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既激發愛國情,也點亮了我的退休生活,一舉兩得!”6月26日,晉源社區的高大爺在社區服務中心,聲情并茂地講述《小兵張嘎》,贏得孩子們陣陣掌聲。
在晉源社區,這樣的溫情畫面已成常態。近年來,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新構建“1234”工作機制——即“一個核心”強引領、“雙線融合”拓陣地、“三級聯動”聚合力、“四維深耕”育品牌,如春風化雨般滋養志愿精神,在社區每個角落繪就鄰里守望、文明和諧的生動圖景,成為我市唯一獲得山西“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稱號的社區。
黨建執筆 勾勒志愿精神“主心骨”
清晨微風里,年逾七旬的老黨員王巧珍揮動掃帚,嫻熟地清掃著昨夜風落的樹葉。作為社區“先鋒行”志愿服務隊的骨干,王巧珍不僅帶頭扮靚家園,更常走進孤寡老人家中,打掃、話家常,送去親人般的溫暖。
這份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如同磁石般吸引著居民。在王巧珍等黨員的感召下,晉源社區注冊志愿者已達408名,實現了志愿服務從“少數人做”到“大家共同參與”的華麗轉身。
社區負責人介紹,為強化志愿服務向心力,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以12名工作人員和25名直管黨員為“引擎”,引領“心靜源”“先鋒行”“陽光愛心”“晉之韻”“非遺傳承”5支特色志愿服務隊蓬勃發展。
雙線調色 渲染文明實踐“新圖景”
如何讓文明實踐觸手可及、豐富多彩?晉源社區巧用“線上+線下”雙色盤,精心描繪。
線下,“陽光站”青少年空間、如意廣場、社區博物館等陣地活力四射:文化活動紛呈,技藝切磋熱烈,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今年春季開展的親子趣味運動會,近百個家庭在踢毽子、拔河的歡聲笑語中,親子情更濃,鄰里誼更深。
線上,社區公眾號、微信群成為便捷窗口。居民足不出戶,便能知政策、議事務、報活動。一場“端午民俗文化宣講”線上活動,通過短視頻演繹傳統習俗,單期瀏覽量破千,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云端煥發新彩,實現了文明實踐的數字化躍升。
聯動運腕 匯聚服務資源“強合力”
深知“獨木難成林”,晉源社區創新“三級聯動”機制,廣聚八方之力。緊密攜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五實驗小學、尚善社工、貝殼公益等機構,構建起“社工專業支撐+社會組織協同+志愿者廣泛參與”的服務生態。
81歲的孟奶奶因老伴離世深陷悲痛,閉門不出。志愿者主動上門,溫情鼓勵,并貼心承擔起老人往返子女家的接送任務。從粽香端午到重陽賞菊,一次次暖心活動如春風拂面,終于讓孟奶奶重展笑顏。
“三級聯動”下,資源如活水奔涌:衛生服務中心定期義診,守護居民健康;尚善社工提供專業培訓,提升志愿能力;貝殼公益鏈接資源,為“心靜源”項目捐贈適老化物資。多方協作,精準發力,讓志愿服務更專業、更深入。
四維深耕 精繪志愿品牌“工筆畫”
聚焦核心領域,晉源社區精雕細琢四大品牌項目,繪就志愿服務的細膩工筆:
“先鋒行”聚黨心:以“紅色引領踐初心”為主線,開設老黨員援疆故事“紅色課堂”,打造黨員認領社區微心愿“紅色引擎”,構建共建單位結對幫扶“紅色聯盟”,通過系列活動,筑牢信仰根基,閃耀先鋒光芒。
“心靜源”暖桑榆:情系空巢老人,提供電話慰藉、入戶陪伴、生活幫扶,讓銀發歲月不再孤單,桑榆晚景沐浴暖陽。
“陽光愛心”護成長:依托專業力量,開設暑期公益課堂、家庭教育講座、個案咨詢、親子互動,為青少年成長撐起一片晴空。
“激蕩星火·魅力非遺”傳薪火:創新開展“非遺魅力線上展”“非遺進校園”“傳承有我進社區”“激蕩星火進景區”,讓非遺項目在志愿服務中煥發新生,點燃居民學習、熱愛、傳承的文化熱情。
如今,在晉源社區,借助“1234”工作法,志愿服務的涓涓細流,匯聚成守望相助的溫情海洋。這幅以黨建為筆、以奉獻為墨、以民心為紙繪就的“溫暖畫卷”,不僅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志愿精神的深刻內涵,更讓晉源社區成為居民心中充滿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的溫馨家園。也正因如此,晉源社區上榜山西省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名單,成為我市唯一獲得“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稱號的社區。記者 張 慧
來源:太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