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個星標吧朋友們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但是還有書籍》第三季已火熱開播,在第二集《寫作的理由》中,家政女工范雨素白天穿行在都市的洪流中,夜晚回到出租屋拿起筆寫作。童年時在村莊格格不入、少年時離家出走海南、稀里糊涂成為單親媽媽……人生一路顛沛流離,但文學始終是她的指引。“我就是要看到文學里的世界,所以出門了。”
《但是還有書籍》第三季第二集里展示工友們創作的詩
加入北京皮村文學小組是范雨素生命中重要的轉折點。鏡頭之中,文學小組的工友們一起上課,一起唱歌,“我們一起在廢墟上,抒寫新的希望”。正是在這個城中村,文景的文學編輯楊沁見證了文學如何在生活的重壓下倔強生長,工友們又如何以最質樸的語言道出最深邃的生命體驗。這些觸動催生了皮村詩集《大口呼吸春天》,其中收錄了包括范雨素在內的15位皮村工友的近150首詩歌。
《大口呼吸春天》新書發布會被記錄在《但是還有書籍》里
以下是楊沁的編輯手記,希望你會喜歡這些熱氣騰騰又物美價廉的詩句。
三次相遇
2019年底,皮村文學小組的李文麗大姐告訴我,公益組織“鴻雁之家”計劃舉辦一場家政女工的主題活動,她要去表演節目,熱情請我去看看?;顒釉谝粋€小禮堂里舉行,人頭攢動,節目也很豐富,歌曲、舞蹈、詩朗誦,幾個音響在小小的廳里來回轟鳴。正當我耳畔嗡嗡、后頸冒汗之際,舞臺上出現幾個小孩子,滿臉油彩,眼睛依然晶亮,他們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也有些不知所措,只是隨著音樂拘謹地唱起來:
知識長什么樣子
大雁
天上
寫著個
一字
村里的
娃娃在樹下
咿咿呀呀
聰明
的人長啥樣子
大雁
天上
寫著個人
村里的
娃娃在樹下想著媽媽
童稚清澈的聲音宛如電流擊中了我的心靈,剎那間,周圍萬籟俱寂。
坐在旁邊的范雨素大姐輕輕告訴我,《樹下的娃娃》這首歌是她作詞,寫的是留守兒童想念打工的媽媽。之前我讀過《我是范雨素》,很受感動,但從一個文學編輯的苛刻眼光來看,那篇在網上流傳甚廣的長文細節仍然還有需要打磨的地方。而《樹下的娃娃》幾近完美,它寫得那么簡單,又那么晶瑩剔透,一唱三嘆,讓我想起《詩經》的傳統。
皮村在北京東五環外,靠近首都機場,時不時會有起降的飛機在頭頂轟鳴。由于相對低廉的房租,吸引了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居住。自2014年起,北京大學青年教師張慧瑜開始無償為皮村愛好文學的工友授課,并吸引了一批知識分子加入志愿者團隊,皮村,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地方慢慢成為許多勞動者、素人寫作者心中的精神家園。
張慧瑜老師在工友之家授課
我慢慢深入到這個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的群體,策劃編輯了文學小組的第一本作品集《勞動者的星辰》。2020年,書出版后取得不錯的反響,工友們都很高興,同時我也能夠感受到大家對下一本書的期待。當時,我計劃繼續按照《勞動者的星辰》的思路,做市場接納度更高的非虛構,或者再冒險一點,做小說集,為此閱讀了《新工人文學》的大量作品。
《新工人文學》
但讀得越多,我反而越被其中的詩歌深深吸引。有一次年終活動上,郭福來大哥說,他最近兩年都沒能寫比較長的文章,“畢竟需要打工掙錢”,“遇到實在身體疲累,又忍不住提筆的時候,就寫一點詩歌”。郭大哥的話解答了我的疑問,那些詩歌中動人的內質究竟為何:一種不得不寫、從胸腔和毛孔中擠壓而出的訴說欲望;同時又壓縮在極簡的篇幅中,讓每一個文字都充滿能量,自然達到了更高的藝術完成度。
我心中一動,但想想自己的KPI,又縮了回去。眾所周知,詩歌難做,當代詩歌更難做,還是多人合集,這簡直是把所有的雷都精準踩到了。
2024年5月,我再來到皮村和工友們交流時,聽眾里有一位看起來沉默靦腆的男士。直到交流結束,我們最后一批人走進晦暗的小巷子時,他才走到我跟雨素旁邊說,他是安徽人,這次是專程到皮村聽課的。說著,他從包里掏出一沓厚厚的詩稿,想請我們提提意見。我接過一看,詩行工工整整謄抄在紙頁上,寫字的人是將這看作生命里一件極其重要嚴肅的事。我們很受感動,承諾讀后再寄回給他。望著路燈下那個煢煢孑立的身影,我想,詩歌的力量應該比我此前想象的更加廣大。
天南海北,都是皮村
在《勞動者的星辰》出版以后,文學小組的雙月刊《新工人文學》及年度征文“勞動者文學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工友投稿,里面涌現出各行各業從事基層勞動的寫作者。能不能將這些工友納入“皮村文學小組”的范疇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這個群體本來就是大門敞開,歡迎所有的勞動者,正如以前工友之家門口的涂鴉所言,“天下打工是一家”。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文學小組的召集人張慧瑜老師,張老師非常支持。有賴于諸位志愿者搜集、編纂的年度合集和個人合集,我的編輯工作推進得很順利。最終,收錄在書里的15位詩人中,有近一半是活躍在北京的工友,另一半則是身在外地、以文會友的寫作者。
“溫榆河上鳥飛鳥逝/波濤洶涌不息/唯有奔波能讓奔波者停下來”,2016年秋天,礦工陳年喜來到皮村生活,留下組詩《在皮村》。他的筆力令人欽羨,街道上快樂奔跑的孩子、奔騰不息的溫榆河、鉆入腳手架的秋風,無一不承擔著命運的重量。他將定稿發給我時,也說“感覺那時候自己真有力量啊”。
詩歌手稿
李若早已離開北京回了河南老家,我從來沒見過她,平時聯絡時覺得她應該是個“淡人”,很少表露自己的情緒。這也體現在她的文字中,她將感情壓縮到極致,形成一種不緊不慢,甚至暗含反諷的語調,而那些不動聲色的痛苦、對世態人情的洞察又凝結著巨大的熱忱。郭福來《讀玉林的詩》即是寫李若,“石縫里泉水的嗚咽”和“闖出樊籠的猛虎”這對看似矛盾的修辭恰是李若詩歌的一體兩面。
北漂劉玲娥的筆下有敏銳的痛感,第一次讀到“我的父親,在急救室,突發腦溢血/至死,也沒有把一聲‘疼’字喊出來”,我的心靈也感受到了痛。她的個人簡介中寫自己“從網絡接觸并愛上詩歌,這是一個窮人收獲的一筆精神財富”。她是難得的能把平凡日常的幸福寫好的詩人,“下午,陽光突然照進火車/我全身頓感溫暖,好似鄉下的親人遠道迎來/從窗口伸進一雙大手撫熱了我”。
六年前,我第一次去皮村和工友們交流時就認識了徐良園,記得當時他沉默地坐在長桌邊上,身材瘦削,不緊不慢地掏出一個舊筆記本,又從襯衫口袋里拿出筆,上身挺得筆直,我想他可能是一個有點老派的知識分子。交流結束后,我們加了微信,此后他卻從來沒跟我說過話。直到張老師提醒,我才發現這個“拿早生華發去賭幾首小詩的人”寫得這樣好。“泥瓦匠,有時候被拖欠工資,打工十余年,喜歡詩歌”,這短短一行字濃縮了他的一生,然而他身上又有著“人不知而不慍”的古代君子之風。
工友們寫的詩,來自《但是還有書籍》
李明亮、小海、繩子、朱自生、王景云、王志剛、程鵬等幾位都有長期詩歌寫作的經驗并已形成較為穩定的風格。動蕩的務工履歷似乎都是在為詩歌的成熟做準備,在他們筆下發展出豐富的層次。李明亮寫汽車的強光“摑”在趕夜路的乞丐臉上,然而那光又是溫暖而明亮的;王志剛的筆名叫“中華民工”,“我將繼續熱愛,能觸及的一切/包括我的祖國。包括還要再加高加固的云梯上/奔襲而來的炊煙”。在審稿過程中,好幾次我坐在工位上眼眶濕潤,這加深了我的緊迫感:這些詩行應該盡快被更多人讀到。
工友參加廣州書展
詩歌之夜
2025年4月26日,勞動節前的最后一個休息日,《大口呼吸春天》新書發布會在皮村同心實驗學校舉行。
夕陽西下,我走在皮村的街道,這里經過整修變干凈了,但依然是親切的,兩旁的小店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各種鹵味、涼菜、包子、大餅、炸雞、四川麻辣燙、安徽板面……上次來交流,我在西域美食店點了一份十來塊錢的拉面,分量是城里的兩倍,而且十分美味,面條是現拉的,麥香濃郁又筋道。皮村的小店就和皮村的詩歌一樣,熱氣騰騰、撫慰人心、物美價廉——最后這個詞是我從張老師那里學來的,我很喜歡,有誰會不喜歡呢?
皮村的黃昏
雨素和文麗已經早早到了。文麗是專程從甘肅老家趕來的,去年年末,她因為孫子出生離開了北京,走之前,她把這些年的手稿、畫作都放到了張老師那里。《大口呼吸春天》配套做了四張明信片,書里隨機附贈一張,明信片上的畫都出自文麗之手。
文麗說,再次坐在文學小組的活動室里,像做夢一樣,我也有這種感覺。平時來授課的高校教師、風塵仆仆的工友、年輕的大學生志愿者、自發前來的媒體朋友……小屋里擠得滿滿當當,座位不夠,年輕的朋友就站在后面,大家一起讀詩、聊天、剝橘子、掰香蕉、彈吉他,每個人的眼睛里都閃動著亮光,這的確是一個由文學造就的奇跡之夢。
明信片之一 五顏六色的女人
發布會開到一半,文學小組負責人小付端進來一個蛋糕——她意外發現,前天是張老師的農歷生日。正好桌上有一束花,小付趕緊撿起來塞到張老師手里,張老師懵懵地說:“事先沒想到這個,花還是我自己買的。”哄堂大笑。我知道這笑里包含著多少敬意。從2014年起,張老師一直堅持每周為大家授課,有段時間,來聽的學員只有兩三個,張老師也沒放棄,并積極介紹自己的朋友加入授課隊伍,出錢出力,多年來成為大家最信賴的朋友。在我做書的過程中,他也從每個環節給予無私的支持。
夜色里讀詩的人
已經快十點了,大家還聚在小屋的燈光下,一面掏出手機看時間,計算著最后一輛公交車到站的時間,一面再說幾句話。幾個大學生有些靦腆地來和我分享內心的感受,后來我才知道,結束后他們還去館子里搓了一頓。年輕人真好啊,文學真好啊,我們內心沉睡已久,那真切、新鮮的生命本質被激活了。
那天晚上的末尾,打車回家快要到了的時候,前面的路堵得死死的,我讓師傅掉頭,自己走回去得了。一路上全是大卡車,走到路口,我問旁邊路過的外賣小哥怎么回事,小哥說:“新國展撤展呢,你看這些大卡車,沒個兩三點是整不完的?!蔽彝蝗幌肫?,今晚上郭福來大哥因為加班沒來成,郭大哥是布展工,也許他此刻就正在附近?我想給他發個消息,但又想,還是不要打擾他工作。我希望郭大哥早點干完活,躺下來,做一個好夢。
大口呼吸春天
陳年喜 李若 等 著
賈樟柯、淡豹感動推薦
央視“讀書”欄目專題報道
百萬網友關注的皮村文學小組精選詩集
普通人的命運絕唱,
用汗水、用厄運、用頑強、用心中咽不下的一口氣,
寫下蕓蕓眾生和他們的命
勞動者的星辰
范雨素 郭福來 等 著
育兒嫂、布展工、地攤小販、頂棚匠、業余演員……
每個生命都獨一無二,每種生活都驚心動魄
李敬澤、梁鴻、賈樟柯、黃燈感動推薦,
見證生活的酸甜苦辣,見證時代的眾生百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