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外之家 | 溫暖駐外人
數十萬駐外人都在關注
駐外之家人才網
www.zhuwaizhijia.com
非洲國家,不搞獨裁,不打內戰,不亂花錢,能不能用一種正常的方式走成社會主義道路,然后富起來?可以,不單單是可以,而且是從天崩開局中殺出來。
這個國家遠離非洲大陸,孤懸海上,就只有十個火山島,最大的一塊地不到1000平方公里,可耕地少,水資源少,老天爺沒有賞飯吃,沒有石油天然氣鉆石黃金或者各種礦藏甚至沒有鳥糞。
但他們愣是消滅了瘧疾,摘掉了最不發達國家的帽子。
光說一句,他們供電穩定,這句話在非洲有多高的含金量,大家品一品。
那么他是誰?
大家好,我是陪你看世界的王驍。本期電子地圖冊,我們一起走進我們電子地圖冊西非篇的最后一個國家,佛得角。
愛寫日記的船長發現了島
佛得角共和國,面積 4033 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兩個海南省三亞市的面積。具體來看就是十個島嶼,其中九個島上有人,全國人口 54.6 萬,約等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而這其中首都普拉亞所在的圣地亞哥島,又占到全國人口的56%。
佛得角的主要人口就是克里奧爾人,占到71%,黑人為28%,還有1%的歐洲人。所謂克里奧爾人,我們在那一篇講過,這批黑人由于歐洲人的活動,導致他們的祖先背井離鄉,他們沒有嚴格的血統或者地區特征,有些人是黑白混血,有些人是祖先隨著白人遷徙,有些人是生活上白人化的黑人,有些人是被販賣到海外的奴隸的后代,寬泛總結,就是受到白人活動而發生文化、經濟、居住環境、生活方式劇烈影響的黑人后代。這一點和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幾內亞比紹、圣多美普林西比都很相似。
但是與此同時,在海外打工的佛得角僑民遠遠多于本地居民,有將近100萬人,從澳門到瑞典都有。其中有50萬生活在美國,尤其是在波士頓。
這樣的人口結構反映了一個情況,那就是這個群島共和國上,幾乎全都是異鄉人的后代。
葡萄牙是第一個走上大航海時代的國家,一開始是想要去尋找海外貿易路線,賺錢跟穆斯林打仗,在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贊助下,威尼斯船長卡達莫斯托和熱那亞船長烏索迪馬爾,開始往南航行。
1456年,他們在航行途中遇到了風暴,被迫向西偏航,兩天三夜之后,發現了一些島嶼。
既然如此,那就下來找點補給吧,轉了一圈,植被很茂盛,人煙稀少,但是既然來都來了,就在地圖上標記上了,然后給起了個名字,叫圣雅各布。
這里我們稍微多說幾句那個威尼斯船長,他叫卡達莫斯托,不單懂業務,還喜歡做記錄,他非常詳細地描述了他眼里見到的西非帝國怎么進行跨撒哈拉貿易,馬里帝國如何把黃金兵分三路,一個到埃及,一個到突尼斯,還有一個就是先到摩洛哥再到葡萄牙。他的記錄很詳細,這讓亨利王子終于發現了這個西非內陸黃金之國的秘密,同時還給后世歷史學家留下了寶貴的資料。而同時期其他船長,老是喜歡吹牛,寫的東西夸大其詞,泛泛而談。
所以各位朋友,如果將來你走上出海的道路,要做的就是事無巨細的記錄,只要你的資料客觀詳細,那么這種寶貴的一手資料就足以讓你名垂青史!千萬不要為了彰顯自己的了不起,學那些地圖開疆日記強國的人瞎吹,那只會讓你的名字在百年后被收錄到老登文學里頭。
1462年,葡萄牙人就在上面建立了永久定居點,大里貝拉,直譯過來就是大河。
他們一開始以為這是一片世外桃源,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里的雖然遠在天邊,但是每一次世界產業結構調整,都會深刻影響他們:
第一次影響,歐洲宗教裁判所的壓迫,很多人不服管,跑到了佛得角,給這里帶來的人口和勞動力。
第二次影響,16世紀,隨著歐洲人殖民美洲,需要勞動力,開始從抓奴隸賣到美洲,三角貿易甚囂塵上。佛得角剛好四面環海,又在非洲通往美洲的通道上,就可以作為奴隸販子們的歇腳點。島上再種點經濟作物,一個經濟體就支撐起來了。
第三次影響,英國崛起,葡萄牙貿易話語權衰落,當局進一步壓迫殖民地,種地得不償失,產業荒廢,經濟崩潰,大量人餓死。經濟崩潰以后,更加依賴港口,首府也從大里貝拉搬到了今天的天然良港普拉亞。
當時英屬北美,也就是今天的美國,缺少非洲據點,販奴船和捕鯨船會來停靠,佛得角人干脆跟著船逃到北美。
第四次影響,工業革命,英國禁止奴隸貿易,派海軍滿世界打擊,葡萄牙奴隸制經濟進一步衰落,無暇他顧,英國人就趁機來挖墻腳,他們選中了北方的圣維森特島上的明德盧,大量投資,把當地建設成了煤炭儲藏地和海底通信電纜電報站。
再之后歐洲、非洲、印度和北美之間拉了海底通信電纜,明德盧成為使用率最高的跨大西洋電報站,成為大英帝國的通信中心。
第五次影響,石油時代到來,船不燒煤了,佛得角作為煤炭補給站,又垮了。由于開工不足,島上發生了大罷工,熬了到1930年代大蕭條,這里的海運業直接被磨平。到了二戰,兩次大饑荒,死了近5萬人,葡萄牙人根本不管,禁止媒體報道。
總結下來,佛得角人來說,看天吃飯,這個天不單單是老天爺,還有里斯本的老爺們。對于他們來說,能潤則潤。但是潤不走的人,就要想轍了。
當時葡萄牙在西非的殖民地,就是佛得角和比紹。比紹的獨立革命領袖是阿米爾卡 · 卡布拉爾和弟弟路易斯 · 卡布拉爾,老家就是佛得角。關于這段革命歷史,我們在那一章,和大家介紹過,大家可以去復習一下。
我們要明確一個事兒,就是卡布拉爾兄弟是在兩個地方一起革命,他們的革命組織就叫做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從來沒打算把這兩個地方分開。
當時世界的主流是民族解放,英法這些老牌帝國,為了避免硬脫鉤,都是直接參與設計殖民地獨立進程,確保獨立以后依舊可以進行經濟控制和政治影響。但是葡萄牙不行,它當時處于薩拉查獨裁統治之下,作為極端民族主義政權,無法接受殖民地脫離,那就拼了命也要鎮壓。
所以比紹和佛得角的獨立戰爭是整個黑非洲最艱苦卓絕的獨立戰爭之一,不過戰場主要在比紹,佛得角地方小,人也少,打不起來,不過許多佛得角人都親赴前線,參與比紹的戰斗。
阿米爾卡信仰社會主義,在革命前就親自走到過農民中間,做過農村普查,他了解比紹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個地區的人民。革命開始之后,他采用了游擊戰術,他不單單給戰士們傳授游擊戰術,還傳授農業技術。打仗的時候,人民為戰士打掩護,不打仗的時候,戰士和農民一起勞動。他們還建立了獨立的貿易與衛生體系,給人民和戰士提供比殖民政府便宜的食物與藥品。他的理想非常偉大,威望也非常高。
但是很可惜,1973年,阿米爾卡被葡萄牙人策劃暗殺了,死在了黎明前。
阿米爾卡非常有威望,他去世后,獨立黨就分化了,弟弟路易斯領導了比紹支部,而另一個黨內高層,曾經做過比紹電信局長的阿里斯蒂德斯 · 佩雷拉,取得了佛得角支部的領導權。
1974 年,葡萄牙爆發康乃馨革命,1975年,比紹和佛得角正式獨立。路易斯·卡布拉爾成為了比紹的開國總統,佩雷拉成為了佛得角的開國總統。然而,就在他們獨立之后,曾經的同志們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賺錢的非洲特色社會主義
革命時期,并不是所有獨立黨高層都是社會主義者,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單純的民族主義者,他們只是想要推翻葡萄牙統治而已,并沒有打算走什么社會主義道路,只不過阿米爾卡會打仗,會搞建設,同時還信仰社會主義,所以看起來好像獨立黨是社會主義政黨。
等到路易斯上臺以后,他明顯壓制不住這些民族主義勢力,最終1980年,比紹本土派發動政變,徹底驅逐佛得角出身的政治家,走上了從亂到亂的道路。
佛得角獨立以后,本來希望促成和比紹合并,但是1980政變以后,這個事兒就徹底黃了。佩雷拉選擇將比紹和佛得角獨立黨重組為佛得角非洲獨立黨。
一對雙胞胎經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較。
佛得角和比紹也是。
倆初始資源很相似,一樣的初代領導人,一樣的殖民地,佛得角的農業資源甚至還要更差一點。可耕地僅占10%,氣候不正常,9成糧食靠進口,工業幾乎空白。
但今天,比紹現在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前十,而佛得角,竟然從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中除名了,成為歷史上第二個成功畢業的窮國。第一個是博茨瓦納。
比起大陸上的比紹完全拋棄了卡布拉爾的理想,佛得角更大程度上繼承了卡布拉爾的意志。
佩雷拉跟卡布拉爾的經歷很像,在島上讀高中,去葡萄牙讀大學,卡布拉爾選了農業,佩雷拉選了無線電,大學畢業都被安排到了比紹工作,一個去了農業部,一個去了電信局,兩個人就這么在基層相遇了,然后一聊天,發現很投緣,一起開啟打游擊事業。
但是隨著獨立黨分裂,佛得角和比紹以平等的地位合并無望,佩雷拉決定:從零開始,重建國家。
環境上,佛得角土地貧瘠,水資源拉胯。從獨立開始,佩雷拉就號召大家植樹,一到雨季,大家就不在辦公室上班了,而是去種樹,把森林面積從3000公頃增加到45000公頃。
農業上,他把幾個大農場收歸國有,把土地買辦手里釋放出來,打碎殖民時代的種植園和佃農之間的關系。隨后優先生產糧食,引進高產作物。1986 年,佩雷拉啟動第二個五年計劃,修建雨水攔蓄壩1萬5千多座。光農業吃不飽,繼續大力支持發展漁業。幾乎可以滿足民眾9成的肉類和蔬菜供應。
剛好1986年到1988年,連續三年旱災,隔壁的比紹直接政治崩潰,政變、內戰、暗殺、販毒、洋垃圾,全找上門了。
佛得角也遇到了干旱,但是政府趕緊研究了糧食分配體系,熬過去了。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饑荒沒有成片殺死佛得角人。
政治上,他在世界體系中,小國非常需要外匯,佛得角僑民多,僑匯成了早期外匯主要來源,佩雷拉就用這些寶貴的外匯培養干部,完善系統。
外交上,佩雷拉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不激進,跟美國和蘇聯關系都不錯,古巴、葡萄牙、甚至日本的援助,不管姓資姓社,他都可以談。每年世界銀行、IMF、聯合國開發署聊經濟計劃,他也能實事求是一起商討。歐盟幫扶金槍魚捕撈,葡萄牙資助港口擴建,合理的接受,不合理的拒絕。
經濟上,他明白這個群島國家不可能發展工業,那就搞服務。
80年代,歐洲旅游需求增長。佛得角有海洋資源,又處在三洲交接點,佩雷拉把資金投入基建,成了非洲少數旅游業占主導的國家。不是那種白人快樂屋或者搞離岸金融中心,而是踏踏實實搞服務,搞建設,是那種有穩定電力、沒有烈性傳染病、不需要提前打疫苗的正經旅游業。
80年代末,社會主義陣營震蕩,許多國家開始變色,西方國家開始進一步推動顏色革命,貸款附加的政治條件越來越多。佩雷拉知道小國頂不住國際壓力,順勢宣布多黨制,1991年大選后,卸任離場。
環顧非洲的領導人,佩雷拉過于正常,不搞政治對抗,不搞民族矛盾,專心打基礎,交接權力不舍障礙,所以整個政治文化很和平,后代政客也都習慣有事兒就協商。比如第四任總統,豐塞卡,島上讀到高中,葡萄牙讀大學,17歲就參加獨立黨,后來去澳門教書,90年回國,2011年贏得大選。五年計劃照做,戰略不變,只是政策微調。
靠著前期打基礎,穩定走政策,進入21世紀以后,佛得角GDP增速每年7%。2007年,人均收入超過了最不發達國家門檻。這個人均還不是我和詹姆斯合砍100分的人均,人均上去了,基尼系數下來了,從0.52降到了0.47,成功摘帽。2008年加入WTO,一切都在蒸蒸日上。
當然,佛得角產業單一,旅游占到GDP的4成,太吃國際環境。
歐美好,他就好,歐美出問題,他就出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葡萄牙人沒心情度假了,09年,佛得角gdp就下降1.5%。剛恢復點,12年歐債危機,緊接著就來。16年逐步上升,2019年,又碰上疫情爆發,旅游收入直接蒸發7成,GDP萎縮14.8%。
好在這一次,命運不是掌握在殖民者手里,由于政府政策穩健,手里有余糧,打好了底子,疫情沒有擊穿這個國家,2022年就復蘇了,2023年經濟增長5.1%,一共有100萬游客到佛得角游玩,創了歷史記錄。2024年,在世衛組織的認定下,佛得角宣布徹底消滅了瘧疾。
曾經,佛得角人為了求生背井離鄉,他們有一首經典的歌曲sodada,流行了50多年。而如今,大量僑民回到家鄉,逐漸反超潤出去的人口。
歐洲人埋汰非洲人,有兩條,一條說黑人沒法建設好自己的國家,舉的例子是南非、尼日利亞;一條說共產主義沒法建設好國家,舉的例子是加納、幾內亞比紹。
而佛得角,兩條都中,黑人,走社會主義道路,甚至自然稟賦還很差。事實證明,因地制宜,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保持政策穩定,政府做個正常人,不要玩抽象,是可以有一個相對好的結果的。
50萬人島國,溫州人接管超市
佛得角2024年GDP28億美元,人均GDP4790美元。就人均來說,相當于中國2010年的水平。
根據佛得角駐中國大使的數據,目前在佛得角一共有200多家華人商店,3000多中國人,僅次于葡萄牙人。
其實中國和佛得角關系一直不錯。當年比紹和佛得角一起鬧革命的時候,阿米爾卡 · 卡布拉爾和中國的關系就很好,新中國從干部培養到軍械運送,都給援助。阿米爾卡弟弟路易斯曾經帶著獨立黨的代表團來中國,中國音樂家曉河還為獨立黨創作了國歌《這是我們最愛的國家》。
獨立以后,比紹和佛得角都使用了這首歌作為國歌。1996年,佛得角政權由于和獨立黨的關系越來越弱,他們才制作了新的國歌。
1975年,佛得角獨立,1976年,中佛兩國就建交了,雖然路途遙遠,但靠著革命友情,佛得角一直堅定抵住了對岸偽朝廷金元外交的誘惑,從來沒有和北京斷交。改革開放之后,我們援助了很多項目,佛得角議會堂、國家政府辦公大樓、國家圖書館,帕一嶗水庫、國家體育場還有佛得角大學。
最大的明德盧港,首都的普拉亞國際機場,都有中國基建翻新的足跡。
漁業是佛得角的第二大產業,圣文森特島既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也坐擁大西洋航運要沖,2016年,佛得角海洋經濟部部長若澤·貢薩爾維斯正式請求中國提供技術援助,能不能給咱的圣文森特島海洋經濟特區做個規劃?
說干就干,估計到2035年,圣文森特島可以有個裝箱碼頭、專門負責維修的造船廠,建成大西洋中部國際水產品貿易集散地。
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會有溫州人。哪怕是在只有50萬人的島上。
90年代,溫州人來到佛得角。在島上的第一家溫州商店,就起名叫百貨。便宜的溫州貨直接改變了島上的消費格局。由于島上貨品幾乎都要靠進口,歐洲人做的鞋子、衣服、玩具、襪子,已經過了最早勞動密集型的時期,成本很高,二道販子再加價,對當地人來說太貴了,一般家庭根本買不起。所以溫州商品一來,哪怕領最低工資的佛得角人也能消費得起,孩子不用光腳上學,每個家庭都能買到圣誕禮物。
為什么溫州人會選擇佛得角?想要探索這個大陸邊緣的華人社區,各位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走在華人僑民的邊緣:非洲城市百貨生意的興起》。
本地人的購買力被小商品激發,溫州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佛得角房東的租金也提高了,總之大家都非常高興。
小投資人帶動大投資。佛得角周圍的加納利群島、馬德拉群島,都是西班牙幫派、黑手黨家族的勢力范圍。
華人去做大投資很不安全。佛得角,也有坑蒙拐騙,但是基本就是中國2010年水平,社會整體穩定,有法治有教育,不亂來,很適合華人,屬于進入非洲的新手村。
但是你說是不是做啥都能成,也不一定。
2015,澳門勵駿老板周錦輝宣布投資1個億美元,在佛得角首都普拉亞附近的圣瑪麗亞島上建造一個大型娛樂公園,賭場、餐廳、夜總會、酒店和碼頭,一條龍服務。未來幾年再投入 3 億美元用于首都的主要基礎設施項目,包括發電廠、道路和辦公樓。整個項目占地16萬平方米,但合同出問題,現在還在中止狀態。
佛得角最頭疼的問題是水資源,平均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而且經常一干旱就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想要種東西,得“搶雨”。但雨季好不容易積攢的一點水,用不了多久就見底了。
農業?這不撞到東大的看家本領上了?
在聯合國南南合作的框架地下,中國農技專家啟程佛得角,引入滴灌系統。2024年圣地亞哥島蔬菜產量較2023年增長20%。
海島土地鹽堿化嚴重,中國專家手把手教怎么用秸稈和牲畜糞便堆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盡可能多地不浪費生物炭。
目前中國在佛得角一共建立14個農業示范基地,培訓農民4500人次。再制作成葡語教學節目,通過佛得角國家電視臺覆蓋3萬戶農民,增收10.5%。
警力、公務員不夠,還配上了電子政務。科技進步帶來的享受它是一點也沒落下。
當然,雖然我們說得感覺都很好,但是要知道,這也是分跟誰比,對于佛得角來說,它作為一個世界邊陲的小國,給這個世界提供的最大的意義,其實不是發展,而是正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