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7月1日,在秦嶺深處陜西鎮安縣廟溝鎮雙喜村廣場舞臺上,雙喜村“農民自樂班”負責人、鎮退休干部李光志,正組織隊員們開展文化活動演出。李光志站在鼓架前,掄起鼓槌重重敲擊鼓面,“咚、咚……”幾聲沉穩有力的鼓聲回蕩在廣場上空。鼓聲節奏未散,群眾”明星”李遠富邁步上前,歌聲清亮而飽滿。
演出現場,小品、快板、鎮安花鼓、陜南民歌表演唱輪番上演,村民們紛紛帶著凳子趕來,為自己占一個“貴賓席”。“這戲演得不錯,原來定的每月演兩場,我看少了,應該一周一場,每月四場,好好豐富一下咱農民的文化生活。”村民葉良平說。
雙喜村“農民自樂班”成立于2020年5月,現有60名隊員,都是由本村60歲以上的農民、退休教師、退休職工和老黨員組成。每逢重要節日,自樂班都會自編自導《十送紅軍》《洪湖赤衛隊》等紅色經典節目和《三子爭父》《勸老母守好養老錢》《高價彩禮不可取》傳遞孝老愛親、倡樹文明新風節目,并巡回全鎮、村組、學校、企業開展文化惠民演出。目前,已演出近百場次。
“農民自樂班”是農村的“草根”集結,用鄉音自樂傳薪火。雖然是自發組織的“農民自樂班”,熱情卻十分高漲。一把二胡、一副快板、一面小鑼、一把竹笛,再加上副好嗓子,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所唱內容除了紅色經典節目外,多為本地耳熟能詳的鎮安花鼓和陜南民間傳統小調,如《三子爭父》、《高價彩禮不可取》等,情真意切地反映時代新風貌、唱響幸福新生活。
“創新傳承,引領社會新風尚。近年來,廟溝鎮十分重禮視化惠民工程,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在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引導農民自樂班積極創新,將鄉村振興、移風易俗、孝老愛親等主題融入唱詞,鼓勵他們自編自演,創作出一個又一個原汁原味、貼近生活的文藝節目,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政策、弘揚文明新風,讓身邊人演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使農民自樂班成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輕騎兵’”。廟溝鎮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亞莉說。
如今,廟溝鎮雙喜村“農民自樂班”隊員已從最初的上十個人發展到60人,并輻射帶動了周邊更多戲曲愛好者。“下一步,我鎮將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立足群眾文化需求,大力支持群眾性文化活動,積極搭建平臺,鼓勵更多的村民參與文藝創作和表演,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激活鄉村文化振興‘一池春水’。”廟溝鎮黨委書記曹鋒說。(王新兵 辛恒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