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英國政府發布《現代產業戰略》(The UK’s Modern Industrial Strategy)規劃文件。該戰略指出,世界正處于一個新的時代,形式更加動蕩,安全和生活水平面臨新的威脅。但這也是一個充滿巨大而激動人心的可能性的世界。生命科學、清潔能源和AI領域的技術進步正在深刻地重塑經濟,有可能帶來生產力和生活方式的巨大飛躍。英國處于有利地位,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機遇。
該戰略制定了為期十年的發展藍圖,旨在促進投資、創造優質技術崗位,并將英國打造為全球最佳營商環境國家。該戰略重點關注八個高增長產業(稱為IS-8):先進制造業、清潔能源、創意產業、國防工業、數字與技術、金融服務、生命科學以及專業與商業服務領域。
該戰略認為,高增長產業的競爭力取決于其技能和人才的獲取。確保英國人口擁有滿足雇主需求的技能,將釋放高質量的工作機會。技能能夠提高生產力、促進創新,并支持技術應用。在技術快速變革的時代,隨著新技能的涌現,以及自動化和AI從根本上改變工作性質,英國技能管道的強度和深度——從早期教育和學校教育到高級管理人員的技術意識——對于吸引全球流動投資和推動企業轉型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技能與人才始終是英國面向世界的名片。然而現行體系仍存在不足:大量青年未能接受技術、職業教育或高等教育,眾多勞動者深陷不穩定、低質量的就業困境。尤其是不適合IS-8產業,英國前沿產業和基礎產業存在嚴重的技能人才短缺,中職學生中,僅有9%選擇就讀工程、制造和建筑等緊缺專業,遠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32%)。過去五年間,雖然工程與技術專業的大學申請人數增長了20%,但每年培養的工程專業畢業生數量卻未見明顯提升。
因此,該戰略針對教育與技能培養提出了一些相關政策舉措,具體概括如下。
一、加大對八大高增長產業的研發投入
該戰略提出,針對IS-8產業,以英國研發部門860億英鎊的投資為基礎推動創新,并積極利用私人投資推進尖端研究、技術和商業應用。其中包括為健康數據研究服務(Health Data Research Service)投入高達6億英鎊的資金,以創建世界上最先進、最安全的智能化健康數據平臺。該戰略提出到2030年,使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生命科學經濟體,到2025年成為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三大生命科學經濟體。
另外,該戰略提出培育英國的數字與技術經濟,增強在最具戰略重要領域的自主能力。包括投入6.7億英鎊用于推動英國量子計算機的開發與應用,在“主權人工智能部門”(Sovereign AI Unit)投入5億英鎊,并推出新的“人工智能增長區”( AI Growth Zones)計劃。
該戰略還提出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將在項目和預算上加大對IS-8的支持力度,并將與科學技術與創新部(DSIT)、其他政府部門和產業界密切合作。
二、強化技能與人才培養,聚焦八大高增長產業
該戰略提出,通過改革技能與就業支持體系,擴大進入IS-8領域的人才輸送通道。
一是確保技能體系與IS-8保持一致。具體包括:
——確保到2028-29學年,為英格蘭新增的6.5萬名16-19歲青少年提供充足的課程支持,其中包括提供進入IS-8重點職業的關鍵途徑。同時,通過高價值課程獎勵計劃(High Value Course Premia),為IS-8產業(如工程與數字技術領域)所需的重點課程提供資金補助。
——提供資金,以應對繼續教育領域招聘和留住優質教師的挑戰,特別是針對優先產業中緊缺技能課程的師資問題。2025-26年度,已為16-19歲教育階段追加了4億英鎊撥款,并額外投入1.6億英鎊用于學院及其他教育機構,重點解決師資招聘與留任等關鍵問題。此外,近6000名STEM等領域的之前職業繼續教育教師已獲得最高6000英鎊的免稅定向留任激勵金。
——通過“技能使命基金”(Skills Mission Fund)投資2億英鎊,用于建設重點產業職業培訓所需的教學場所和設施,包括將“卓越技術學院”(Technical Excellence Colleges)的覆蓋范圍從建筑業擴展到更多領域。此外,投資3.75億英鎊用于提升16歲以上教育階段機構的承載能力,以容納更多學習者。2026-27至2029-30年度期間,政府還將撥款17億英鎊資金用于支持學院設施維護,包括根據通脹情況每年增加的撥款。
——從2025年8月起,繼續推出短期學徒制和基礎學徒制項目,為更多人提供在IS-8產業邊學習邊就業的機會。
——進一步推出短期課程,這些課程由增長與技能稅(Growth and Skills Levy)提供資金支持,涵蓋數字、AI和工程等領域。自2026年4月起,這些課程將支持創意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等戰略產業領域。與英國技能局(Skills England)合作,確定首輪及后續輪次的優先課程,以及這些課程如何與學徒制和其他培訓途徑相協調。
——戰略優先撥款(Strategic Priorities Grant)將更精準地投向支持未來技能需求與產業戰略的重點領域。在即將發布的《16歲后教育與技能白皮書》中提出英國高等教育體系改革方案,充分認可大學作為創新引擎與技能培養的關鍵作用。
——自2027年1月起,將推出“終身學習權益計劃”(Lifelong Learning Entitlement),幫助勞動者在職業生涯中持續學習、提升技能和實現轉崗培訓。首批獲批的模塊化課程將重點支持其進入IS-8產業。
——到2028-29年,每年額外投入12億英鎊用于技能提升項目,并且還將借助《移民白皮書》中所提出的措施獲得進一步的支持。
二是為IS-8產業關鍵技能提供具體支持。具體包括三項一攬子計劃:
——首先是“技術優先”(TechFirst)技術技能計劃,將投資1.87億英鎊,將數字技能和AI學習引入全國各地課堂。這包括通過“技術畢業生計劃”(TechGrad)、“技術專家計劃”(TechExpert)和“技術本地計劃”(TechLocal),為AI、網絡安全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4000多名畢業生、研究人員和創新者提供支持,同時通過“技術青少年計劃”(TechYouth)為100萬名學童提供支持。
——其次是“工程一攬子計劃”(engineering package),三年內投資超過1億英鎊,支持英國的工程技能發展,并與英國技能局合作,探討如何通過繼續教育、高等教育和學徒制來擴大技能輸送渠道。該計劃還包括,啟動技術卓越學院(Technical Excellence Colleges),以解決工程人才短缺問題,這對于先進制造業、清潔能源產業以及數字技術等重點產業的技能需求非常重要。
——最后是“國防一攬子計劃”,旨在增加進入國防部門的技術工人數量,將設立國防技術卓越學院(Defence Technical Excellence Colleges),資助國防相關技能培訓課程,并投資建設高校尖端設施以擴充國防技能人才培養規模。
以上三個計劃建立在現有的建筑技能一攬子計劃之上,該計劃提出在未來四年投資超過6億英鎊,培訓多達6萬名熟練的建筑工人。同時包括建立10所建筑技術卓越學院,擴大建筑課程設置,延長建筑技能訓練營,并提供行業實習機會,幫助學員做好“隨時上陣”準備。
三是與雇主合作推動培訓投資,確保其承諾為各自行業培養技能型人才。具體包括:
——通過“技術卓越學院”(Technical Excellence Colleges)深化校企合作,擴大行業實習規模,并促進繼續教育體系內的人才流動。英國技能局將與行業伙伴攜手開發技能護照體系,支持行業認可的技能與資質的認證轉移,提升雇主與提供者的可見度,并促進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
——政府將通過優化和強化供應商投標標準,發揮公共采購的力量來創造優質本地就業崗位并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
——針對英國面臨技能短缺、培訓不足及工作條件等問題的產業,制定產業勞動力戰略并配套具體行動方案,以推動變革并保障優質就業機會。這些具體產業戰略將由相關政府部門牽頭,聯合行業、工會、地方領導人、權力下放政府及廣泛利益相關方共同制定并發布。是否需為某產業制定勞動力戰略,將由主管部門聯合行業機構及英國技能局進行初步評估,重點考察現有國內勞動力技能提升計劃是否完備。目前,五個產業部門計劃已發布,包括:先進制造業、清潔能源、創意產業、數字與技術、專業與商業服務。
四是英國技能局主席將與工業戰略咨詢委員會(Industrial Strategy Advisory Council)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協調雇主、個人、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力量,以滿足英國在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領域中對未來就業所需技能的培養需求,并重點挖掘深化企業參與及加大對技能培養渠道投資的機遇。
五是通過改革就業幫扶政策、優化職業指導服務并拓寬就業渠道,助力更多人群在IS-8領域開啟職業發展并實現持續成長。具體包括:
——通過英國就業與養老金部(Department for Work and Pensions)遍布全國的634個就業中心(Jobcentres)及更廣泛的就業支持體系,幫助民眾進入重點行業就業。
——創造一個包容性勞動力市場,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就業并獲得職業發展。包括:通過新推出的“青年保障計劃”(Youth Guarantee)支持年輕人進入經濟增長驅動型行業就業;通過“就業激活試點項目”(Inactivity Trailblazers),幫助非經濟活動人口重返工作崗位或接受職業培訓。
三、加大吸引全球重點領域人才
該戰略指出,英國經濟蓬勃發展,以穩定、公平和法制為基石,憑借世界領先的行業和企業強勁引領,屹立于世界經濟之林。英國擁有卓越的科研創新傳承,是開放貿易的倡導者,持續吸引國際人才和資本。為此,該戰略提出將加大國際人才挖掘力度,具體包括:
——對實現產業戰略至關重要的職業將暫時豁免“技術工人簽證”(Skilled Worker visa)門檻上調政策。這些豁免將通過即將發布的《臨時短缺職業清單》(Temporary Shortage List)實施,涵蓋焊接工、實驗室技術員、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專員、IT及工程技術員、數據分析師等前沿產業崗位。
——重點吸引全球最杰出的人才移居到英國。成立一個直接向首相辦公室和財政部匯報的全球人才專項工作組(Global Talent Taskforce)。該工作組將為頂尖人才提供專屬服務,通過國際人脈網絡和僑民資源主動對接精英人士,協助他們順利落戶英國,同時持續優化人才引進政策,致力于將英國打造成為國際高端人才的首選目的地。
——提升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設立5400萬英鎊的全球人才基金(Global Talent Fund),計劃在未來五年內資助約10位世界級研究者及其團隊赴英開展科研工作,涵蓋搬遷費用與研究經費,首批資金將于今年到位;同時推出專為海外學者設計的“圖靈人工智能全球獎學金”(Turing AI Global Fellowships),提供總額2500萬英鎊的多年期資助,支持學者在英國機構組建團隊并開展突破性AI研究。
——針對頂尖畢業生推出的“高潛力人才簽證”(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route)將實施限額定向擴招,自下學年起將符合資質的大學名單擴充一倍;同時優化“全球人才簽證”(Global Talent visa),通過擴大認可獎學金范圍、放寬設計領域人才申請標準等措施,使更多杰出人才受益。改革“創新者創始人簽證”(Innovator Founder visa),便利在英高校就讀的創業人才無縫銜接該簽證。全球人才專項工作組將持續推廣這些簽證通道,作為英國向世界頂尖人才遞出的橄欖枝。
四、強化產業界與學術界的合作
該戰略提出,英國必須成為孕育發明家、企業家與技術應用者的國度。英國的優勢明顯,擁有全球頂尖的高校(其中四所位列全球十強),學術成果轉化價值僅次于美國,孕育了全球第二多的諾貝爾獎得主。英國位居全球創新經濟體第五位,知識產權體系享譽世界。設有世界一流的國家研發資助機構——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其88億英鎊年度預算有力支撐著IS-8產業的創新實踐。在促進產學研融合方面,英國已形成成熟模式,包括遍布全英65地的非營利性技術創新中心網絡——彈射中心(Catapult Network)。
同時,英國正在重組政府技術轉化局(Government Office for Technology Transfer),加速實現政府科研項目中數十億英鎊創新成果的商業轉化。同時,設立了專攻高風險高回報項目的英國高級研究與發明署(ARIA)。該機構正攜手"未來五十年"(Fifty Years)等創業伙伴,將前沿科研機遇對接投資市場:既提供新發明原型開發的基礎設施,又通過科研資助體系孵化創新人才。
同時,該戰略也指出了英國在創新方面的不足,認為目前的機制沒有充分釋放其潛力,近年創新速度有所放緩,創新活躍企業比例下降,為此英國將推進產業合作作為重要舉措。具體包括:
——激勵產學研合作,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現實世界的挑戰,包括到2030年將AI研究資源(AI Research Resource,一個超級計算機集群)的規模至少擴大20倍,并啟動一項新的研發任務加速器計劃(R&D Missions Accelerator Programme),提供5億英鎊的資金。這些舉措將補充對由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的持續投資,而這些研究是技術轉型的基礎。
——在政府內部設立主權AI事務部(Sovereign AI Unit),投入高達5億英鎊資金,以強化英國在尖端AI領域的戰略布局。該部門將聯合英國商業銀行(British Business Bank),通過整合數據資源、算力支持與人才計劃,攜手私營部門共建英國AI能力體系。其成效將通過四大核心指標評估:撬動投資規模、培育初創企業數量、與成熟企業的合作成果,以及英國AI研究全球排名。
——繼續通過高等教育創新基金(HEIF)支持大學。該基金在2024-2025年期間的規模為2.8億英鎊,將繼續支持英國大學與企業、慈善機構以及更廣泛的社區合作,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包括降低早期創新風險、提供商業發展支持以及加強創業培訓。
——強化城市群內部及區域創新集群間的聯動,確保更多企業融入英國頂尖人才圈、創新生態與學術合作網絡,同時讓更多民眾獲得優質就業機會。深化牛津-劍橋創新走廊建設為其中的重要舉措之一。牛津-劍橋走廊由世界上兩所頂尖大學共同構成,每年為當地經濟貢獻400億英鎊,所以將得到進一步支持,依托兩所大學充分發揮其在數字技術、生命科學、國防、先進制造業以及清潔能源產業方面的優勢。
五、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該戰略指出,數據是英國尚未實現的增長資產之一:它越來越多地支撐著所有領域的創新和生產力。據估計,有效利用公共和私營部門的數據有可能使生產率每年增長0.5%-1.3%。英國擁有強大的學術機構和創意產業,它們致力于生成數據和內容以引領創新。英國擁有世界上一些最優質的縱向公共數據集,其蘊含的見解已被用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干預措施。然而,目前在英國,數據往往過于分散、碎片化或利用率低下。
為此,該戰略提出了利用數據價值的系列舉措,并提出到2035年,將英國打造成為數據驅動創新和內容創作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建立一個強大、安全且可互操作的數據共享基礎設施,該基礎設施能夠促進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并充分利用更具數據素養的勞動力來提高生產力增長。其舉措中與教育相關的包括:
——自2026年4月起,向英國數據共享基礎設施計劃投資高達1200萬英鎊。通過借鑒包括歐洲共同數據空間在內的國際實踐,促進有效和更協調的治理、法律考慮、法規、數據互操作性、安全性和信任。
——推出國家數據圖書館(National Data Library),由政府提供超過1億英鎊的資金支持。這將加強英國快速發展的AI領域,為IS-8產業的創新和增長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并支持政府以負責任的方式進行數字化,釋放公共部門的高價值數據。
資料來源: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and Trade. The UK's Modern Industrial Strategy.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industrial-strategy
[本文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研究中心承擔的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2024年課題研究成果]
本文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比較教育研究所張永軍副研究員執筆,編輯劉強。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下載該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