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到訪中國。
就在兩位歐盟領導人訪華的前一天,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俄羅斯及歐亞中心的主任亞歷山大·加布耶夫(中文名陳寒士)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寫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不少關心中歐關系的學者和媒體人的關注。
加布耶夫在這篇文章中直白地點出了歐方之前與中方打交道時陷入的一大誤區:沒有搞清楚中國的現實關切和利益,只一味強調自己的需求。
在文章第一段,加布耶夫給馮德萊恩潑了一盆冷水。他表示,盡管馮德萊恩想讓北京遠離莫斯科,以迫使俄羅斯更認真地與烏克蘭談判,但對北京施壓的這種做法在過去三年都沒有改變其立場,如今也很可能不會奏效。
“中國并不會拋棄俄羅斯”,他寫道。
隨后,加布耶夫開始逐一列舉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中,那些對中方而言不僅現實而且顯而易見,卻一直被歐方忽視的重要因素。他首先提到了一個對中方安全而言很實際的關切,即中方是不會希望自己北方這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出現動蕩的,更不會希望動蕩的結果是俄羅斯倒向西方、遠離中國。
“這就是為什么西方通過施壓讓中國拋棄俄羅斯的嘗試都沒有產生效果,因為西方并沒有給出一個既能結束戰爭,又能讓俄羅斯政權得以延續的方案”,加布耶夫表示。
而更錯誤的是,在加布耶夫看來,歐方非但沒有考慮中方的擔憂,反而還擺出了一個相當激進的姿態,不僅要求俄烏邊界回到1991年時的狀態,還要求對一些俄高官進行審判。加布耶夫認為,歐方的這種做法顯然不會讓中方感受到歐方希望與俄羅斯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
其次,加布耶夫又從現實利益的角度指出,中方很清楚即便應歐方要求對俄方施壓,歐方也不會給予中方什么實際的好處。畢竟,歐方自己都把在經濟上與中國走得過近視為“風險”,推進在這方面的“去風險”戰略,美國也在加大對中國在科技上的限制。
加布耶夫這里還特別提到一個他認為會讓中方覺得歐美“很虛偽”的例子,即后者雖然一直在公開攻擊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但對印度這個正在大量增購俄羅斯石油的大國卻表現得相當沉默。
因此,加布耶夫認為,隨著俄烏沖突步入第四個年頭,西方希望看到的俄羅斯的完敗早已變得不可能,歐方應該以一個“開放和務實”的姿態與中方相向而行。他提到兩個雙方存在共識的點,一是雙方都認可烏克蘭應該繼續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存在,另一個是雙方都不希望核武器出現在戰場上。他認為歐方應該抓住這些共識帶來的與中方合作的機會。
高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