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7月,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采訪時說:“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其中,讓他刻骨銘心、鐘愛一生的一本就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
毛澤東曾讀過其他人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片段,但看到陳望道翻譯的完整版本后,印象十分深刻。全書以意譯為主,語言通俗易懂。毛澤東還將翻譯稿送給魯迅珍藏。
1920年,由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正式出版。隨著長沙、廣州、武漢、濟南、北京各地共產主義活動展開,黨組織的建設迅速發展,《共產黨宣言》像火種一樣傳播開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
陳光磊
復旦大學教授
陳望道學生
魯迅看了這個書以后,就說很多人都在講“過激主義”來了,但這個“過激主義”到底是什么東西都弄不清楚。陳望道把這個翻譯過來,可以使大家了解“過激主義”到底是什么東西。這個是非常有用的。
就在《共產黨宣言》被陸續寄往各地之時,陳望道投入到了更緊張的工作之中。1920年9月,陳獨秀決定把《新青年》改組為黨的機關刊物,由陳望道協助編輯。
一面是向全國各地播撒下了《共產黨宣言》這一馬克思主義火種,一面則是在上海用《新青年》樹起馬克思主義大旗,陳望道與其他同志一道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迅速蓬勃發展。
1920年11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制定了一份名為《中國共產黨宣言》的文件,第一次明確使用“中國共產黨”的名稱。
1921年,上海市民度過了一個與往年不一樣的春節,許多人在大年初一收到了一張特殊的賀年卡片。這張卡片令工人們驚喜,讓軍閥驚恐。
賀卡上印著一首《太平歌》:“天下要太平,勞工須團結。萬惡財主銅錢多,都是勞工汗和血。誰也曉得,為富不仁是盜賊。誰也曉得,推翻財主天下悅。誰也曉得,不做工的不該吃。有工大家做,有飯大家吃,這才是共產社會太平國。”
陳光磊
復旦大學教授
陳望道學生
《太平歌》是陳望道先生主編的,實際上就是說要推翻剝削階級,要翻身做主。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鄭重地向世界宣示:“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承認蘇維埃管理制度,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等。
徐云根
中共一大紀念館 原副館長
實際都是從《共產黨宣言》那邊來的,所以說這個跟“一大”最后通過的黨綱的內容完全是一脈相承的,確立了我們黨的信仰和宗旨,就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這一目標。
這時的上海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策源地。1922年,上海一位銀行職員把《共產黨宣言》帶回了老家濟南,迅速發展了一批共產主義者。
幾年后,同村的女青年劉雨輝得到了這本《共產黨宣言》,把它帶回了老家劉集村。劉雨輝成為了當地最早的女共產黨員。劉集村后來秘密成立了黨支部,成為當地革命的中心,被稱為“小莫斯科”。這是中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也是《共產黨宣言》對中國命運影響的一個縮影。
在湖南,毛澤東以獨到的眼光把馬克思主義火種播撒在湖南各地農村,成立了大量農會。北伐軍攻占湖南之后,湖南各地農協會員已達400萬。在很大程度上,《共產黨宣言》成為無數農民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啟蒙讀物。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百余年來,黨的革命事業薪火相傳,“真理的味道”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陳望道作為《共產黨宣言》的中文全譯本首譯者,其開創性貢獻意義非凡、彪炳史冊!
來源:CCTV國家記憶微信公眾號
編輯:孫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