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京報網報道,2019年7月22日,商務部發布2019年第31號公告,決定自2019年7月23日起對原產于歐盟、日本、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不銹鋼鋼坯和不銹鋼熱軋板/卷征收反傾銷稅,并接受株式會社POSCO提出的價格承諾。反傾銷稅率分別為歐盟公司43.0%,日本公司18.1%—29.0%,韓國公司23.1%—103.1%,印度尼西亞公司20.2%。征收反傾銷稅和價格承諾的實施期限為5年。
德國車企(資料圖)
7月1日生效的公告猶如一記耳光打在歐盟身,想要30天解禁稀土?先給你五年關稅!巧妙的是,6月30日,王毅外長抵達布魯塞爾。這個時間點堪稱精準打擊,恰逢歐盟通牒第5天,德國車企已停擺、民眾怨氣沸騰。且我方的議程直指歐盟痛處。重啟被歐盟取消的中歐經貿高層會議,但前提是“取消脅迫式通牒”,而推動中國主導的《稀土術語》國際標準落地ISO,奪回定價權,最后以解禁稀土為餌,要求歐盟批準中資入股漢堡港及核電項目。
加拿大再次搬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理由,命令海康威視加拿大有限公司停止在加拿大運營,而另一邊,面對美國的恐嚇,加拿大放棄征收數字服務稅,給出的理由是,為推進美加貿易協議。實際上,論“雙標”的本事,美西方國家是最擅長的。一邊希望中國能向他們打開市場,一邊又禁止中國企業進入他們的市場。而等到有求于你時,又軟硬皆施。就拿稀土來說,自特朗普四月掀起關稅戰以來,我國就收緊了稀土管制,以此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這在國際上也引發了劇烈的震動。
稀土現在是我們手中的一張王牌,用得好可以成為與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自從今年4月以來,系統出口開始嚴格管控,出口量大幅下滑,尤其是國外軍用領域,管控更加嚴格,而且我們還引入了追蹤系統,出口的每一筆稀土都能精準找到最終的買家。由于稀土的重要性,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尤其是重要的科技和制造領域,對于中重稀土更加依賴,美國稀土庫存不多,急需中重稀土,已經不止一次想要我們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但顯然沒有那么容易。
稀土(資料圖)
面對當前的稀土危機,歐盟也不是沒想過自力更生,他們定了個挺響亮的目標:到2030年實現稀土“自主三步走”,一部分自己開采、一部分自己加工、一部分靠回收。聽起來很理想,規劃也挺完整,問題是一步都難落地,第一就是“礦不好開”,歐洲的礦山并不少,但真要動工,各種環保審查壓得人喘不過氣。還有個關鍵問題,就是歐洲和中國在稀土提純技術上差距實在太大,別看他們老喊“高端產業鏈”,在稀土提純這塊,歐洲整體水平落后中國至少十年,很多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根本沒法量產。
為獲得中國稀土,歐盟前腳剛跑到G7峰會上污蔑中國“將稀土主導地位武器化”,后腳就想來中國商討“如何更好地獲取稀土和關鍵礦產”。據英國路透社6月19日報道,四位消息人士透露,歐盟領導人將利用下個月與中國舉行峰會的機會,尋求更好地獲取中國稀土和關鍵礦產,同時就一系列經貿問題展開商談。報道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將于7月24日至25日前往中國參加中歐峰會,以紀念中國與歐盟建交50周年。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資料圖)
歐盟若真心想要解決稀土問題,就應該摒棄偏見,與中國進行平等、坦誠的對話與合作,而不是采取威脅、抹黑等不正當手段。中國在稀土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和果斷行動,向世界展示了大國的實力與擔當。中國有能力保護自己的資源和技術,也有決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全球資源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稀土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一舉一動,都將對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歐盟若想得到中國的幫助,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態度和做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