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蒙古國新總理贊丹沙塔爾剛剛宣誓就職,國內連串貪腐案還沒來得及清理,蒙古政壇卻率先傳出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動作——他沒有整頓貪官、也沒有清理門戶,而是第一時間安排與中國舉行會談。
會談規格之高,參與部門之多,幾乎動用了蒙古國所有關鍵部委。這一舉動在蒙古國內外引發巨大震動。難道這位新總理打算對中俄“言聽計從”?還是另有隱情?
蒙古國新總理贊丹沙塔爾
6月初,一條原本在18年前就該動工的中蒙跨境鐵路終于在扎門烏德破土動工。這條鐵路,是蒙古通向世界的生命線,卻因為蒙古內部反復橫跳、政局動蕩多次擱淺。
在當天的開工儀式上,贊丹沙塔爾罕見地公開承認:“過去的對外政策方向出現了偏差,我們將堅定走互利共贏的道路。”這番話無疑是對他的前任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蒙古國一處煤礦
蒙古國的前總理奧云額爾登,曾高調推行所謂的“第三鄰國戰略”,意圖擺脫對中俄的依賴,轉而加強與美西方的合作。他推動與美國簽訂《開放天空協議》,支持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甚至試圖繞過中國,將稀土資源直接運往美國。
夢想很豐滿,現實卻極其骨感。協議簽了,資源卻出不去。因為所有通道都要經過中俄,結果飛機飛不了,稀土也運不走,連美方都不愿再搭理這個“空手套白狼”的盟友。
蒙古國新總理贊丹沙塔爾講話畫面
更嚴重的是,在奧云額爾登任期內,蒙古經濟持續下行,通脹居高不下,青年失業率飆升,民生問題雪上加霜。2022年爆發的煤炭走私案,650萬噸煤炭神秘失蹤,涉案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徹底點燃了民眾怒火。
最終,奧云額爾登被議會以不信任票彈劾下臺,他的“第三鄰國夢”,也隨之破滅。新總理贊丹沙塔爾的上任,被視為一次全方位的政策大逆轉。
新總理贊丹沙塔爾的上任,被視為一次全方位的政策大逆轉
他不是政壇新人,而是蒙古政界的“三朝元老”,曾任外交部長、政府辦公廳主任、國家大呼拉爾議長,對中國事務駕輕就熟,多次公開表示“蒙古必須抱緊中國的大腿”。
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開中蒙邊界聯委會第六次會議。這場會議規格之高前所未有,海關、水利、林業、外交、國防、鐵路等多個關鍵部門齊聚一堂,直奔邊境“老大難”問題而來。
會議的核心議題有三項:邊境生態、海關執法、物流升級。每一項,都是蒙古的命門。
蒙古國遭遇沙塵暴
蒙古地處內陸,四周被中國和俄羅斯包圍。全國90%以上的對外貿易,都依賴中蒙邊境口岸。尤其是煤炭、銅礦、稀土等礦產資源,要想賣出去,必須經由中國運輸通道。而偏偏,蒙古的交通基礎設施簡直可以用“災難”來形容。
鐵路還是蘇聯時期修的,公路滿是坑洼,運輸卡車動不動就拋錨,海關還在用紙質單據手工處理,效率低得令人發指。蒙古最繁忙的扎門烏德口岸,一輛車從排隊到放行,常常要等上48小時以上。
沙塵暴襲來時的畫面
中國這邊早已進入智慧口岸時代,5G、無人貨車、AI監管全面鋪開,形成了鮮明對比。
蒙古自己也很清楚問題出在哪。會上,蒙古方面主動提出引入中國智能通關和大數據監管技術。中方提供的電子關鎖系統、集裝箱智能檢測設備,能把查驗時間從兩小時壓縮到10分鐘,大大提升通關效率,嚴防走私。
蒙古方面透露,每年大約有15%的羊絨制品、煤炭資源通過走私渠道流入中國黑市,導致國家稅收流失,民眾收入減少。這一問題,已經嚴重損害國家利益。
除了物流,還有一個讓人頭疼的難題——沙塵暴。蒙古國70%的國土正面臨沙漠化威脅,每年春季的沙塵暴,幾乎都能吹到北京,甚至遠至海南島。
2020年,蒙古東方省草原大火幾乎燒到中國境內,最后還是中國緊急出動3000名消防員才撲滅。蒙古的環境問題,早已不是“國內事務”,而是實實在在影響到了中國的生態安全。
蒙古國前總理奧云額爾和美國前防長奧斯汀
這次會議上,中蒙達成共識,建立跨國防火機制、聯合種植生態防護林,并利用衛星遙感與5G通信手段,將火災響應時間從2小時壓縮至30分鐘。蒙古還啟動“十億棵樹計劃”,依靠中國技術,目前已種植780萬棵。
更令人振奮的是,中國還提出為蒙古打造“邊境智慧物流體系”,建設基于5G的智能運輸網絡,配套無人運輸車,實現貨物定位精度1米以內,運輸人力成本預計可下降60%。
蒙古方面毫不掩飾對中國技術的渴望。會議結束后,蒙古代表團多次在媒體上表達“希望全面引入中國經驗,盡快接軌現代化”的迫切需求。
有人說,贊丹沙塔爾是“放著貪官不查,先去找中國”。其實,他比誰都清楚,光靠打擊腐敗,解決不了吃飯問題;而經濟不恢復,反腐只會淪為空談。
蒙古GDP增速僅1.5%,外債高達300億美元,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老百姓最關心的,是能不能吃飽飯,而不是誰被查了貪。
蒙古國前總理奧云額爾
贊丹沙塔爾的務實,很快就顯現成效。中蒙鐵路項目重啟,口岸通關效率提升,沙塵治理項目加速推進,中方還主動邀請蒙古參與綠色能源合作。蒙古國內貨車排隊長度明顯縮短,運輸周轉時間逐步改善。
不過,蒙古國內并非鐵板一塊。親美派勢力依舊活躍,一些政客擔心“對中國依賴過深,會失去獨立性”。他們背后,不乏西方勢力的影子。
盡管如此,現實早已替未來做出了選擇。蒙古95%的石油、20%的電力依賴俄羅斯,礦產出口通道又掌握在中國手中,所謂的“第三鄰國戰略”,多半只是空中樓閣。
曾經幻想“繞開中俄”的奧云額爾登,已經黯然謝幕;而現在站在臺前的贊丹沙塔爾,顯然是更懂得權力與現實如何博弈的老手。
他知道,蒙古不是要“親中”,而是要“生存”。對一個內陸國家來說,遠親不如近鄰,不如踏踏實實做個中國的好伙伴。
圖為貨運列車
即便有爭議,有阻力,贊丹沙塔爾依然堅定不移地把第一把火燒向了中國——這不是“反常”,而是認清現實之后的清醒。
他用行動告訴世界:合作不是低頭,而是出路。贊丹沙塔爾上任后果斷轉向中國,既是對前任錯誤路線的修正,也是一場務實而精準的國家利益操作。在風沙與礦石之間,蒙古選擇了活下去。
信息來源:
[1]蒙古國新一屆聯合政府宣誓就職 央視新聞
[2]蒙古國議會任命贊丹沙塔爾為新總理 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