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豐臺
黨旗飄揚映初心,服務為民踐使命
“長辛先鋒”黨建品牌迎來重要發展階段
豐臺區以這面紅色旗幟為引領
推動“先豐站”“先豐港”建設齊頭并進
構建起覆蓋城鄉、貫穿政企的為民服務體系
以紅色引擎驅動基層治理與營商環境雙提升
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紅色堡壘筑牢根基
26個街鎮“先豐站”全域覆蓋
織密為民服務網絡
“先豐站”已全面覆蓋豐臺區26個街鎮
自投入運行以來
累計收集群眾訴求3015件
通過657場議事協商會
破解停車管理、老舊小區改造
公共空間升級等
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難題
在豐臺街道北大街北里社區“先豐站”,20家商戶與15家共建單位組成的“社區合伙人”圍坐議事,共商老舊小區提升改造。他們通過“社區茶館”平臺,現場認領路面維修等難題,累計開展12場整治,完成4000余平方米墻面煥新、1000平方米道路修繕。如今“合伙人”與居民組建的“智囊團智慧庫隊伍”,讓治理在共建中煥發生機。
新村街道怡海花園社區“先豐站”通過免費開放多元服務,將居民辦事時長縮短30%,民情問題解決率達95%,曾經的矛盾焦點變為如今的和諧樣板。
與此同時,在花鄉街道新發地市場,“先豐港”服務專員正穿梭于3014戶企業之間,通過“雙專員”機制保障著京城“菜籃子”的高效運轉。“先豐港”營商服務品牌矩陣,已在全區建成14個標準化“先豐港”站點,形成以新發地綜合服務中心、西國貿園區、天壇智能醫工產業園、長辛店老鎮為核心的示范集群。通過“黨務+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實現重點園區、樓宇、商圈服務全覆蓋,打造出“一刻鐘營商服務圈”。
從社區小巷到產業園區
“長辛先鋒”的紅色基因
正在轉化為具象化的服務場景
和義街道130名“紅鄰先鋒”組成的服務隊,用10場議事會解決了30條居民訴求;五里店街道彩虹北社區“1個先豐站、7個先豐點、2支先豐隊”的服務網絡,讓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便捷獲取所需服務。這些“先豐站”“先豐港”,編織起一張覆蓋全域的為民服務網絡。
創新機制激活效能
“先豐港”整合50余項為企服務
“六全模式”與數字賦能雙向突破
走進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的“先豐港”,“雙樓長”機制讓1500余戶樓宇企業擁有了專屬“管家”。今年以來,200余件證照變更、稅務登記事項在此辦結,企業滿意度達100%。這種源于“黨務、群團、政務、企業、人才、數據”六全服務模式的標準化建設,正讓“一窗通辦”成為各站點的標配,整合市場監管、稅務、人社等50余項高頻服務事項“串珠成鏈”,讓企業群眾辦事從“多頭跑”變為“一門辦”。
民企科創中心的“先豐港”更打開了數據共享之門,財稅金融、房屋住宅、社會保障、教育科研與社會團體等十余個領域的公共數據集向民營企業開放,為企業降低數據資產化成本提供了“豐臺方案”。
在豐臺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先豐港”里,“豐小政”智能客服端已集成到自助終端,AI數字人的身影正通過屏幕為辦事群眾提供指引。這種數字賦能的探索,正在向各“先豐港”延伸——周報表制度建立的數據庫,實時監測著服務流量與企業評價;“AI政策顧問”的推廣應用,讓惠企政策能精準匹配企業需求。
社區里的“先豐站”同樣在創新中煥發活力。看丹街道16個社區與122家企業結對,中海九浩苑社區“友鄰指數”量化評價體系讓治理透明可見;太平橋街道蓮花池社區的“蓮心候車室”,為往來旅客提供熱水充電等貼心服務,傳遞“零距離”的溫暖;云崗街道“zhì在云崗”的治理實踐,讓南一社區劉亞錦工作室成為服務群眾的“金名片”。
從機制創新到數字賦能
豐臺正以“先豐站”與“先豐港”為支點
撬動著基層治理
與營商環境的系統性優化
品牌引領凝聚合力
從典型示范到全域共進
“長辛先鋒”驅動治理與營商雙提升
豐臺區首個地下電動自行車停車棚在成壽寺方南家園社區“落地生根”,不僅解決了居民充電停車的老大難,更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長辛先鋒”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圖景。
在豐臺,“長辛先鋒”的品牌效應正從示范集群向全域輻射——花鄉街道新發地市場的“雙專員”服務機制,已成為保障民生供應的“紅色防線”;豐臺街道西國貿園區的“三廳一空間”,正成為產業聚集的“強磁場”;新村街道天壇智能醫工產業園的全周期服務體系,則為“醫工交叉”產業培育著創新土壤。
這些典型案例如同一盞盞明燈
照亮了基層黨建
與實際工作融合的路徑
“按照計劃,今年11月底前新一批10個‘先豐港’將投入運營,推動服務功能實現‘五站合一’,推廣‘AI政策顧問’應用。”豐臺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先豐港”將納入全區營商環境考核體系的績效管理,正構建起“企業評價—政府整改—社會監督”的閉環機制,讓服務質量始終與群眾期待同頻共振。
人才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為服務注入持久動力。豐臺區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4批17名服務專員通過雙向交流周培訓,掌握了從禮儀接待到線上辦理的全流程技能;東鐵匠營街道“1+5+N”綜合職能隊伍,以網格化管理織密“三網融合”治理體系。當標準化建設與數字化運行雙輪驅動,“先豐站”與“先豐港”不僅是服務平臺,也成為培養基層治理人才的“練兵場”。
在“長辛先鋒”的旗幟下
豐臺區正書寫著新時代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與營商環境優化的新篇章
“一刻鐘服務圈”覆蓋城鄉
“零訴求社區”成為常態
企業在“先豐港”獲得發展助力
紅色基因已深深融入豐臺的發展血脈
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豐臺區融媒體中心 北京花鄉 北京和義,微豐向(原新豐臺)整理,轉載請注來源;文章內容僅為傳遞信息,文中內容和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目的僅在于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政策依據。
若信息 有誤,請以官方為準; 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