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現場
“同學們,你們將來一定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主力軍!”近日,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聚焦科技強國建設,為師生講授“思政第一課”。學校“習語心傳”學生黨員宣講團代表、“青馬工程”班學員代表、各院(系)學生代表、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代表在五山校區逸夫科學館報告廳現場聽課,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衛青主持。
章熙春書記授課
科技創新何以為“國之大者”?章熙春帶領大家從科技創新影響國家命運的科技邏輯和理論邏輯出發,結合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科技發展歷程,展現了科技創新在強國建設中的關鍵地位。章熙春回顧了華南理工老一輩科學家心懷大我,赤誠報國,在推動我國科技事業長足發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他表示,正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無私奉獻、艱苦奮斗,我國的科技事業才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章熙春指出,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作為中國南方工科大學的一面旗幟,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頻共振、同向同行,始終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先鋒隊。章熙春從“學科布局與建設”“原始創新與關鍵核心技術”“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智庫服務”“助力‘百千萬工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六個維度出發,以翔實的案例回顧了學校科技發展為國家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作出的卓越貢獻,全面展示了科技強國建設的“華工答卷”。
章熙春書記授課
加快推動科技強國建設,關鍵在人才驅動,希望在青年一代身上。從實驗室的技術攻堅,到鄉村振興的躬身實踐,再到產業浪潮中的奮力逐浪,章熙春分享了多位華工青年學子把握新機遇,展現新作為,爭做排頭兵的故事:何小鵬校友以科技為導向,帶領小鵬汽車不斷創新前行,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羅犇德校友開發設計了今年春晚人形機器人的舞蹈動作;自動化學院博士生謝顯飛創辦艾視維科技,致力于成為復雜工業場景的智能化制造領軍者;“煥新鄉途”團隊的高韌超薄瀝青磨耗層技術為10余個村鎮的超50萬平方米道路進行了改造;創冷科技CEO兼聯合創始人朱毅豪校友帶領團隊深耕無電制冷技術,榮登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杰出人才”榜單。
“青年猶如大地上茁壯成長的小樹,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撐起一片天。”章熙春希望同學們要用肩膀扛起如山責任,用青春逐夢星辰大海,堅定理想信念,爭當“強國一代”;練就過硬本領,成為“硬核一代”;敢于擔當奮斗,勇做“破壁一代”,不斷在“無人區”中開辟新路,在開拓未來中成就無悔青春,奮力書寫“強國建設、青年有為”的新華章,跑出“強國建設、華工有為”的加速度。
師生認真聽講
課后,電子與信息學院2024級信息工程專業本科生張夏菡表示:“作為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我深感責任重大。信息科技是數字時代的關鍵,我將以學校優秀科研前輩為榜樣,夯實專業知識,爭取在電子信息相關領域探索創新。”化學與化工學院2022級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生吳睿祺表示:“正如章書記所言,‘基礎科學知識是科技強國的關鍵’,我們既要筑牢知識根基,也要關注新能源、碳中和等國家戰略需求,主動探索‘從實驗室到應用’的轉化路徑,讓基礎研究真正落地生根。”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2022級機器人專業馬岱寧表示:“科技強國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求的實踐路徑。作為華工芯片人,我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攻克技術難關。”
學校黨委辦公室(學校辦公室)、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處)、校團委、發展規劃處、教務處、研究生院、科學技術研究院、社會科學處、化學與化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一同聽課。
華南理工大學 學生記者團
圖片:鮑恩
文字:學生工作部(處)
微信編輯:黃明華
初審:冀早早
復審:盧慶雷
終審:鄒浩
華工原創,版權所有
若需轉載,敬請聯絡
郵箱:hgxcb@scut.edu.cn
“分享”“點贊”“在看”,記得一鍵三連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