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毛主席為了治理水患,乘坐專列沿黃河流域視察。
當路過一個工地時,他突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此人正在工程人員的簇擁下,不斷地在大壩上指指點點。
毛主席隨即高喊:“畢營長,別來無恙啊?”
此人一抬頭,當看清叫自己的是毛主席后,立刻淚濕眼眶。
他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毛主席仍然記得他。
這個“畢營長”到底是什么人?毛主席又為何會與他產生交集呢?
這些,還要從1928年的第二次反“會剿”戰役說起。
第二次反“會剿”,嚴格說來,是一次以國民黨地方雜牌軍為主,針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的一次小規模的軍事行動。
當時,紅四軍在外作戰,敵人看到井岡山兵力不多,于是就想來一個乘虛而入。
在他們的這次行動中,湘軍充當了先頭部隊。
而一位名叫畢占云的營長,則是帶領自己的部隊,沖在湘軍的最前方。
畢占云,四川省廣安縣人。
他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但卻胸懷大志,敢想敢干。
有一次,他們家鄉鬧土匪,百姓生活沒有保障。
而當時的官府卻剿匪不力,完全無法給人民做主。
畢占云于是自己組織了幾個人,設下了計策,逮住了幾個土匪。
不過,想要做到“清剿”土匪,就不是幾個莊稼漢能干的了。
而斬草不除根的后果,就是畢占云等人遭到了土匪的威脅。
為了不給家里人招禍,畢占云遠遁他鄉尋找生路。這一年,他年僅十九歲。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最好找的工作就是去當兵。
畢占云很快投到了四川一個小軍閥的門下,混了一口飯吃。
但是,四川的軍閥形勢異常混亂,一個省之內,竟然有幾十個“大帥”同時存在。
畢占云感覺,這幫人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于是便脫離了隊伍,到湖南去投湘軍。
此時的湘軍也算不得大軍閥,但畢竟比川軍要好。
畢占云安下心來好好干,逐漸打出了名堂。在1928年,他已經升至營長了。
在湘軍之中,畢占云第一次聽說了紅軍。
不過,在國民黨的宣傳機器下,紅軍被刻意妖魔化了,簡直和土匪差不多。
畢占云就是被土匪趕出家來的,所以對紅軍有著很深的誤解。
于是,在湘軍加入“會剿”時,畢占云自覺自愿地沖在了前方。
然而,由于本次“會剿”并無嚴密的組織,各個軍閥之間相互觀望,都害怕自己的實力被削弱,所以大部分軍隊都是出工不出力。
當湘軍進攻井岡山的入口——黃洋界的時候,紅軍只不過用迫擊炮打了三發炮彈,就讓其主力肝膽俱裂,連夜撤了回去。
而原本答應配合湘軍的贛軍,也被嚇得止步不前。
雙方僵持了幾日后,紅四軍主力回師,完成了反擊敵人的準備。
又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混戰,第二次反“會剿”戰役以紅軍的勝利而告終。
在此期間,畢占云多次和紅軍交手,部隊損失了不少人。
這讓他感覺,紅軍和土匪完全是兩碼事。
一段時間后,他帶隊執行偵察任務,結果發現井岡山附近的百姓對紅軍贊不絕口,說紅軍是自己的大救星。
畢占云更加糊涂了,難道是耳聽為虛,自己被國民黨的宣傳給騙了?
又經過了一番深入地調查,他發現確實如此。
同一時刻,畢占云又看到了各路軍閥一盤散沙、相互掣肘的現實。
兩相比較之下,他決定把自己的未來交給紅軍。
在反“會剿”戰役結束前,畢占云正式率部起義!
這不僅僅是為紅軍又增添了一支生力軍,還開創了國民黨軍官,率領整建制部隊起義的先河。
畢占云的選擇,讓當時的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畢竟在那個時候,紅軍仍然是一支弱小的武裝。
不管人數還是武器裝備,不要說比蔣介石的中央軍,就是比起軍閥來也差了不少。
畢占云此舉,不是將自己置于了更危險的境地嗎?
然而畢占云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既然紅軍是這樣一支得民心的部隊,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加入紅軍之后,畢占云以及他帶去了126個人,被編為了特務營,由他繼續擔任營長。
從中足可以看見,黨中央、毛主席對他的信任。
而畢占云投桃報李,憑借其卓越的功勛,一路上升到了師長的位置。
在此期間,他多次得到了毛主席的贊賞,兩人關系十分融洽。
不過,在第五次反“圍剿”戰役中,紅軍由于實力方面的懸殊,被迫踏上長征之路。
畢占云在此時臨危受命,擔任了紅八軍團的參謀長。
有一次,毛主席所在的中央縱隊被敵人堵截,畢占云率領少數部隊,奮不顧身地前去營救。
憑著一股不要命的勁頭兒,他終于救出了毛主席。
到達陜北之后,畢占云又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慘烈的西征。
他在西渡黃河之后,被提升為紅五軍的參謀長。
然而,由于西征軍孤軍奮戰,補給斷絕,很快就在兇悍的馬家軍面前吃了敗仗。
畢占云的部隊被打散了,但他仍然憑著頑強的毅力,孤身踏上了回陜北的路。
一路上他沿途乞討,饑一頓飽一頓,挨過了無數的苦,終于回到了延安。
這次西征,給畢占云的身體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接下來,他便很少直接參加戰斗指揮了。
抗戰時期,他來到太岳軍區,主要做統戰工作。
直到1941年,他才重新回到了參謀長的位置上。
不過,他這個參謀長,更多的工作是協調物資和部隊訓練方面的。
而這,也成為他之后工作的主基調。
在解放戰爭時期,畢占云仍然是擔任后勤單位的主管干部,為前方部隊提供物資。
1949年3月,中原地區已經徹底被我軍掌握,黨中央隨即決定成立河南軍區。
河南軍區主要負責前后方的物資轉運,所以經驗豐富的畢占云,被任命為了軍區副司令員。
畢占云雖然名為軍區副司令員,但實際上管的事情很多。
尤其是河南的水患,更是他關注的重點。
自從花園口決堤之后,河南、安徽等省份的數十個縣飽受水災蹂躪。
黃河改道,很多堤壩年久失修,不堪大用。
為了不造成過于重大的災害,畢占云責成當地的工程人員,一旦發現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趕緊找軍區求助。
1952年的一天,黃河的一處堤壩,被老鼠咬穿了一個窟窿,造成了管涌。
當地水利部門沒有足夠的力量解決,于是就來找畢占云幫忙。
畢占云立刻下達命令,組織工兵部隊前去搶險。而他自己,也親自來到了工程現場指揮。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當時毛主席正在沿著黃河流域視察,結果便在這處堤壩上,見到了久未謀面的畢占云。
他的一聲“畢營長”,讓畢占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井岡山時代,不由得激動異常。
不過,現場的情況并沒有給他寒暄的時間,畢占云抹了一下激動地淚水,然后就開始匯報加固堤壩的情況。
毛主席邊聽邊點頭,有時候還會提出幾個問題,而畢占云都會一一解答。
很快,毛主席就該前往下一個視察地點了,雙方依依惜別。
離開時,毛主席的眼中充滿了笑意。看得出來,他對這個首倡起義的將領,是非常放心的。
這次見面雖然不過匆匆的幾分鐘,但在畢占云的心中卻激起了一片浪花。
他沒想到,雖然已經很久不見,毛主席仍然一眼就認出了自己。
這種深厚的革命友誼,怎能不讓他感動。同時畢占云也慶幸,當年自己的那一步是走對了。
1955年,畢占云將軍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他所作出的歷史貢獻,得到了國家、毛主席和全國人民的認可。
參考資料:
1、《毛澤東選集》中提及的開國中將畢占云《黨史博采(上)》 2018年第4期
2、靠乞討走完長征路的畢占云《四川黨史》2003年第6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