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們的注意力都放在“大美麗方案”的時候,特朗普在社媒上公布了與越南貿易談判的消息。大致內容是美越已經談成了,越南對美國產品完全敞開市場,不收關稅;美國則對越南進口商品按照產地征收兩檔關稅,原產地是越南的按照20%繳納,由越南轉運至美國的面臨40%的關稅。
由于美越兩邊的官方機構均沒發(fā)布正式文件,所以到底怎么收關稅還存在懸念,但有一點是能確定的,如果之后真按照特朗普說的搞,那么會對部分中國企業(yè)產生極大沖擊,完全實施的話可能會直接導致一些企業(yè)游走在破產邊緣。
大家可能無法理解為什么美越簽協(xié)議會對中國企業(yè)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來分析一下。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美國對越南的“轉運”商品征收40%關稅,很顯然這是針對中國的。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當總統(tǒng)的時候便對華發(fā)動了貿易戰(zhàn),為了規(guī)避高關稅,一些企業(yè)采用“曲線救國”策略,把東西運到越南等國家,只進行極其簡單的貼商標工序后便以當地制造商品的名義進入美國市場,為此還專門發(fā)明了一個新詞,叫“轉口貿易”。
對越南轉運商品征收40%的關稅,顯然是為中國外貿企業(yè)的“轉口貿易”量身打造的。
既然越南的轉運商品進入美國要繳納40%的關稅,那么索性直接從中國出口,反正日內瓦談判后美對華加征的關稅跌至10%了。這一觀點看似合理,實則是沒有搞清楚美對華商品到底收多少關稅,簡單梳理一下。
2018年之前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征收2%至3%的關稅。特朗普第一次當美國總統(tǒng)時發(fā)動首輪對華貿易戰(zhàn),經過兩國長期的談判 、拉扯,豁免了一部分商品,最終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提高到10%至20%之間。
至于為什么是一個區(qū)間,因為不同機構測算的平均稅率不同,有的說11%左右,也有的說15%,還有的算出來是19.4%。反正大家有一個基本區(qū)間的概念就行,這不是重點。
時間來到2024年第四季度,美國那邊是拜登做老大,與特朗普不同,拜登政府的關稅政策更有針對性,主要以咱們的高端制造業(yè)商品為準,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光伏等商品加征額外關稅,使得平均稅率提高至15%至25%。
今年1月20日,特朗普重新入駐白宮,開啟了“關稅猛男”之旅,瘋狂對各國加關稅,我只說和中國有關的部分。
先是在2月和3月初以芬太尼為由對全品類中國商品加10%關稅,兩次一共加了20%;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實施對等關稅,給中國商品設置的稅率是34%,后面的故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先是互相加到極高的水平,之后通過日內瓦談判后暫定為10%。
總結一下,2025年之前的平均關稅已經到了15%至25%,2025年又加了20%的“芬太尼關稅”和暫定為10%的“對等關稅”,累計在一起達到了45%至55%,方便起見我們取50%的中間數。
這個數字是美國當下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平均關稅,比越南“轉運”商品的40%還高出10%,所以不搞“轉口貿易”、和2018年之前那樣直接從中國發(fā)貨至美國是無法在關稅上占到便宜。
更重要的是,上文所提到的美國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全部是平均關稅,而企業(yè)關心的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對應的稅率。
這里需要補充一個知識點,否則難以理解。關稅和其它稅種不同,稅率紛繁復雜,不同商品的稅率差別極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予以說明。
假設C國只出口手機和箱包兩類商品至A國,手機的關稅稅率是20%、箱包是80%,平均關稅稅率就是50%。還有一種算法是考慮手機和箱包的出口數額計算加權平均稅率,算起來比較復雜,為方便理解只講算術平均稅率。
對C國生產箱包的企業(yè)而言,20%的手機關稅也好、50%的平均關稅稅率也罷,均與其無關,他們只在乎自己生產的東西要繳納多少關稅,80%的箱包關稅讓C國的箱包成本大漲,出口至A國賺不到錢,不具有經濟意義。所以不能只看平均稅率,不同企業(yè)面臨的實際關稅差別是很大的。
回到2025年4月之前,那時中國面臨的平均關稅稅率在15%至25%之間,部分商品低于這個數字,比如蘋果公司在中國制造的手機;還有一些商品超過平均稅率,典型如服飾類,稅率可能是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高。
當時,美國并沒有對越南加關稅,所以“越南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稅費成本極低,國內那些被征收高關稅品類的生產企業(yè)把商品轉到越南,然后再運至美國市場能節(jié)省不少成本。
現在情況不同了,前面講過直接從中國發(fā)貨不現實,稅率比50%還高不少,轉運商品面臨40%的赴美關稅外加中國出口至越南需要向該國政府繳納的關稅和增加的運費、保險費等,成本同樣很高。
因此,如果越南海關嚴格落實進口溯源政策,那么曾風靡一時的“轉口貿易”將被堵住。這類以美國為最終市場的企業(yè)很難再做外貿單子了,而國內或其他市場很難消化這部分訂單,要么轉行,要么等待他們的可能是破產關門。
當然,可以把中轉地換到其他國家,如柬埔寨、老撾,或者距離遠一點的印度、墨西哥。只是美國能對經越南轉運的商品征收40%的高關稅,同樣可以復制到其他國家。唯一的出路是在外國建廠、生產,但中小企業(yè)恐怕沒有實力出海。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chuàng)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