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中央網信辦啟動為期2個月的“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如何更好地推動網絡 “黑嘴” 的整治工作,既需要監管部門的嚴厲打擊,更需要平臺企業主動作為,通過多方聯動,共同凈化網絡空間。《新聞1+1》一起關注:傷企“黑嘴”,如何閉嘴?
把“黑嘴”列為單獨整治議題
釋放出了什么信號?
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 王立梅:本次的專項行動是國家網信辦清朗專項行動之一。那么從中釋放的信號是我們的網絡應該是風清氣正的網絡,所以在網絡里的言論、行為要受到法律的規范。本次我們以優化營商網絡環境為清朗的主要目的,體現出來我們認為網絡環境實際上也是營商環境的一部分,相較于傳統的這個營商環境,網絡環境的整治將來也會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果“黑嘴”再換馬甲
有哪些后續治理辦法?
王立梅:對于謠言或者涉企不良信息整體的治理,目前我們國家是從源頭治理到后期打擊的連貫式模式。比如說涉企謠言在產生的時候,我們這次網信辦也提到了要壓實平臺責任。我們建議以技術模式,比如說建立網絡謠言的識別庫,在謠言上傳到網絡的第一時間就判斷出來這是謠言,并且給它打上存疑標識,為將來企業辟謠保留時間和空間。
另外,我們也鼓勵企業勇敢站出來辟謠。同時平臺上也都開辟了辟謠空間,并且網信辦以及相關監管部門也會把辟謠信息大量的發散出去,形成一種辟謠文化。
網絡“黑嘴”
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王立梅:對于這個涉企的不實信息或者網絡謠言,實際上我們國家的法律是很健全的。我們從民事的侵權,比如說某個企業家他如果受到了抹黑,他可以訴名譽侵權等民事訴訟。如果案例里有的涉事人員對企業進行了敲詐勒索,達到了一定數額的話,我們也可以對他進一步追究刑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