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之際,英國竟不顧中方多次嚴正交涉與警告,上演了一出公然違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鬧劇!
6月29日至 30 日,英國商業貿易部貿易政策暨經濟安全國務大臣:道格拉斯?亞歷山大,悍然竄訪中國臺灣地區。
在這期間,他不僅與臺方共同主持第27屆臺英年度經貿對話會議,還大張旗鼓地見證所謂臺英“提升貿易伙伴關系”(ETP)三項領域協議的簽署。
據悉,此次簽署的內容涉及投資、數位貿易、能源與凈零排放等多項領域。
英國官方宣稱,此次行動是為了促進臺英貿易。
同時,英方還表示,要將強化貿易投資標榜為現任政府“變革計劃”的重要一環。
但是,英國的這種說辭不過是自欺欺人的遮羞布!
稍有國際常識的人都明白,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
英國此舉本質上,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嚴重踐踏。
而且近年來,隨著英國國際影響力逐漸下滑,為了刷存在感,其開始不斷在涉華問題上搞小動作。
2025年6月中旬,英國海軍“斯佩”號軍艦悍然穿越臺灣海峽,妄圖在敏感海域挑釁。
但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迅速反應,全程跟監、警戒,對英方的惡意行徑予以嚴正反制。
可英國不僅不知悔改,外交大臣拉米還公然在議會叫囂,宣稱未來將持續加碼在南海與臺海的“自由航行”行動。
與此同時,英國媒體更是煽風點火,將這些軍事挑釁解讀為“英國皇家海軍準備在臺海問題上與中國對抗”。
面對這以情況,英國首相斯塔默在臺灣問題上的表態。
表面上,他向中國傳達了所謂“堅持一個中國”的態度,實則卻暗藏禍心。
因為,表態后,他又表示,英國對臺海地區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軍事行動”,表達深切關切。
近期,英國國防部還悄然更新了《國防與安全戰略評估》,首次將臺灣海峽局勢列為“影響全球安全的關鍵因素”,并暗示將與美日等盟友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
英國這種模糊立場,是妄圖在臺海問題上渾水摸魚。這為中英關系埋下重重隱患,也讓兩國未來的交往充滿不確定性。
在經濟領域,英國更是玩起“雙面游戲”。
一方面,英國國際貿易部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中英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英鎊,中國穩居英國第四大貿易伙伴。
另一方面,英國政府卻妄圖通過所謂“臺英經貿合作”切割兩岸經濟聯系,甚至企圖將臺灣地區納入其主導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三次緊急約見英國駐華大使,嚴正指出英方行徑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英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
中國商務部也迅速啟動貿易壁壘調查程序,對英方在半導體材料、新能源設備等領域的歧視性政策展開審查。
但英國對中國的這些舉措,似乎絲毫不怕,甚至還想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那么,這究竟是為什么?
英國在臺灣問題上刷“存在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美國的影響和“挑唆”。
眾所周知,美國這些年為了遏制中國發展,在臺灣問題上不斷挑釁,又是派議員竄訪臺灣,又是給 “臺獨” 勢力遞武器、喊口號。
英國一看大哥出手了,也跟著給中國制造麻煩,破壞中國的發展環境。
畢竟,中國發展得越好,英國這種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優勢就越小,它們心里嫉妒又害怕,就想通過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拖中國后腿。
除此之外,咱們再說說英國自家的爛攤子。
這幾年英國經濟一直萎靡不振,脫歐后貿易受限,物價飛漲,老百姓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日子過得緊巴巴。
這導致英國社會矛盾重重,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之間矛盾不斷,罷工抗議活動此起彼伏。
英國政府面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又怕民眾把怨氣都撒在自己身上,就想玩一招 “禍水東引”。
英國在臺灣問題上制造事端,就是想把民眾的注意力從國內糟糕的經濟、社會問題上轉移開,讓大家把怒火發泄到外部。
可這種做法純粹是飲鴆止渴,不僅解決不了國內的實際問題,還可能因為惡意干涉中國內政。
更重要的是,一旦惹惱中國,引發更大的外交危機和國際爭端,到時候英國可就更難收場了。
總之,英國此番背信棄義,悍然與中國臺灣簽署協議,公然觸碰中方紅線,嚴重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其行徑違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也損害自身國際信譽。
中國將堅決捍衛主權與領土完整,英國若不懸崖勒馬,必將為其錯誤付出沉重代價,自食惡果。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