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重溫跨越國界的抗戰史詩——張新科《鐵語》新書首發暨分享會”在第十五屆江蘇書展舉行。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鐵語》以中韓攜手對抗法西斯的獨特視角與題材,拓展了抗戰文學的敘事疆域,填補了這一表現領域的創作空白。
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張新科歷時八年創作完成的長篇抗戰歷史小說《鐵語》,講述了韓國臨時政府領導人金凡流亡中國,組建抵抗組織,在中國民眾的支持下,與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現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堅強意志,以及與韓國志士血火淬煉的真摯情緣,弘揚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活動現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孫敏表示,張新科常年致力于革命歷史題材和諜戰題材長篇小說的寫作,是該創作領域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新作《鐵語》在延續以往寫作脈絡的基礎上創新突破。該書的推出是鳳凰出版踐行文化使命的重要實踐,不僅豐富了當代抗戰題材原創文學的視野,也為中韓兩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了解這段共同的歷史,提供了生動形象的讀本。
中國前駐韓國大使邱國洪稱,《鐵語》是一部難得的反映近代中韓兩國人民友好歷史的佳作,該書在中韓關系發展的新時期正式出版發行,為增進中韓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新科潛心創作《鐵語》,用文學的方式再現中韓兩國人民共同抗日的珍貴記憶,是一部兼具歷史意義和文學意義的作品。”江蘇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范小青談到,從《遠東來信》開始,張新科的作品總能令人眼前一亮。十年來,他的創作力爆棚,緊盯革命歷史題材小說,不東張西望,不心猿意馬。寫作時,他到多地拜訪,在一線收集資料,提升了寫作速度、作品力度、思想高度的邊界。在龐雜的歷史資料下,寫作《鐵語》非常考驗作者的文學功底,張新科很好地將資料化簡成文學作品,用文學特有的感染力打動讀者。
“《鐵語》既是一個巨型敘事,也是一個‘文學芯片’。”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認為,《鐵語》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這本書有長尾效應,用長篇小說引頭,書中散落的歷史細節如同繁星,需要讀者不斷補足歷史知識,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屬于國家敘事、跨國敘事、人類敘事乃至人類文明敘事的范疇。汪政高度認可該書的出版價值,認為其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一次生動詮釋。
活動中,張新科分享了自己創作《鐵語》的歷程,表示“希望通過文學打撈被遺忘的歷史細節”。他回顧了與這一題材結緣的過程,并講述了自2018年起,他先后四次赴韓,走訪首爾、釜山、光州等地,拜謁義士紀念館;在國內更是沿著小說主人公之一金凡的原型——金九當年的行走路線,實地考察了上海、嘉興、南京、重慶、鎮江等13座城市。張新科稱,《鐵語》嚴格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以真實歷史事件為框架,同時塑造了以中國青年崔立駿為代表的普通人群像,正是這些普通百姓,讓歷史有了溫度,豐富了作品的細節。
本次活動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主辦,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張在健等人出席活動,并共同為新書揭幕。作為第十五屆江蘇書展的“開展重頭戲”,吸引了百余位讀者與媒體代表參與。現場簽售環節氣氛熱烈,不少讀者表示,《鐵語》啟迪著他們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江南時報記者 錢月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