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上看,這幅作品,在字形大小的處理上,也是非常有心得體會的,忽大忽小,這種變化,更加突出了一直能夠跌宕起伏的狀態(tài)美,同時,也表現(xiàn)出一種非凡的氣勢,這種氣勢,相信,也一定能夠影響到你的,不是嗎?
通篇上看,這種錯落排布,這種字形上的突兀變化,也更加突出了一種視覺差,有一種很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同時細心的朋友,也一定注意到,這幅作品,在墨色表現(xiàn)上,同樣有著一種層次感,這種對比的效果,也是十分突出的,真是不一樣的存在。
而在筆者所認識的字跡中,其中“核”字寫的最后姿態(tài)之感,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呢?其中第一個橫筆,寫的比較小巧,同時,你會發(fā)現(xiàn),撇筆的書寫,起筆上,直接和第一個橫筆的起筆,連在一起,十分耐看,而且富有別具一格感。
不過,這次咱們換個角度,看看這背后的故事。
想象一下,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幅草書,或許會因為其行云流水般的筆觸而贊嘆不已,但當你細細品味這“一萬年”三個字時,是否會有一股力量從心底油然而生?這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是毛主席對國家和民族未來深深的期許與鞭策。
這不僅僅是對時間的感慨,更是對行動的呼喚。在中國核潛艇的誕生歷程中,這句話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在那個物質(zhì)條件匱乏、技術(shù)封鎖嚴重的年代,中國人沒有退縮,沒有依賴,僅憑著一股子不服輸?shù)膭蓬^,硬是在沒有用到外國一顆螺絲的情況下,自主研發(fā)出了核潛艇。這一偉大成就歷時16年方才鑄就,傾注了無數(shù)科研人員的心血與智慧,堪稱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輝煌里程碑。
當我們重新審視這幅草書作品時,仿佛可以聆聽到歷史的回聲,體會到那份穿越時空的鼓舞與力量。它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息:無論面臨多大的艱難險阻,只要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
而從這幅書法上看,不僅對聯(lián)內(nèi)容是高妙,而且字跡書寫,更是一種范本,堪稱“天花板”般的存在,相信,好書的你看到后,也會贊不絕口的,不是嗎?
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這幅作品,是難得一見的行書精品,眾所周知,于右任的書法,以草書最精,而這幅行書,卻將瀟灑的筆意,發(fā)揮到了極致境界,堪稱一絕!
從整體上看,這幅作品,既有一種端莊大氣之感,尤其是那種穩(wěn)重感,表現(xiàn)的十分完美,又有一種瀟灑的筆意,那種活脫的境界,也表現(xiàn)的十分到位,堪稱完美。
我們能夠看到在筆法上,有著靈活的變化,不僅有著方圓變化,而且是一種非常嫻熟的境界,自由自在,切換也是十分自由的,沒有任何的違和感,或者說沒有任何的刻意而為,都是自然的表現(xiàn),藏露變化,更加有高度,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中側(cè)互用,也是滿滿的境界感,中鋒立骨,側(cè)鋒取妍,同樣是一種自由的存在,不是嗎?
現(xiàn)在,我想邀請屏幕前的你,也來嘗試解讀這幅草書作品。你是否能一眼讀出那11個字背后的深意?
這幅作品,一上眼,畫面感,就立馬上來了,腦海中立刻會閃現(xiàn)出一種書寫的場景,任意馳騁,無拘無束,尤其是這種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絕對能夠讓你感到震撼,尤其是對于喜歡草書或狂草的朋友來說,這種畫面感體會的更加深刻。
同時,這幅作品,書寫上,毫無違和感,并且是一種完全無自我的狀態(tài),筆走龍蛇,氣象更新,行筆上,如游云,如蛟龍,變化多端,并且,那種勝似閑庭信步的狀態(tài)感,也是十分完美的,堪稱最高典范。
而在字跡的表現(xiàn)上,字的捺筆,就表現(xiàn)出一種很強硬的態(tài)度,十分硬朗,這樣的捺筆,對于筆者來說,是第一次見到,不知道,你是否見過這樣的捺筆效果呢?
字就是在表明一種態(tài)度,就是一種“否定”的原則,而這個字的兩個點筆,都比較大,并且,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是十分緊密的,位置上,是一種錯位形式的分布,更加突出了一種跌宕感,一種起伏之態(tài)。
尤其是這個字的最后一個點筆,不僅飽滿,而且力量感,也表現(xiàn)的比較足,而第二句話,給人一種很含蓄幽默的風(fēng)格,這字,也讓我們感到出乎意料,是典型的一語雙關(guān)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