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宇航員,需要經(jīng)歷多少磨難?
聶海勝,曾數(shù)次參與航天任務(wù),為我國航天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英雄宇航員”。
可這份榮耀的背后,卻是道不盡的艱辛與磨難。
特別是在他初次執(zhí)行航天任務(wù)前,他的妻子卻對他說:你要是敢去,咱倆就離婚!
他的妻子,為何會說出這番話?
聶海勝的榮耀背后,生活之中,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
聶海勝的童年,是在道不完的艱苦中度過的。那個年代,農(nóng)民家中大都艱苦,聶家的條件,更是艱苦中的艱苦。
飲食方面,他們家中缺少糧食,蒸一點紅薯、蘿卜、咸菜,就是一頓飯;
生活方面,他只能穿哥哥姐姐剩下的舊衣,到了冬天,還常常拾不到柴,取暖都成問題。
但聶海勝的母親,并沒有因為貧困,便早早地讓孩子輟學(xué)干活,仍然全力支持聶海勝讀書。
而小時候的聶海勝,也十分“爭氣”。據(jù)他小學(xué)、初中的老師講,聶海勝是那種會在課間讀書的孩子,他的成績也幾乎是科科滿分。
中考結(jié)束后,聶海勝以十分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當?shù)刈詈玫母咧小獥楆栆恢小?/p>
到了高中以后,他絲毫沒有松懈,仍然是十分刻苦地學(xué)習(xí),下了晚自習(xí)后,同學(xué)們都回到宿舍休息,他還在教室里點煤油燈看書。
值班的老師見到他,才會將他驅(qū)趕出教室。
1983年,學(xué)校里張貼了空軍飛行員的招募通知,這讓聶海勝十分心動,于是他報了名。
幾天后,聶海勝收到了長春空軍飛行學(xué)院的錄取通知書。
從此,聶海勝脫下校服,穿上了軍裝,開啟了自己的航天生涯。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命運的紅線,已經(jīng)在他的身上悄悄地打上了結(jié)。
聶海勝所在的部隊,附近還有軍隊所屬醫(yī)院。在一次例行體檢時,聶海勝看到了一位十分美麗、溫柔的女護士,便不經(jīng)思索地問了對方的名字。
“我叫聶捷琳,你呢?”
“我也姓聶,叫聶海勝。”
這便是聶海勝與聶捷琳的初次相識,兩人互相熟悉后,很快便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再后來,兩人確認了戀愛關(guān)系,并在1992年年初結(jié)了婚。
同年,他們的女兒出生了,由于兩人都在空軍及所屬部隊工作,他們決定給女兒取名“聶天翔”。這個名字,承載的是兩人共同的情懷,與希望。
初為人父的那段時間,是聶海勝人生中最幸福的歲月。彼時的兩人,還對未來發(fā)生的一切事情全無所知。
1996年,小天翔已經(jīng)四歲,本應(yīng)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的聶海勝,心中卻再次燃起了一團火焰。
那一年,中國招募首批航天員的消息傳到了聶海勝的耳朵里,點燃了他心中的航天夢。沖破云層,征服太空!這對一個飛行員來說,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
于是,聶海勝趕緊報名參加了選拔。最終,他如愿以償?shù)厝脒x了中國首批航天員,這對于一個飛行員而言,是莫大的榮耀。
只是這件事,聶海勝偷偷瞞了下來,并沒有告訴聶捷琳。之后,相關(guān)部門來到了聶海勝家中,找到聶捷琳核實情況。
待人走后,只見原本還笑意盈盈的聶捷琳,臉色卻突然一沉,冷了下來,對聶海勝說道:
“你要是敢去的話,我一定會離婚!”
聶海勝沒想到妻子會是這種反應(yīng),便一言不發(fā),呆立當場。眼見他不回應(yīng),聶捷琳接著說道:
“你還記得86年,美國的‘挑戰(zhàn)者號’事故嗎?一個人都沒活著,全都死了!”
“我好歹也在空軍醫(yī)院待過,平時在地球飛有多危險我最清楚。你要是上了外太空,我怕我連你最后一面都見不到!”
“還有女兒呢,你要是出了事,讓她怎么辦?我不想她這么小小的年紀,就沒了爸爸……”
一句句話,像刀刃一般,直直地刺在聶海勝的心坎上。他理解妻子的擔(dān)憂,但也的確不想放棄自己飛向外太空的夢想。
但聶海勝也知道,妻子的擔(dān)憂、反對,都是因為對他的深深的愛。為了安撫妻子,他制定了詳細的“戰(zhàn)略安排”,開始積極地做妻子的思想工作。
比如,他會在休息時間主動承擔(dān)起家務(wù),洗衣做飯、打掃房間,事事親力親為。
對妻子也倍加體貼,時常關(guān)心她的工作和生活,讓她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愛意。
不僅如此,聶海勝還拉了女兒做“盟友”,讓年幼女兒幫著一起哄母親。
女兒乖巧懂事,經(jīng)常對媽媽講:“爸爸是為了實現(xiàn)夢想,也是為了國家,我們應(yīng)該支持他。”
俗話說,“沒有捂不化的人心”,在聶海勝的努力下,聶捷琳的態(tài)度也終于漸漸軟化。她開始重新審視丈夫的夢想。
在一番思想斗爭后,聶捷琳也意識到這不僅是聶海勝個人的追求,更是國家航天事業(yè)的需要。
最終,她同意丈夫參與航天任務(wù),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也是一個充滿愛的決定。
聶海勝欣喜若狂,立即帶著全家來到了北京。
初到陌生環(huán)境,聶捷琳需要面對工作、照顧老人孩子等重重壓力,丈夫又因訓(xùn)練公務(wù)纏身無法回家,這對她而言異常艱難。
但一開始反對丈夫參與航天任務(wù)的聶捷琳,此刻卻并沒有抱怨,而是默默地承擔(dān)起了家庭的責(zé)任,也成為了丈夫最堅強的后盾。
她知道丈夫的工作有多繁忙,為了不讓他擔(dān)心,聶捷琳將家中的大事小情全部包攬。即便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她也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
平時,她會帶著老人去醫(yī)院定期體檢,悉心照顧他們的身體;會在繁忙之余抽空輔導(dǎo)女兒學(xué)習(xí),陪伴她健康成長。
聶捷琳所有的付出,都是是為了讓丈夫能夠無后顧之憂,好為國家航天事業(yè)貢獻力量。
她那默不作聲的行動,卻是對自己的丈夫、對中國航天事業(yè)最好的“聲援”。
“3,2,1,點火!”
2005年10月12日,隨著倒計時的結(jié)束,“神州六號”騰空而起。眼看著丈夫乘著火箭飛向了外太空,聶捷琳的心,也好似飛向了那九天之外。
聶海勝執(zhí)行飛行任務(wù)時,聶捷琳也有一件偷偷瞞著他的事:聶海勝的母親,當時已經(jīng)病重,但為了不打擾他執(zhí)行任務(wù),聶捷琳將這個秘密藏在了心中。
直到聶海勝安然返回,聶捷琳才泣不成聲地將這個“秘密”告訴了他。
知曉此事后,聶海勝急匆匆地趕回了家中,看著病床上的母親,他的心中愧疚不已。
可他來不及在床前盡孝,幾天后,便又返回了部隊,繼續(xù)由聶捷琳照料。
他的女兒聶天翔,也因為父親工作的特殊性,而承受了許多傷害。在學(xué)校里,同學(xué)們沒見到過她爸爸,便經(jīng)常嘲笑她是個“孤兒”、“沒爹養(yǎng)的”。
這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多么大的心理傷害。但為了國家的航天事業(yè),聶海勝不得不犧牲陪伴女兒的時間,直到女兒高中畢業(yè),他都未曾參加過一次家長會。
為了讓聶海勝能夠安心執(zhí)行任務(wù),聶捷琳獨自一人,便扛起了全部的雞毛蒜皮。
她告訴女兒:“你不僅不是沒有爸爸的孩子,你的爸爸,還是一位大英雄!”
之后,聶海勝又參加了“神舟十號”、“神州十二號”的航天任務(wù),并且都圓滿完成。
即便放棄了與家人相伴,聶海勝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國家的忠誠,詮釋了對航天事業(yè)的熱愛。
而在他背后,聶捷琳的默默支持,也詮釋了何為愛情,何為“靈魂伴侶”。
參考資料:
1、航天英雄的妻子——《中國人才》2008年第21期70-74,共5頁
2、航天英雄聶海勝:三探蒼穹,家有賢妻放心飛翔——《健康生活》2021年第10期53-56,共4頁
3、讓你輕松我就幸福——神十指令長聶海勝妻子聶捷琳專訪——《航天員》2013年第4期36-37,共2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