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制定發布了《無堂食外賣經營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團體標準。據悉,該《規范》系全國首個聚焦無堂食外賣全鏈條服務的團體標準,旨在進一步規范無堂食外賣經營服務行為,提升外賣食品安全水平。
為什么無堂食外賣是外賣“雷區”?
如今,外賣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統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5.45億人,平均每天花在外賣上的消費近33億元。外賣規模如此龐大,但是外賣食品安全問題仍時有發生,“無堂食外賣”更被一些消費者視為點外賣“雷區”。
為什么無堂食外賣被視為“雷區”?有堂食的外賣,無論是食材的新鮮程度還是衛生狀況都有相應標準,監管部門還會不定期進行檢查。無堂食外賣店鋪數量龐大且日益增長,雖然在入駐外賣平臺時也要求提供實體門店照片、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材料,但對于生產、配送等環節并無明確標準,這就造成了日常監管的疏漏。此外,由此滋生的“幽靈外賣”等黑灰產,成為行業治理痛點。
讓陽光照進無堂食外賣后廚
此次《規范》的誕生,可以說為數字時代的食品安全提供了一份堅實保障,從準入門檻、場所要求、加工制作、包裝配送等六大環節構建起全方位監管體系,確保外賣餐食的“美味”與“安全”緊密相扣。
按照“明廚亮灶”的要求,無堂食外賣的廚房也要主動“開窗”,讓陽光照進后廚。除了重慶,杭州市標準化學會最近發布的《無堂食外賣聚集區管理規范》,則融合了實踐探索,包括專職食品安全管理員配備、入駐商戶資質審核、共享粗加工間和廚房及小哥驛站設置等。根據杭州拱墅區的調查,接入“明廚亮灶”的外賣店鋪投訴率下降,訂單量增長。這說明消費者愿意為“看得見的安心”買單,市場正在用真金白銀投票。
大眾對食品安全的基本期待不會改變
此次《規范》雖具開創意義,其約束力卻不及國家強制標準。因此,監管部門要確保監督執法力度不打折扣,網絡平臺亦需切實履責,確保商戶信息真實透明。只有監管部門、網絡平臺、商家三方合力“掌勺”,才能讓新出臺的標準真正成為外賣食客的“定心丸”。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無論科技如何改變用餐形式,大眾對食品安全的基本期待不會改變。讓每一份外賣都能通過手機鏡頭追溯其誕生過程、每一位騎手都能成為食品安全的“流動哨兵”,治理就能在創新與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
(以上綜合工人日報、廣州日報、大河網)
V視角:
@風吟聽竹:重慶出臺全國首個聚焦無堂食外賣全鏈條服務的團體標準,嚴抓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
@雙鳳漫舞:無堂食外賣不能成為食品安全的法外之地。
@迷人de王子:沒有堂食的外賣店也應該一一檢查,對于衛生差的要嚴厲處罰。
@月牙小酒窩:食品安全不能忽視啊。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很多時候,一點小的疏漏也會動搖大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此次《規范》的發布是一次不錯的嘗試,為各地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織密食品安全防護網,不能讓任何人從任何環節撕開口子,無堂食外賣也不能例外。期待未來有越來越多城市跟進,讓億萬消費者放心點外賣。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