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簡稱“健康素養66條”),啟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讓每個人真正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2025年6月是第2個
全民健康素養宣傳月
快來一起
學知識,提素養!
第43條
每個人都可能出現焦慮和抑郁情緒,正確認識焦慮癥和抑郁癥。
合理用藥是指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用藥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必須注射或輸液時,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任何藥物都可能產生不良反應,用藥過程中如有不適要及時咨詢醫生或藥師。
購買藥品要到合法的醫療機構和藥店,處方藥是指憑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方可購買、調配和使用的藥品;非處方藥是指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公布的,不需要憑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消費者可以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的藥品。
非處方藥分為甲類非處方藥和乙類非處方藥,分別標有紅色或綠色的“OTC”標識,紅底白字者為甲類,綠底白字者為乙類。甲類非處方藥可在社會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購買,但須在藥師指導下使用;乙類非處方藥既可以在社會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購買,也可以在經過批準的普通零售商業企業購買。乙類非處方藥安全性更高,無需醫師或藥師的指導即可購買和使用。
抗微生物藥物即抗感染藥物,包括抗菌藥物,抗病毒藥物,抗滴蟲、原蟲藥物,抗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藥物,抗寄生蟲藥物等。只有明確或高度懷疑是細菌感染時才使用抗菌藥物。一般針對細菌感染的抗菌藥物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無效。為有效進行治療,避免藥物濫用和耐藥的發生,減少不良反應,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
第44條
遵醫囑使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等易成癮性藥物,預防藥物依賴。
成癮性藥物是指不合理使用或濫用后會產生藥物依賴的藥品或物質,一般包括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可用于鎮痛、鎮靜、抗抑郁、抗焦慮、治療失眠等。 常見的成癮性藥物主要有阿片(嗎啡)類鎮痛和鎮靜催眠類藥物。 大量使用含麻醉、精神藥品成分的復方制劑(如含有可待因、福爾可定等成分的止咳藥)也可導致成癮性。
遵醫囑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 可以治療或緩解病痛。不合理地長期、大量使用可導致藥物依賴。藥物依賴會損害健康,嚴重時會改變人的心境、情緒、意識和行為,引起人格改變和各種精神障礙,甚至出現急性中毒乃至死亡。因此, 任何人都不要擅自使用鎮靜催眠藥和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
出現藥物依賴癥狀后,應去綜合醫院精神科或精神專科醫院接受治療。
第45條
拒絕毒品。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有些新型毒品隱匿性強,但其成癮性和危害性與普通毒品相似或更嚴重。
任何毒品都具有成癮性,任何人使用毒品都可導致成癮。毒品成癮是一種具有高復發性的慢性腦疾病,其特點是對毒品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渴求和強迫性、沖動性、不顧后果的用藥行為。
毒品嚴重危害健康,會誘發人格與行為變化,出現病態心理,甚至產生幻覺妄想,實施自我傷害和傷害他人的行為。嚴重時,會出現急性中毒甚至死亡。一旦吸毒成癮,必須進行戒毒治療。
吸毒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會、觸犯法律。千萬不要有好奇心理和僥幸心理,不要高估自己對毒品的抵抗力,永遠不要嘗試毒品。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預防是關鍵。每個人都要學會識別毒品,學會拒絕,遠離可能涉毒的不安全社交環境,不結交吸毒、販毒人員。同時,充實自己,管理情緒,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
第46條
農村使用衛生廁所,管理好禽畜糞便。
廁所是衡量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改善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福祉。“開展廁所革命”,普及衛生廁所,提升城鄉環境衛生質量,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衛生廁所是指廁屋完整,有墻、有頂、有門、清潔、無臭,糞池無滲漏、無糞便暴露、無蠅蛆,糞污就地處理或適時清出處理,達到無害化衛生要求并可以資源化利用;或通過下水管道進入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達到排放要求的廁所,不污染周圍環境和水源。
農村常見的衛生廁所類型包括三格式、沼氣池式、集中下水道式等水沖廁所,以及雙坑交替式等衛生旱廁。
管理好禽畜糞便,經常清掃禽畜糞便,對禽畜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47條
戴頭盔、系安全帶;不超速、不酒駕、不分心駕駛、不疲勞駕駛;兒童使用安全座椅,減少道路交通傷害。
研究結果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佩戴安全頭盔可有效降低傷亡風險,可使摩托車騎乘者的死亡風險降低39%,自行車騎乘者頭部重傷風險降低79%。系安全帶可使汽車駕乘人員的致命傷害降低40%~60%。汽車碰撞時,兒童安全座椅可使嬰幼兒死亡率降低至少60%。兒童乘客應使用安全座椅,安全座椅要與兒童的年齡、身高和體重相適應。
駕駛時,速度每增加1千米/小時,傷害危險增加3%,嚴重或致命傷亡危險增加5%。酒精、毒品、某些藥物會減弱駕駛人員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即使血液酒精含量或藥物濃度較低,也會增加交通事故風險。分心駕駛會導致駕駛員觀察能力、應變能力、操控能力降低,開車時打電話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狀態下的2.8倍,看手機、發短信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狀態下的23倍。疲勞駕駛顯著增加嚴重交通事故發生風險,駕駛員連續駕駛2小時應休息1次,保證駕駛時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每個人都應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與健康負責,重視道路交通安全,嚴格遵守交通法規,避免交通傷害的發生。
第48條
加強看護和教育,預防兒童溺水,科學救助溺水人員。
溺水是我國兒童因傷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要加強對兒童的看護和監管。游泳應選擇管理規范的安全游泳場所,不可在非游泳區水域游泳或戲水。
兒童游泳時,要由有救護能力的成人帶領和看護,不要單獨下水。 兒童進行水上活動時,應為兒童配備合格的漂浮設備,并有專職救生員全程監護。下水前,應認真做準備活動,以免下水后發生肌肉痙攣等問題,不在空腹、過飽、身體不適、劇烈運動后下水。水中活動時,要避免打鬧、跳水等危險行為,如有不適應立即呼救。
對于低齡兒童,家長要重點看護, 做到不分心、不間斷、近距離看護,不能將兒童單獨留在衛生間、浴室、開放的水域邊,家中的儲水容器要及時排空或加蓋。
發現有人溺水,應立即呼救。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施救,可借助竹竿、救生圈、漂浮物等進行施救。救上岸后, 應先檢查溺水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清除其口鼻中的淤泥與雜草。如無呼吸心跳,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如有呼吸心跳,讓溺水者側臥,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溺水者進行控水。
來源:泰安衛生健康委網站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編輯審核: 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