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網上有個事兒挺揪心。S媽凌晨兩三點發朋友圈說困得糊涂了,醒來問朋友現在啥時候,對方一說才半小時就睡著,她直接崩潰喊救命。底下一堆人安慰,但看得出她真的撐不住了。這種母女分隔的情況,其實比想象里常見得多。
現在好多明星爸媽都這樣。有的經常在社交平臺發孩子動態,有的卻很少露面。就說周媽媽和林心如爸媽吧,人家倆家情況都不一樣。當媽的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忙工作,壓力肯定大。尤其是孩子成名后,有時候連正常見面都難。
其實不光是明星家庭,普通人家也有這事?,F在年輕人打工基本都往外跑,不少老人獨居,只能靠手機聯系。之前北京做過個調查,說很多老人晚上睡不著,就刷短視頻看孩子發的動態。前陣子《老友記》重播,好多老人追劇是因為劇里那種朋友成天泡一起的氛圍,讓他們想起年輕時候。
社交平臺這東西,說到底還是把雙刃劍。S媽的事發酵出來后,好多人都去評論區給她加油。但說實話,光點贊能有多大用呢?我有個鄰居阿姨,天天給女兒點贊,結果視頻電話里孩子總在忙,她反而更抑郁了。
最近倒是有新花樣出來。臺灣那邊試過VR技術,讓分隔兩地的人能虛擬一起吃飯。還有網上紀念館,有些老人孩子不在了,在那建個空間紀念。北京這邊剛發了個政策,說要給老年人多配點智能設備,還能語音視頻方便點。
你說現在科技發展得快吧,但好像也沒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有的老人玩不轉智能手機,就算有新工具也用不上。前幾天新聞里說的銀發心理健康計劃,重點好像就是教老人正確用網絡,別被信息轟炸得更焦慮。
這事讓我想起自己奶奶。去年她住院,天天催我發視頻。本來想讓她看我工作忙,可換個角度看,她就是想找個人說說話。現在網上賣那種智能陪護機器人,雖然聽著科幻,但要是真能聊聊天解悶,說不定對某些老人有幫助。
其實歸根結底,這事兒反映的是現在人怎么過生活。從前街坊鄰居天天碰面,現在大家隔著屏幕說話。別說明星家屬,普通家庭也常鬧出誤會。比如我媽總懷疑我熬夜,其實我就晚點睡覺而已。
最近網上還討論說,要不要把家庭團聚寫進法律。當然大多數人覺得不太現實,但至少說明問題存在。像S媽這樣公開喊累的,估計心里壓抑很久了。好多老人寧可憋著,也不愿跟孩子說難受。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但類似的煩惱還在繼續。網上倒是開始搞什么虛擬見面啦,適老化設備也多了,慢慢可能好點吧。反正大家都是普通人,能互相體諒點就挺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