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 記者 田佳南 實習記者 孫一鳴】數字經濟浪潮奔涌,產業革新日新月異。7月2日至5日,以“建設數字友好城市”為主題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值此之際,來自老撾的留學生王禹走進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活動現場,沉浸式感受中國數字技術創新、數字消費魅力,觸摸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脈動。
在體驗周活動現場的“絲綢畫旅”主題XR(擴展現實)體驗區,王禹跟隨虛擬向導,沉浸式探索這條千年古道,深切體悟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及其開放包容的特質。據工作人員介紹,在30分鐘的體驗過程中,參與者將在智能導游引領下,游覽絲綢之路沿途幾十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美景。王禹表示,“這種體驗形式真的非常新穎!我所感受到的絲綢之路非常真實,這不僅加深了我對這段歷史的理解,更讓我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王禹體驗“絲綢畫旅”主題XR項目 孫一鳴攝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是中國科技實力與產業升級的生動注腳。在飛行體驗區,王禹坐進1:1還原的C919飛行模擬艙,親身體驗了從地面滑行到空中巡航的完整過程。全智能化駕駛艙的沉浸式操控給王禹帶來了獨特體驗,“之前我有幸搭乘過C919飛機從西安飛到北京的航線,沒想到今天我竟然能親自‘駕駛’它,中國制造太酷了!”王禹說道。
王禹操作C919飛行模擬艙 孫一鳴攝
走進AI非遺工坊,工坊內AI剪紙臺將王禹手機中拍攝的老撾著名古跡塔鑾寺的照片,迅速智能識別并轉化為剪紙紋樣,還融入了中國結流蘇等傳統裝飾元素。在技術人員指導下,王禹通過手勢激活投影,剪紙作品隨即在墻面延展為動態3D動畫。體驗結束,王禹帶走了一份打印在可降解材料上的剪紙作品,作為此次數字文化體驗的珍貴紀念。“我非常喜歡!我要把它貼在我的房間里”,王禹笑著說。“之前雖然對中國的AI、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有所了解,但今天親身體驗過這些項目后,我才真切體會到中國在科技研發上的卓越成就。”王禹認為,這些技術突破不僅將為中國,還將為全世界帶來切實益處,更將在科技共享與人文教育等領域,搭建起跨文明交流的新橋梁。
近年來,中老關系穩步發展,雙邊合作持續深化。中國經濟的開放姿態,正讓技術共享突破語言與地理的邊界,使“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老合作,在數字代碼中孕育跨越山海的文明共鳴。“期待越來越多的外國青年能夠通過這些數字技術,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王禹說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