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9月3日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僅剩約2個月,國際社會的目光正聚焦北京——日本高調派人探聽中方是否邀請特朗普,自媒體熱炒“中美俄元首聚首”,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近期頻頻對華示好,甚至被曝計劃在9月3日訪華。這場閱兵背后的外交博弈,遠比表面看起來更復雜。
日本“探口風”暴露戰略焦慮
日本共同社記者在6月30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直接提問,試圖確認中方是否邀請特朗普參加9·3閱兵。這一舉動并非偶然——日本近年在美國亞太戰略中扮演著“關鍵棋子”角色,但其處境愈發微妙。一方面,日本需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包括在臺海、南海問題上跟隨美國的立場;另一方面,中美若緩和關系,日本的戰略價值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被美國“拋棄”。
特朗普(資料圖)
日本共同社的報道暴露了其深層擔憂:若特朗普9月3日訪華,意味著中美關系可能出現突破,日本需重新評估對美和對華政策。更緊迫的是,中俄元首若同時出席閱兵,日本將面臨更大外交壓力——中俄聯手本就是日本的安全威脅,而中美緩和可能進一步孤立日本。
自媒體炒作背后:民間期待與官方審慎
金燦榮等自媒體人公開建議邀請特朗普觀禮,并設想其“30多位頂級企業CEO”的龐大訪問團。這一話題迅速在境外媒體發酵,甚至衍生出“中美俄三國元首聚首”的猜測。然而,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6月30日的回應明確表示:“上周國新辦已介紹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外國領導人的情況和安排,你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p>
特朗普(資料圖)
這一回應傳遞了兩層信號:其一,中方確有邀請外國領導人的計劃,但特朗普是否在列尚未確定;其二,官方避免過早表態,既保留外交靈活性,也防止被美方“借題發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炒作由自媒體主導,與以往美國官方率先釋放消息的模式截然不同,反映出中國民間對中美關系改善的期待,但官方仍保持審慎態度。
特朗普的“算盤”:訪華背后的政治動機
特朗普近期頻頻對華釋放善意,包括稱“中美相處很好”、淡化中方“侵略性”炒作等。這一轉變被解讀為“為訪華鋪路”,但其真實動機可能更復雜:
政治遺產與選舉考量:特朗普任內對華發動貿易戰,但未能顯著減少美國貿易逆差(2024年美對華貿易逆差仍超3000億美元)。若能在卸任前以“和平使者”身份訪華,或為其政治生涯增添“外交遺產”。
中美關系的“回暖窗口”:中美瑞士談判、倫敦談判近期取得進展,雙方均意識到對抗無贏家。特朗普若訪華,可能延續這一緩和趨勢,為其執政后期積累籌碼。
個人“好面子”的風格:特朗普一貫追求“歷史性時刻”,若能在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中與中俄元首同框,將強化其“大國領袖”形象。
特朗普(資料圖)
外交部回應的潛臺詞:可能性與不確定性并存
毛寧的回應雖簡短,但暗含關鍵信息:中方未明確否定邀請特朗普,因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的國際性,且特朗普若出席確有象征意義。但官方未確認,是因特朗普尚未正式表達意愿,且中美仍有分歧。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方強調“聽其言觀其行”——即便特朗普出席,中美關系也難回到奧巴馬時期的“G2”模式。當前中國更注重平等合作,而非單方面讓步。
結語:閱兵背后的國際格局變遷
無論特朗普是否出席9·3閱兵,事件本身已傳遞明確信號:中國的國際地位已不可忽視,任何重大外交活動都需考慮其角色;中美關系的復雜性將持續,合作與競爭并存;歷史的紐帶仍是兩國關系的重要基礎。9·3閱兵倒計時之際,這場外交博弈的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