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六月惠山,水蜜桃綴滿枝頭。一片特殊的桃林里,每棵樹上都掛著院士親手寫的寄語名牌。果農們精心采摘,將鮮甜的果實寄往天南海北的院士工作室。這份甜蜜的回饋,映照著江蘇無錫惠山經開區與38位中外院士的深厚情誼,也凝結成驅動這片土地發展的核心動能。
四年前,惠山經開區躋身“國家級”序列。當外界還在觀望這個“新生代”如何突圍時,它以一連串硬核數據作答:2024年高新技術產值突破584.2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4.03億元;累計建成省級以上研發機構88家,培育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7家、高新技術企業近435家;工業固廢利用率高達95%以上……在近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比拼中,惠山經開區多項創新類指標的表現令人矚目。
數據背后,惠山經開區正以“院士經濟”為筆,傾情著墨“產業生態”,銳意改革進取,形成以“一粒牙、一顆心、一束光”為主的創新產業集群,在長三角產業版圖上書寫特色發展新范式。
院士經濟
從“引鳳筑巢”到“孵鳳成林”
2012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丁漢帶領團隊來到惠山,播下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的種子。當時誰也未料及,這座扎根產業腹地的科研平臺,十年后竟孕育出“八駿奔騰”的創新奇觀——研究院孵化8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1家國家級“小巨人”、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整體估值超30億元。
“需求從產線中來,成果回產線上去。”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技術負責人如此總結校地合作精髓。企業提出技術瓶頸,科研團隊定向攻關;實驗室誕生的專利,政府專班對接車間試產。“科研-產業”雙向奔赴的閉環,讓丁漢團隊累計攻克百余項關鍵技術,技術服務與成果轉化效益突破5億元。
從引進第一位院士至今的17年間,惠山經開區已與38位中外院士深度合作,建成13家院士工作站。論地域面積,它并非廣闊;論行政能級,亦非中心城市核心區。但正是這樣一方“小天地”,卻憑借求賢若渴的誠意與精心培育的創新生態,實現了院士資源的超常規集聚。
院士團隊引領下,產業科技創新之苗正在這片傳統工業腹地上破土而出。歐洲科學院院士時玉舫表示:“在惠山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從無到有,發展至今,正是因為其十年如一日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他領銜的無錫華泰創新藥技術研究院于2018年成立,團隊自主研發的干細胞新藥“IHS002”已進入多中心臨床試驗,5條創新管線同步推進。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出生缺陷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分中心等平臺矩陣在此扎根;無錫市細胞藥物研發重點實驗室今年初獲批建設,為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再添核心引擎。在惠山經開區,從干細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全鏈條貫通,形成“院士+平臺+臨床”的生命科技創新生態。
不僅于此,院士團隊化作“最強大腦矩陣”,正深度參與區域產業升級。他們不僅是實驗室里的探路者,更是車間里的解題人:近三年簽署技術合同200余項,覆蓋三成本土企業。產業的沃土遇見院士的智慧,傳統制造重鎮被注入新質生產力。
栽桐引鳳,更需固巢養鳳。在無錫華泰創新藥研究院相關負責人眼中,政府的“主動上門”服務最令人動容:“建院至今,當地政府領導常到時玉舫院士辦公室對接需求,研究院已累計爭取項目資金近3000萬元。”讓科研人才心無旁騖,這便是最好的“宜居宜業”環境。
產業生態
垂直賽道上“跑出”千億百億集群
漫步惠山經開區,“一粒牙、一顆心、一束光”的產業符號清晰可見。這三個特色產業集群,是惠山經開區精心引育的產業之花。當前,總投資362.51億元的33個重點項目建設正加速推進,力爭到2026年形成新能源汽車千億級、口腔醫療和光電雙百億級產業集群。
“一粒牙”咬合萬億健康賽道。惠山經開區以精準定位與前瞻布局,構筑起口腔醫療產業高地——“長三角牙谷”。自2009年無錫(惠山)生命科技產業園奠基,園區便靶向發力口腔醫療器械細分賽道。歷經16載深耕,已匯聚時代天使、高峰醫療、埃蒙迪、海德曼等30余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覆蓋正畸、種植、修復、材料、器械及消毒滅菌的完整生態圈。
“長三角牙谷”的崛起,核心在于企業持續的創新突破與園區生態的協同賦能。龍頭企業時代天使落戶后,攻克隱形矯治技術壁壘,研發專用高分子材料,實現從困境到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二的躍升。園區深化產學研醫融合,強化與上海九院等機構合作,聯合職業院校定向培養專技人才,為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力活水。
“一顆心”躍動新能源脈搏。走進無錫星驅科技有限公司,這里生產的碳化硅電驅系統正為路特斯、極氪等高端車型提供“動力心臟”。從簽約到投產僅用352天,“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封頂、當年投產、當年開票”——“五個當”達成“惠山極速”。
作為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的重要板塊,惠山經開區以動力總成系統為核心,打造“澎湃動力心”產業地標。這里匯聚從整車制造到核心零部件的全體系產業鏈,上下游更集聚中信戴卡輕量化輪轂、長城空氣懸架、威孚力達尾氣凈化裝置、恒和尾氣處理系統、申聯專用車等80余家配套企業,形成“十五分鐘產業生態圈”。
“一束光”照亮智造未來。上能電氣逆變器產能位居全球前列,銳科激光萬瓦光纖設備完成技術突破,中科微精的飛秒激光實現航空葉片微孔加工創新發展……隨著宏光光電子產業基地落地,一條覆蓋“激光器-核心部件-智能裝備”的完整鏈條已然成型。光伏與光電雙輪驅動,正為200余家企業“智改數轉”提供強力支撐。
以招新星驅科技、松柏、時代天使等鏈主企業吸附上下游產業,構建“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躍升通道,圍繞口腔醫療、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光伏與激光產業構建生態——這種聚焦細分賽道的招商策略如何形成?
精準落子,方成產業棋局。惠山高科集團招商負責人深知項目招引非“撿菜入籃”,必以產業優勢為基,在資源投入、技術水平、潛力空間、市場前景間反復權衡,嚴控風險。“這不僅是對開發區的擔當,更是對合作方的責任。”言語中透露出招商背后的理性與遠見。
聚焦深耕,終見特色鋒芒。循此理念,“一粒牙、一顆心、一束光”破繭而出。在長三角一體化浪潮下,惠山經開區緊扣省市區部署要求,于垂直賽道精準錨定關鍵環節,發力“科技-產業-服務”全鏈條深度貫通。如今,三大特色產業矩陣崢嶸已顯。
改革突破
小政府的“掌舵術”與大平臺的“活水泉”
升格為國家級經開區,不僅是能級的躍遷,更對治理體系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破解功能區與傳統行政區融合發展的普遍難題?惠山經開區將90.68平方公里堰橋、長安兩個街道整合為協同功能區,管委會“瘦身強體”,專注政策制定與戰略規劃;街道剝離經濟職能,主攻民生服務;原屬政府的招商、運營等職能,則交由無錫惠山高科集團市場化運作。
“政府定方向不越位,企業抓執行不缺位。”無錫市惠山區委常委,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孟棟如此闡釋改革內核。管委會對惠高科設定“三重一大”決策紅線,同時賦予充分自主權。招商集團實行市場化薪酬,引入專業人才;科技金融中心以“母基金+子基金”撬動600億社會資本,培育科技企業。
“‘一粒牙、一顆心、一束光’創新集群的構筑,其實還有‘一桶金’的作用。”惠山科技金融中心負責人介紹。惠山經開區以敢為人先的銳氣,大膽探索“基金+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構建起層次分明、覆蓋廣泛的基金生態體系。一場以金融撬動產業升級的變革正澎湃涌動,一個橫縱相連、鏈接全球的資本招商網絡與創新磁場逐步成型。
以獨角獸企業云鯨智能為例,為助其進一步規模擴張,鞏固并提升行業地位,惠山科技金融中心旗下基金2024年底深度參與云鯨智能的融資布局且幫助其對接多家機構資源,助力其完成數億元融資,并成功推動云鯨手持清潔高端產品的研發及生產基地在惠山經開區落地。目前,云鯨已正式啟動Pre-IPO輪融資,開啟上市前最后沖刺,資本化進程全面提速。
改革力度,在于資本招商模式的突破性重構;改革深度,體現在“投資+輔導”雙輪驅動的全周期賦能上。從云鯨智能融資背書、產能落地并加速沖刺IPO,到芯百特技術攻關獲資本支撐、總部扎根,再到精準化解果下科技、泰信機械等本土企業的資金之渴并助其躍升為“專精特新”“小巨人”,金融“活水”精準灌溉,澆灌出一片生機勃勃的創新雨林。
四載春秋回眸,這是一個關于甜蜜果實的啟示。陽山的桃農將蜜桃寄給院士,這份跨越山海的牽掛,恰是惠山經開區創新發展的隱喻——以真心換真智,用生態育集群。
當傳統蘇南模式的“四千四萬”精神遇見院士經濟的創新基因,這片土地便生長出獨特的經開區進化樣本——既做沉默的實干者,勇闖改革深水區;更當會講的新生代,讓硬核產業實力化為可感可觸的發展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