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高新區前身是廣東省大旺華僑農場,留存多處清代古建筑和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展示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目前,肇慶高新區梳理出23處古建筑和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并對這些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進行挖掘宣傳,精心打造一批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日前,記者走訪相關項目開展情況。
東華村知青咖啡屋外景。 受訪者供圖
將軍崗北圍糧倉位于肇慶高新區原北圍四隊,曾是廣東省重點儲備庫。整個糧倉由長方形大散倉圍合,中間8座圓囤倉,4座圓囤倉為一排,兩排之間由一條空中長廊連接。
2019年5月,北圍糧倉被定為肇慶高新區不可移動文物。今年,肇慶高新區引入國內頭部民宿品牌“愛樹”投資1.8億元,將保留糧倉建筑主體結構進行商業開發,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活力與創意的商業文化集群。
據介紹,大跨度的廠房空間開闊,將改造為多功能場所,滿足藝術活動、展覽、年會、婚禮等功能使用;小跨度廠房則變身為餐飲、茶藝空間、精釀啤酒屋等,契合當下年輕人的多元化興趣需求。“一期建設即將完成,后續將加快引入相關商業。”負責北圍糧倉改造工程的工作人員說。
6月1日,300多年歷史的東華村梁氏祖產、曾是知青宿舍的老宅重新煥發活力,化身成知青咖啡屋開門迎客。上世紀曾有9700多名來自廣州、潮汕地區的知青在大旺墾荒,這間老屋是當年的知青宿舍之一,曾居住過十多位知青。
項目方玉瑤公司對其精心修繕,在保留青磚墻體、木梁結構等原有風貌的基礎上修舊如舊,并命名為“知青咖啡”。
步入其中,咖啡香氣與綠植、木質空間巧妙交融。手工藤椅、復古鐵皮暖水瓶與泛黃信紙菜單點綴其間,現磨手沖咖啡、松餅與圍爐煮茶等現代元素,與老房的歷史肌理碰撞出獨特氛圍。
這里以知青文化為精神內核,挖掘當地文化,激活鄉村閑置空間,打造具有情感記憶與文化溫度的“鄉村文化地標”,將不僅是村民與游客的交匯點,更是一扇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窗口——喚醒一代知青的青春記憶,也啟發新時代青年重新思考與鄉村的關系。
肇慶高新區還盤活廣東省華僑農場農業科學研究所內270畝閑置土地,建立南山田園·南藥科研基地。項目基地涵蓋大棚科研種植區、百草觀光區、生態休閑區和農耕研學區等,目前已開發的規模約270畝,種植區種植了石菖蒲、黃精、當歸等70多種中藥材。
南山田園通過探索“南藥+文旅”模式,推動南藥種植和生態旅游、科普教育結合,將提高南藥種植效益,推動生態旅游和研學旅游發展。南山田園內規劃開展的農耕研學、藥膳同源體驗、手工制藥等互動活動,吸引游客參與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科普活動拓展南藥產品的市場渠道、提升南藥產品的附加值。
接下來,肇慶高新區將繼續圍繞文旅融合發展,以點帶面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依托園區優勢條件,挖掘傳統文化內涵,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工業+生態+科技”三位一體的特色文旅產業體系,走出了具有大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嚴炯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