榮譽感,讓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從“歷城紅途”的理論鑄魂,到跨村聯建激活鄉村振興引擎;從“精網微格”理清城市治理脈絡,到“紅鏈賦能”破解新興領域黨建難題,歷城區正以實干筆觸書寫著基層黨建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的生動答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歷城區將繼續以黨建為筆,以實干為墨,在基層治理的畫卷上書寫更多“紅色故事”,讓“紅色動能”成為歷城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