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周末,上午10點。柳城縣委黨校階梯教室陸續(xù)走進來一撥撥山歌愛好者,“2025年柳城縣職工山歌培訓公益講座”準備開始了。
“來到柳城歡喜多,好比鯉魚見江河……”突然,門口傳來一曲清亮高亢的山歌,一襲傳統(tǒng)服飾的廣西山歌王武宣婆踏歌而至。
“歌王武宣婆到了!”人群瞬間沸騰,在掌聲與歡呼聲中,一場別開生面的山歌教學盛宴拉開帷幕。
武宣婆本名郭秀蓮,來自廣西武宣縣,從小愛唱山歌。田間地頭是她的舞臺,山川草木是她的觀眾。年輕時,她憑借著獨特的嗓音和對山歌的深刻理解,在廣西各地山歌比賽中嶄露頭角。她唱山歌即興發(fā)揮,不造作,不雕飾,用真性情打動人。
多年來,她參加過無數(shù)山歌賽事,無論在何種場合,她都能面對不同主題、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和對手所唱的歌詞,張口就來,創(chuàng)作出精妙生動的山歌,獲得各地群眾的喜愛。她憑借著扎實的功底和即興創(chuàng)作的天賦,多次榮獲“山歌王”稱號,成為廣西山歌界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理論課堂上,這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山歌活字典”先是娓娓道來柳城山歌窩的傳承脈絡(luò):“歌鄉(xiāng)柳城不一般,人家聽第一句就會問你,柳城為什么叫做歌鄉(xiāng),回答,因為廣西第一個歌王就在柳城。”
然后,她又詳細拆解山歌即興對唱的門道:“廣西山歌講究比、興、賦”。
她說,“我今吹牛給你聽,一個蚊子三百斤。”就是用比喻、夸張的手法來寫山歌。
她說,“百鳥不忘大森林,鯉魚不忘潭水深。牛羊不忘嫩草地,人民不忘黨恩情。”就是用排比寫山歌。
接著,她用“山外青山樓外樓”起興,后面跟著一句“柳城山歌特別牛”,她說這樣寫山歌唱出來就自然動人。當半首山歌出來后,她又現(xiàn)場引導學員們即興編完整首山歌:“唱得雞毛沉下水,唱得石頭水面浮。”山歌一編成,學員們掌聲響起,并紛紛掏出手機記錄和跟唱。
午后兩點多,驕陽似火,可柳城縣城白陽嶺山歌臺現(xiàn)場的熱情更勝三分。歌王武宣婆手持話筒往臺上一站,身邊一下子圍上來許多同樣身著民族服裝的山歌愛好者。
“城鄉(xiāng)處處煥新顏,黨領(lǐng)人民奔向前。共筑振興中國夢,生活一步一花園。”現(xiàn)場互動式教學從同唱一首山歌開始了。在熱烈的氣氛中,學員們爭相上臺即興創(chuàng)作編歌、唱歌,讓歌王幫忙指點和糾正。
“不給看手機,想什么就唱什么,一想好就開口。”歌王的要求一出,許多學員就立馬卡住了。
“柳城兩個小畫眉,飛到北京趕歌圩。登臺唱歌心歡喜,好比貓仔撿得魚。”但是在歌王的鼓勵下,之前還不敢登臺的男學員,一個接著一個上臺。
學員們唱:“論起唱歌歌王強,論起長相歌王靚。幾多英雄你迷倒,你是當今杜十娘。”
歌王回:“早聞柳城是歌窩,春夏秋冬歌成河。今天有幸打一轉(zhuǎn),我拿麻包來挑歌。”
只要學員開唱,歌王立刻接招。你來我往間,山歌的韻律在一問一答中愈發(fā)靈動。她在臺上不僅手把手糾正編歌,還教學員們發(fā)音與唱腔。
“唱山歌講究字正腔圓、拖腔婉轉(zhuǎn),a、o、e要咬準字音,大膽地唱。”她教導學員山歌節(jié)奏把控如同面對突發(fā)狀況般,需沉穩(wěn)有序,讓學員們在趣味中領(lǐng)會技巧。
她用一首“我是柳城小帥哥,嘴巴甜甜愛唱歌。白天拿歌當粥飯,夜晚拿歌做被窩。”來鼓勵男學員,又用一首“我是柳城妹嬌娥,天天出門愛唱歌。人夸我是劉三姐,開口山歌流成河。”來鼓勵女學員。
下午4點多,突來一陣大雨,可學員們遲遲不愿散場,一個個仍圍著歌王武宣婆請教編歌應(yīng)該怎么編。歌王武宣婆即興唱起了送別歌:“唱得好好我要走,眼睛望我淚莫流……”
這場山歌之約雖暫告段落,但山歌的薪火已然在每個人心中播下了傳承的種子,靜待來日柳城綻放出更絢麗的山歌之花。
以上內(nèi)容為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公眾號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quán)屬柳城縣融媒體中心所有,歡迎轉(zhuǎn)發(fā)至朋友圈。
中共柳城縣委宣傳部主管 柳城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圖文來源:吳再麗 黃偉堅
值班編輯:覃韻
責任編輯:吳再麗
值班總編:馮艷芳
責任監(jiān)制:徐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