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謝茂 鄧波
貴州榕江,一個以村超足球賽聞名全國的西南小城。突如其來的暴雨,導致縣城兩度遭遇洪水,球迷熟知的村超球場也被淹沒兩次。
黃褐色的污泥蓋住了綠茵,但濁黃色的洪水無法沖垮榕江人民自由馳騁的精神堤壩。一把鐵鍬,一份盒飯,都是眾志成城抗洪救災的縮影。盒飯的大米可能來自浙江企業捐贈,蔬菜或許是湖北小伙驅車千里送到,肉可能是本地飯店貢獻,調料可能來自榕江村民精心調制,炒菜師傅可能來自四川、陜西或是本地,包裝的可能是榕江足球隊的啦啦隊員。一份份飽含全國人民關懷的盒飯,被送至名稱、服裝各異的救援人員手中。
盒飯帶來熱量,支持鼓舞精神,榕江正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涅槃重生。
忠誠鎮合約食堂的橫幅
鎮黨委書記近10天沒回家
6月24日,榕江縣城遭到特大洪水后,忠誠鎮開始忙碌了起來。
“請帶上菜刀,來村委會,幫忙干活,要給救援隊送1000份盒飯。” 忠誠鎮王嶺村村民拿著擴音喇叭沿路喊道。喇叭聲回蕩,村民們提著菜刀,系著圍裙,背上蔬菜,向著同一個方向聚集。
忠誠鎮黨委書記楊勝濤介紹,第一波洪峰到來時,忠誠鎮并未受到嚴重影響,但縣城情況嚴重。為保障一線救援人員的三餐供應,25日凌晨1點,該鎮干部和群眾便到了提前聯系的蔬菜基地摘菜,一大早又外出買肉。但由于當時情況緊急,肉無從購買,蔬菜也不足。
楊勝濤說,得知情況后,各村開始支援,這家送來三五斤黃瓜,那家送來十幾捆白菜……由于菜品種太多,大廚從早上炒到晚上,最終送給救援隊的盒飯也是五花八門。
“一座城,一群人,一條心。”這是掛在榕江縣忠誠鎮合約食堂的橫幅,也是近幾日來榕江最真實的寫照。
“我們捐贈物資的車馬上就到,請問該找誰對接?”7月1日下午,忠誠鎮合約食堂,一位背著雙肩包提著電腦的商務人士找到一身球服的楊勝濤。隨即,楊勝濤用對講機呼叫了登記人員。
這位商務人士名叫吳有強,來自貴州一家企業,他本來正在銅仁出差,接到公司電話,需要他前往榕江對接交付一批捐贈物資。他下午2時許才抵達榕江,就已購買好當日晚離開榕江的火車票,他此行前來只為將約3噸愛心水果交接到位。
下午4時許,吳有強帶來的卡車開到忠誠鎮合約食堂,正在樹蔭下短暫休息的志愿者起身開始卸貨。這些志愿者已在此服務多日,他們中有裝修工人,有店老板,有自由職業者,有村支書,如今都是同一個身份——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的志愿者,不管是裝貨卸貨還是開車甚至炒菜,都能幫上忙。
忙碌的忠誠鎮合約食堂
前方通宵清淤,后方就通宵保障后勤供應。楊勝濤說,他之所以會一直穿著球服,是因為他自6月23日以來就沒回過家,工作時的服裝被雨淋濕透了,兩身球服是他目前僅有的衣服。
合約食堂的桌子上擺放著清咽片等藥物,這是忠誠鎮副鎮長林宇宇的。自榕江遭遇洪水以來,他一直負責后勤的調配等工作,連續多日從凌晨3時工作到晚12時,高強度工作導致其嗓子已無法發聲。
忠誠鎮副鎮長林宇宇的藥物
隨著時間推移,各地的救援物資陸續送到,前來支援的志愿者也越來越多,可以排班輪流服務,已經連軸轉了多日的干部群眾也終于可以短暫輪休。
對已服務多日的志愿者來說,短暫的休息彌足珍貴,卻又讓他們難以安心入眠。64歲的石家芝一直在負責打包分裝工作,連日工作已讓其疲憊不堪,6月29日輪到她休息,但她回家卻又始終覺得坐立難安,跑到后勤點看到有足夠的人在忙碌,她才安心回家。
滿滿當當的盒飯幾口就吃完了
每天中午、下午,在榕江縣城街道上總能看到救援人員席地而坐就餐,如果有尚未拆封的整箱礦泉水,那就是最好的餐桌。
“我們裝的飯都是盡量壓緊,裝得滿滿當當,但救援的人幾口就已經吃完了。”26歲的志愿者車隊司機朱允政回憶第一次給救援人員送飯時的場景,深深為救援人員的辛苦付出而感動。
朱允政在榕江經營一家木材廠,自洪水之后,他看到朋友圈有征集志愿車隊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報了名。運輸物資、運送盒飯、運送救援隊員,他總是一直在路上。他那輛紅色轎車的車尾,已經被黃泥覆蓋到快看不出紅色。
正在裝盒飯的私家車
7月1日上午,記者隨朱允政一同送飯,他驅車抵達忠誠鎮王嶺村時,志愿者們已早早備好盒飯。后備箱、后座都塞滿飯盒,車內飄著飯菜的香味。僅20分鐘,他便已將300份盒飯送到榕江縣公安局。
一路上,朱允政每遇顛簸,都會回頭看看飯盒是否完好。沿途,他對榕江的每一處風景都如數家珍。榕江遍布參天的古榕樹,他自小便是在這些榕樹下長大,這次的洪水,是他記憶中從未有過的災難,他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讓榕江能早日恢復生機。
在送貨一天后,朱允政和其他志愿者回到合約食堂吃飯時,都是猛扒米飯。
朱允政和志愿者薛先生等人的車隊,仍奔馳在榕江的大街小巷,將來自全國的溫暖和愛心送到每一位一線救援人員和受災群眾手中。7月1日晚,薛先生的愛車在連續奮戰多日后,遭遇爆胎。爆胎對志愿車隊來說,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碾到釘子、石頭、坑洼這樣的小小挫折,不會影響他們的信心。
盒飯全部送走后,炒菜的大廚們也能得到短暫休息。來自陜西榆林大廚的邊艷廳說,他最多一天炒了10鍋,累得胳膊酸痛,擦汗的毛巾能擰出水,但他深刻感受到榕江人民的熱情,晚上11點他想去超市買泡面填飽肚子,結果老板直接邀請他一同就餐,作為回報他買了西瓜送給老板。邊艷廳說,他希望能在救援不那么緊張后,給救援人員做一鍋陜北特色美食,回報這份熱情。
炒菜的大廚們
墻上的愛心捐贈公示名單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在榕江縣城的街道上,隨時可以看到滿載物資的貨車,車牌歸屬地各不相同,條幅上標注的捐贈者名字各異,但都只有一個相同的信念——風雨同舟,共克時艱。
忠誠鎮后勤點外的墻上,張貼著愛心捐贈的公示名單,長達數米。從20元,到幾千元;從3斤米,到5噸蔬菜;從干辣椒5斤,到西瓜1060斤……捐贈者從政府機構到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每一份捐贈都飽含著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
捐贈公示墻
忠誠鎮樂鄉村書記龍躍波在當志愿者之余,還為湖北大學一位老師轉交了愛心捐款。龍躍波說,2023年湖北大學幾位老師帶著學生到樂鄉村參加社會實踐,雖然只短短相處了20多天,但雙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同學們還為樂鄉村設計了村logo,沿用至今。這位老師得知榕江遭遇洪水后,委托他幫忙轉交捐款,并要求匿名。
7月1日晚,湖北丹江口小伙譚成良采購了1300斤包菜送至忠誠鎮合約食堂,卸貨完畢后,由于榕江縣城住宿緊張,在龍躍波的幫助下,他們一行至樂鄉村的學校內住宿。
孩童在玩耍
王嶺村村委會的墻上,還張貼著村超比賽的賽程。同合約食堂相隔一條公路的忠誠鎮初級中學操場上,在“無足球,不榕江”的標語旁,幾名孩童正在歡樂地追逐足球。
楊勝濤說,他希望村超復賽后,忠誠鎮足球隊能和受災鄉鎮的隊伍踢一場友誼賽,雙方的情誼將在綠茵場上見證,同時他也想邀請所有關心支持榕江的愛心人士,看看涅槃重生的榕江。
航拍村超足球場
熱烈的陽光照耀之下,大部分街道已經顯露出曾經的舊貌,村超足球場也已完成清淤,只是見證了無數熱血與汗水的草坪,已經被泡損毀。球場一角,一顆足球安安靜靜地躺著,仿佛在等待歡呼聲的召喚。
村超足球場角落的足球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