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延長線開通,把重慶東站附近的居民區“串聯”進軌道生活圈。為了乘坐地鐵出行更便捷、少繞遠路,劉家坪地鐵站附近的龍湖康田麓宸小區居民,自發修建了一段土路。
居民們通過自發修建的土路回家。
7月1日,封面新聞記者現場打探時發現,居民們自發修建的土路長約60米,直接打通了小區和地鐵站之間的連接。
“裁彎取直”
居民自發修路
劉家坪地鐵站位于重慶南岸區長生橋附近,站臺修建在木耳場水庫上方。從地鐵站3號口出站,就可直達木耳水庫公園。
從地鐵站到小區,直線距離為200多米。
自發修路的龍湖康田麓辰小區居民,則居住在木耳水庫公園的另一側坡上,與劉家坪站的直線距離約200米。然而,居民們要往返地鐵站和小區,則得走一段彎彎曲曲、爬坡上坎的公園步道,步行大約1公里。
從劉家坪地鐵站遠眺龍湖康田麓宸小區。
看著“近在咫尺”的地鐵站,卻不能方便到達,小區的一些居民著了急。他們一商量,干脆自發組織起來,在木耳水庫公園里修了一條近道。
“這條路是上周末修好的,我們小區很多居民一起出的力,不到半天就整好了。”小區居民李女士告訴封面新聞,其實兩個多月前業主群里就有人提議“修路”,等6號線延長線開通后,多數居民意識到修路的必要性,于是就組織到了一起。
居民們自發修路,遠處白色建筑為地鐵站。圖源網絡
記者在現場看到,居民們“裁彎取直”修的這段近道還全是土路,約60米長、1米寬,上下端分別連接公園步道的一處大彎道起始點。
居民們修的土路近道。
由于木耳水庫公園內地勢有高差,土路坡度較陡,居民在修建時,還特意開鑿出來十幾步階梯。
居民出行走土路近道。
李女士說,相比走公園步道,通過這段土路下坡到地鐵站更快,“尤其是早上上班的年輕人,走這條路可以節約好幾分鐘。”
李女士的說法得到其他小區居民的印證。“公園的步道也可以通往地鐵站,但是要比走這段土路繞遠了300多米,走完要多花三四分鐘。”另一位小區居民鄭女士說。
根據居民的說法,記者分別從公園步道與土路的交匯點出發,實測了兩段路到達地鐵站的時間。記錄顯示,通過土路下坡到地鐵站,時間不到1分鐘,而走公園步道則需要3分鐘。
公園里的步道。
土路修好后,使用率極高。哪怕在雨天,路面打滑的情況下,附近居民還是愿意選擇“抄近路”。
居民江先生提出建議,希望政府職能部門關注并幫助改善通行條件,讓居民們出行更便捷安心。
南岸住建委:
已收到反映,正在推進處理
據了解,龍湖康田麓宸小區歸屬南岸區長生橋鎮創智路社區。該社區成立于2019年11月,轄區面積5.09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1個住宅小區,常住居民1.4萬余人。
創智路社區工作人員告訴封面新聞,附近小區居民自發修路的事他們目前已知曉。“居民向我們反映過多次,我們也向上級單位反映了這個情況。”工作人員說,截至目前,社區暫未得到“政府會修繕該段土路”的消息。
工作人員還表示,整個木耳水庫公園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建好了,步道修建也同步完成。“不過,一直未移交市政單位,所以至今還是當地城建局(住建委)管轄。”
公園里的道路,附近居民走階梯上下坡。
隨后,封面新聞致電南岸區住建委,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接到居民們反映的情況,相關業務科室正在積極推進處理。
“目前,我們也向南岸區政府做了進一步報告,對于當地的道路規劃情況也在同步進行核查。”南岸區住建委工作人員表示,待核查完成后,他們會聯合鎮、街以及相關單位就該段道路出具一個完整的處理方案。
“首先是安全性的考量,同時我們也會考慮到居民們出行便利度的訴求,綜合多方因素之下確定處理方案,給居民們一個滿意的交代。”工作人員表示。
來源:封面新聞 B4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