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到民調,李在明正在帶領韓國走出此前三年的混亂期。
當地時間7月3日,恰逢韓國新總統李在明執政滿月。當天上午,李在明舉行就任總統后的首次記者會,回應了韓國經濟走勢、特朗普關稅、中韓外交關系等熱點話題。
據央視新聞報道,3日,李在明在開場發言中表示,自己上任以來一直在全力恢復崩潰的民生。他表示,就任以來下達的第一個指示就是成立“緊急經濟檢查特別小組”,集思廣益拯救民生經濟,尋找解決方法。李在明同時指出,當前時期更需要國家財政發揮積極作用,因此政府編制了追加預算案,呼吁國會能夠迅速通過預算案,促進經濟復蘇、刺激民間消費。
一個月前,彼時作為共同民主黨候選人的李在明以49.42%(1728.75萬張)的得票率勝出,領先得票率第二的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約8個百分點。李在明正式成為韓國第21屆總統。執政一個月來,李在明一邊忙著組建內閣,一邊重新調整韓國的政治經濟議程。6月26日,李在明已在國會發表就任后首次施政演說,勾勒未來五年韓國的政經愿景。
上海市朝鮮半島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訴第一財經,無論在人事任命還是政策推進方面,李在明都在遵照自己此前承諾的“實用主義”來進一步落實,“尤其在外交領域,未來他的平衡與務實主義外交能走到哪一步,值得觀望”。
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于6月30日發布的一份民調結果顯示,李在明的施政好評率為59.7%。
穩步推進組閣“團結”競爭對手
據央視新聞報道,3日,李在明表示,將以堅固的韓美同盟、緊密的韓美日合作、盡快改善韓中與韓俄關系為基礎,展開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實用外交”,守護和平與國民生活。
詹德斌表示,在外交領域,李在明會把韓國的對外政策從此前極端的“一邊倒”狀態往回拉,回到一個相對平衡的位置,“這對中韓關系來說是一個比較有利的契機”。
近一個多月,據公開信息梳理,中韓在經貿、政治、人文等多領域交流密切。
7月1日,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同韓國外交部東北亞中亞局局長姜英信在韓國首爾舉行新一輪中韓外交部亞洲司長機制性磋商,就新形勢下中韓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問題全面深入交換了意見。
6月23~27日,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第十二輪談判在韓國首爾圓滿落幕。此次談判聚焦跨境服務貿易、投資準入、金融服務開放及負面清單管理等核心議題,雙方經過多輪磋商達成多項共識,為構建更高水平的雙邊經貿合作框架奠定重要基礎。
此前,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已預計在第三季度正式實行對中國團體游客免簽。
目前,李在明正加速新政府的人員任命進程。最新消息顯示,韓國國會已在3日下午通過對國務總理金民錫的任命。金民錫曾在清華大學留學,曾擔任共同民主黨最高委員會成員,被視為李在明的“左膀右臂”。
對于新政府,韓國學者金允俊告訴第一財經,李在明政府的第一輪政府部長人選已基本落定,“整體來講還是預料范圍之內的人選,體現了他加快推進政府首要工作的考量,尤其是結合目前韓國執政黨內‘親李在明’勢力獨大的格局”。
讓他印象比較深的是,通過保留此前尹錫悅政府的官員,比如任命大選時的競爭對手金文洙到內閣外委員會任職,也是在考慮“團結”基調的同時,避免可能給未來改革推進所帶來的變數。
上臺后,李在明還力排眾議,決定公開審理此前發動戒嚴而被彈劾的前總統尹錫悅。6月5日,也就是李在明上任的第二天,韓國國會以194票贊成、3票反對的碾壓式結果,強行通過了《內亂特檢法》《金建希特檢法》和《蔡上等兵特檢法》。
自6月28日特檢組首次對尹錫悅發出傳喚以來,尹錫悅已多次拒絕出庭。尹錫悅辯護人團2日表示,將按獨立檢察組的傳喚要求,5日上午前往首爾高等檢察廳接受內亂案相關調查。獨檢組已向尹錫悅方面通報,若尹錫悅再未按要求到案,將被視為拒絕調查,屆時將滿足提請法院簽發拘留令的條件。
詹德斌告訴第一財經,對比前總統文在寅初期的民調變化,這些年來韓國社會保守與進步勢力的分裂已經固化。“如果李在明后續能保持當前的積極勢頭,比如與保守陣營保持溝通等,可能部分保守人士會有所感化。”但他也強調,國務總理人選的任命,再加上三大特檢法的推進,會強化保守陣營的危機感,“李在明要緩和韓國朝野的對立,并非易事”。
力挽陷入危機的韓國經濟
李在明接手的韓國,經濟形勢并不樂觀。在此前的施政演說中,李在明花了較大篇幅談論韓國經濟。他表示,韓國經濟目前已陷入危機,投資、消費萎縮,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等國際局勢的變化帶來了更多不確定因素,去年底的緊急戒嚴更是給本就步履維艱的經濟帶來致命一擊。
韓國央行數據顯示,韓國2024年經濟增速為2%,不及此前預期。與此同時,韓國2025年第一季度GDP萎縮,同比下降0.1%。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收縮。韓國央行已將2025年全年GDP增速預期從之前的1.5%大幅下調至0.8%。
今年以來,韓國央行已進行四次降息,利率已下調至2.5%,為2022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為應對經濟困境,李在明主導制定了總額達30.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11億元)的補充預算案。他介紹,補充預算案包含發放全民消費券促進消費、加大投資、支援個體業者和弱勢群體、穩定財政四大方面。此外,大力投資人工智能、半導體等尖端產業,促進生物技術以及制造業的革新,扶持文化產業發展,都是李在明政府經濟發力的主要領域。
詹德斌認為,經濟政策方面,李在明延續了作為在野黨時期提出的相關政策,比如主張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等。“彼時他畢竟是在野黨領袖,如今成為總統后,他的第一要務就是貫徹自己的經濟政策。李在明當前推行的經濟政策,可謂是從共同民主黨黨首到總統候選人到總統的一脈相承。”詹德斌分析道。
也正是由于擴張性財政政策帶來的利好,韓國股市近一周來高歌猛進,不斷刷新歷史高點。6月24日,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時隔4年盤中沖破3100點關口。
3日,李在明還在記者會上談及了特朗普關稅的影響。據新華社報道,李在明表示,和美國的關稅談判“非常困難”,無法確定能否在7月8日前完成談判,“雙方都不是十分確定‘想要什么’”。李在明同時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在7月8日前與美國達成協議,并盡最大努力在談判中取得以韓國國家利益為中心、務實共贏的結果。
詹德斌告訴第一財經,如何應對特朗普關稅的影響對于李在明政府而言,挑戰很大。“李在明不斷要求美方給予更多談判時間,畢竟他于一個月前才接任總統,至今仍忙于內閣的組建。很多與特朗普政府進行關稅談判的,其實還是此前尹錫悅政府留下的人員,因此無法體現當前李在明政府真正的意圖。”他分析道,“所以,當前就看特朗普政府愿不愿意給予更多時間,否則,對于韓國而言是比較大的沖擊。”
當然詹德斌還強調,如李在明所言,韓國并不急于達成談判,更多的是觀望日本、歐盟與美國談判的情況,畢竟日歐對于韓國而言都是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對手。“尤其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領域,韓國政府希望借自身特殊情況向特朗普政府‘要時間’。”他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